点击图片▲欢迎报名
央行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
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中国人民银行决定,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央行自2024年8月起开展国债买卖操作,并分别在2024年8月、9月、10月、11月和12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1000亿元、2000亿元、2000亿元、2000亿元和3000亿元,合计净买入规模1万亿元,为市场提供了中长期流动性。去年以来,央行就长期国债收益率运行多次与市场加强沟通,目的是遏制羊群效应导致长期国债收益率单边下行潜藏的系统性风险。(澎湃新闻)
|点评|央行此前在公开市场进行国债买卖的操作,意在对市场流动性进行多方位的调节。事实上,央行已经拥有包括逆回购、MLF等在内的多项公开市场操作工具。通过购买国债的方式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惠及的机构更多,操作也更加透明。然而,央行持续买入国债,对正在反复创历史新高的国债市场来说,客观上形成了助涨的效果。现在暂停买入国债,不代表要收紧流动性,更多的是减少对国债市场的干扰。
央行今年究竟何时开始降息现在还没有明确信息,国债市场就已经为年内降息30—40个基点进行提前定价,预期有些过于提前。国债价格和收益率成反比,国债又是资产定价之锚,不断走低的国债收益率也使得人民币汇率承压。央行此时暂停买入国债,是合理的选择。
市场监管总局将督促平台整改仅退款
1月10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束为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将从促进平台规则公平透明、降低平台内商户成本负担、净化直播电商行业生态等方面着力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健全常态化监管制度,抓紧完善平台规则、直播电商等方面的监管制度。着力整治利用平台规则破坏公平竞争、侵害平台内商家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打击直播电商领域虚假营销等行为。
束为表示,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推动优化平台经济领域竞争生态,督促各大电商平台整改“仅退款”和平台补贴、价格收费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让竞争环境更健康。(财联社)
|点评|平台经济经历了急速扩张期,其对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一段时间以来,低价模式的“内卷”竞争以及平台算法下外卖员等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等问题,屡屡引发争议。火爆的直播电商行业,也频频被曝侵犯消费者利益风波。在一个失序的市场环境中,身处其中的商家、劳动者与消费者,没有任何一方是赢家。
当然,也有一些问题是发展带来的问题。例如仅退款,本来是不错的运营手段,其出发点也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但在市场交易制度并不完善的背景下,这一模式却遭到了广大商家抵制。其中,确实有消费者恶意利用规则薅羊毛的现象。所以,如何平衡消费者与商家的权益,打造一个更规范良性的平台交易规则,也是有一定必要的。
碧桂园境外债重组方案出炉
1月10日消息,碧桂园近日发布境外债务重组最新进展,该重组提案若得以落实,有望最多减少116亿美元债务,将使碧桂园实现大幅去杠杆化。其中,包括将债务到期时间最多延长至11.5年以及降低融资成本,目标是将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从重组前的每年的约6%,降低至重组后的每年约2%。
公告称,重组提案的关键条款,其已与由七家知名银行(均为集团长期业务伙伴)组成的协调委员会达成共识。此提案构成进一步谈判和具体文件的框架,旨在成功落实集团的境外债务重组。此进展标志着公司在成功落实重组方面的重要里程碑。(财联社)
|点评|业绩暴雷后,龙头房企碧桂园就走上了艰难还债路。相较境内债很快得到整体展期,其境外债重组却迟迟没有着落。境外债权人更是在自身业绩压力下对碧桂园提出了清盘申请,已经一延再延的清盘聆讯将在不到十天后展开。时间紧迫,此次境外重组方案能否得到落实,将会成为碧桂园能否化险为夷的关键。
过去一年,碧桂园还在频繁出售资产“回血”,寻找自救的可能。而其资产负债情况,也毫无疑问是市场最关心的问题,这些都将在其后续公布的报表中得到揭晓。说到底,展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企债务问题,但对当下的碧桂园来说,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外资巨头密集上调中国资产评级
1月10日消息,高盛宣布上调多家中国银行股评级,其中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及招商银行。同时,高盛还发表研报指出,中国需求加速回升或企稳,以及供应有规律地恢复,将支持企业产品定价及利润率回升,相信今年大多数中国大宗商品表现会较去年有所改善。
此外,汇丰策略师也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2025年恒生国企指数有望上涨21%,并将该指数的年底目标位从8610点上调至8800点,将香港股市评级从“中性”上调至“增持”。(综合证券时报)
|点评|受益于去年9月底陆续发布的一系列积极政策,外资对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预期普遍较为乐观,对于经济基本面的看好支撑了本轮上调中国资产评级。值得注意的是,高盛上调了多家银行股评级,虽然在此前震荡中银行股表现出了较强韧性,加上其高股息的红利特征也有一定吸引力,但部分投资者出于对风险的担忧,更看重外资在资本市场的实际操作,现阶段可能还是以观望为先。
经济面向好以及年初促消费政策延续扩容,都给了外资看好中国资产的动力。大规模化债背景下,基建相关大宗商品也得到青睐。此外,部分优质企业业绩表现出色,也吸引了外资近期进场扫货,市场活跃度提升或许进一步增强了外资信心。
多只QDII基金提示溢价风险暂停申购
1月8日消息,据中证金牛座数据显示,截至1月8日,接近半数的QDII产品处于暂停(大额)申购状态。自1月8日起,广发道琼斯石油指数(QDII-LOF)、南方道琼斯美国精选REIT指数(QDII-LOF)申购限额均已调整至300元,南方纳斯达克100指数发起(QDII)、浦银安盛全球智能科技(QDII)申购限额均已调整至100元。
据悉,近期海外配置需求大涨,QDII额度不断告急。一方面,多只QDII基金纷纷发布高溢价提示公告,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另一方面,亦有多只QDII基金宣布暂停申购。目前不少QDII基金都处于限购状态,原因是QDII基金有外汇额度的限制。(综合第一财经)
|点评|QDII基金是由基金公司发行的、以海外金融产品作为底层资产的基金,是目前境内投资者投资海外产品的重要渠道。去年受益于美股走高等因素,QDII基金整体表现亮眼,超八成浮盈。良好的持有体验,叠加当前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强,进一步刺激投资者配置此类资产的需求。开年来,QDII基金受到市场热捧,不少基金公司都发了溢价风险提示。
基金公司用于投资国际资产的外汇额度受到外汇局的管理和限制,现在QDII基金陆续“关门谢客”,可能会加剧二级市场的高溢价现象。同时,被“关上了一扇门”的投资者对跨境投资产品的需求不减,也带动互认基金等产品在市场走俏。“资产荒”行情下,投资者尤其要警惕头脑一热、盲目跟风的后撤风险。
2024年百亿私募主观多头策略跑赢量化
1月9日消息,据私募排排网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335只有业绩展示的百亿私募旗下基金平均收益为23.20%,其中299只产品实现正收益,占比高达89.25%。134只有业绩展示的主观百亿私募旗下产品平均收益为37.58%,其中124只产品实现收益,占比为92.54%;175只有业绩展示的量化百亿私募旗下产品平均收益率为12.81%,其中150只产品实现收益,占比为85.71%。
若以每家百亿私募旗下2024年收益最高的基金进行排名统计,但斌领衔的东方港湾遥遥领先,其旗下表现最好的基金收益为74.37%。不过,百亿私募2024年业绩表现虽可圈可点,但这一梯队的成员数量却在减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百亿私募数量降至87家,相较于2024年年初的104家减少了17家,其中不乏知名机构。(澎湃新闻)
|点评|2024年10月前后的一波行情,挽救了百亿私募年中过半亏损的尴尬局面。有趣的是,东方港湾之所以能够拔得头筹,大幅跑赢同行,是因为其布局了美股中的英伟达等AI赛道,获利颇丰。去年A股行情特征是急涨缓跌,下半年场内成交量更是持续萎靡,导致量化策略极其不适应这种行情。特别是一些有中性策略的量化私募,对冲操作在短期大涨内非但不赚钱,还产生了亏损,不少私募纷纷放弃中性策略。
无论是量化还是主观,抑或是二者相结合,股票市场中永远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策略。今年这种策略占优势,明年那种策略跑得更好,策略始终是在不断轮换的。拉长时间来看,能够每年保持正收益,要比某一年获得业内冠军更为困难。
寒武纪股价飙涨公司仍陷亏损
1月10日,AI芯片厂商寒武纪盘中一度涨超9%,股价达777.77元/股,创历史新高。随后涨幅有所收窄,截至周三收盘,寒武纪上涨2.48%,报收729.97元/股,市值达到3047亿元。2024年10月以来,寒武纪股价持续波动上涨,2024年9月30日收盘289.16元/股,至今累计上涨近200%。如果对比去年2月股价低点103元/股左右,寒武纪股价已涨了近6倍。
随着AI芯片市场规模扩张,去年前三季度寒武纪的营收有所上涨,但公司仍陷于亏损。2024年第三季度,寒武纪营收1.21亿元,同比增长284.59%,前三季度营收1.85亿元,同比增长27.09%。前三季度,寒武纪净利润则亏损7.2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亏约8300万元。(第一财经)
|点评|寒武纪是近期A股市场中绝对的焦点。至于寒武纪连年亏损,营收和市值完全不成正比的估值表现,则被市场称为“概率估值法”。寒武纪有1%的概率成为下一个英伟达,所以市值也该是后者的1%。话虽如此,寒武纪现在的涨幅,让很多投资者都看得不是很懂。
寒武纪现在的旗舰级AI芯片相比英伟达5年前的产品尚有差距,仅有少量国内科技企业在训练AI模型时会用寒武纪的芯片作为备选方案。短时间内,寒武纪很难在技术上与国际AI芯片头部厂商竞争。尽管如此,在美国对于出口芯片限制增多之际,寒武纪在国内还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这也是其股价能够脱离基本面走高的最大原因。
周五两市延续调整沪指失守3200点
1月10日,市场午后单边下行,三大指数均跌超1%,沪指收盘失守3200点。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15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363亿。盘面上,个股普跌,全市场超4800只个股下跌,逾百股跌超9%。从板块来看,机器人概念股一度走强,半导体板块冲高回落。下跌方面,消费股再度调整。此外,高位股集体下挫,电商、零售、铜缆高速连接、AI眼镜等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收盘,沪指报3168.52点,跌1.33%,成交额为4659亿元;深成指报9795.94点,跌1.8%,成交额为6823亿元;创指报1975.3点,跌1.76%,成交额为2953亿元。(财联社)
|点评|护盘力量偏弱,周五两市彻底陷入单边下跌的状态中。从板块上看,市场已经全面切换至避险模式,银行、黄金、红利等题材板块早盘杀跌后止跌进行日内交易,降低成本。多数板块早盘震荡回落,午后单边下行,几乎毫无抵抗。几乎所有试图“抄底”的资金收盘全部被套,场内赚钱效应极其微弱。
目前,还有部分场内投资者期待春节前股市是否会“发个红包”。从历年A股的走势来看,这种期待显然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并未有任何实际支持。周五收盘后,财政部再次对年内政策方向提出“非常积极”的口号,但对于政策具体力度依旧闭口不谈。
文中股市、期货内容仅供参考
不构成投资建议
栏目主编|魏英杰| 主编|何梦飞
点击下图▼立即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