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红极一时的金蛙农用车
江苏,从来不缺少经济奇迹,特别是苏南地区,满是小县城的产业逆袭故事。
60年代开始,江阴华西村书记吴仁宝顶着巨大压力,带领村民办厂,最终发展壮大出了覆盖钢铁、纺织、旅游等多个产业的华西集团与被誉为 “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
▲“天下第一村”之称的华西村
1975年的张家港锦丰镇,45位村民“胆大包天”地筹款40万元创办沙洲县钢铁厂,如今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
在江苏省的西南一隅,曾有一座名为溧水的小县城。别看它地域不大,却隐匿着一段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产业经济故事。
1979年,当时隶属 于江苏省苏南行署镇江地区的溧水县正大搞集体经济,建立了一家县农机配件厂,加工农机和生产机械配件,支持县里的农业经济发展。
▲80年代溧水县城
搞厂子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县城来说,十分陌生,到底怎么让厂子赚钱,没几个人能搞明白。
当时的县农机厂只有几间破草房、几台旧机器,以及78名人心涣散的职工,虽然能生产一些粗糙的农用机械与零配件,但企业毫无经济效益可言,持续亏损。
谁能盘活这潭死水呢?
时任县农机研究所所长的何家铭,作为农民出身的大学生,主动挑起大梁,在他的带领下农机厂转向研发产品,80年代开始,农机配件厂开发了插秧机、盖麦机、水泵、粉碎机等20多种农业机械。
1983年5月,何家铭带着几个同 事,前往贵州、四川等省份进行农民用车的调研,不同于江苏的丘陵平原,很多内陆省份多山区,农用车必须耐负荷、抗颠簸、结构简、易修理,回到溧水后,何家铭就投入研发,一年后,便投产了第一台农用车。
为什么非要造农用车呢?
当时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村实行的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简单说就是以家庭为单位,让农民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按照“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原则进行生产分配。
这一政策在70年代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江苏不少地区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统分结合,农民开始走出贫困,不过要想进一步提升农业产出效率,走向富裕,农民就需要升级农业生产设备了。
当时农民的锄头、铁锹等工具还暂不适合机械化替代,不过最主要的运输工具就需要从人力车替换为小型的农用车了。
眼尖的何家铭就是看到了这样的商机,便决定集中火力开发农用车。
现在无论在中国还是欧美发达国家,住在郊区和农村的购车族都喜欢皮卡,因为它又有卡车的拉货能力,又有SUV的驾驭感。
▲三轮金蛙农用车
当时的溧水农机厂要做的就是一个三个轮子、缩小版的皮卡车,产品兼具载人载货功能,直击农民买车的爽点。
何家铭找到了消费者,造出了产品,面对中国十亿农民的庞大市场,这款农用车不火都不行,于是溧水县农机厂生产的金蛙牌农用车就慢慢畅销起来。
何家铭商业思路清晰,农民用车,质量一定要符合农村基建,耐操、好修、零配件触手可得。
同时,何家铭还要求金蛙车的售价范围要广,一定要符合各地区的农民购买力,比如当时的金蛙农用车车型多样,三轮车、四轮车应有尽有,价格区间从两三千一直到两三万。
作为掌舵者何家铭也会居安思危,要求企业不断创新产品,几乎每月推出一款新品,形成 “构思一代,研制一代,投产一代,储备一代” 体系。
比如当时“农用皮卡车”的概念就是金蛙提出的,这款车型不仅满足农民耕作、灌溉、运输、粮食加工等多样化需求,甚至增加斗篷改装后,可以作为城市客运与货运的交通工具。
▲四轮金蛙农用皮卡车
彼时,溧水农机厂核心产品金蛙农用三轮车,共有7个独创部件获国家专利, 2项零件为国内首创,金蛙农用车还获全国优秀设计奖、国家科委、机电部特等奖等大量荣誉。
技术专利与荣誉背后则是节节高升的销售数据。
90年代,金蛙农用车全国畅销,溧水农机厂在全国建立了600 多个销售网点,就算同期出现了黑豹、五征、时风、巨力等三轮、四轮农用车品牌,但金蛙依靠产品与销售网络的优势,以近20%的全国市占率,在全国农用车市场遥遥领先。
▲金蛙集团大门
那时,已划归南京市管辖的溧水县培育出的金蛙车厂,已然成为了这座县城的“名片企业”,溧水金蛙农用车的畅销还进一步盘活了整个县的配套产业。
溧水有专门做汽车零件的企业,专门做五金配件的工厂,专门负责农用车全国配送的物流企业,甚至南京市区的企业以及与溧水毗邻的县、市都纷纷为这座小县城的农机厂供货。
巅峰时金蛙厂在江苏省内外构建了500多家协作配套企业,也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供应链系统,拥有固定资产3亿元,年销售收入近30亿元,产销量连续8年在国内同类生产企业中名列第一,形成了庞大的“农用车商业帝国”。
▲金蛙四轮车工厂下线
金蛙集团还在何家铭与子女们的共同经营下,尝试多元化布局产业,创建了大金山实业公司、金马实业公司、金蛙冲压件等公司实体,甚至还注册了老福爷电动车公司,希望切入电动车赛道。
作为溧水县纳税大户,金蛙还参与了溧水城市建设,比如在县城南部的南门区域,金蛙集团就设计了多个金色的巨大青蛙雕像与喷泉景观,成为了当时溧水地标建筑。虽是典型的企业形象工程,但也绝对彰显了金蛙集团在溧水产业经济中的地位。
▲溧水地标建筑金蛙喷泉广场
1992年,溧水农机厂跨入全国工业企业500强行业, 1994年,名列第310位, 1995年,列第282位,并且位居全国机械工业百强榜的第40位,全国农机百强榜的第4位。 1995年,产销量达26万的金蛙农用车厂,上缴税金三千余万,成为溧水财政收入中最大的纳税企业,如果按产值计算,巅峰时期金蛙集团占溧水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不过,行至巅峰也是衰变的开始,眼见起高楼,眼见楼塌了。
02.
金蛙厂与溧水县的一场危机
1999年《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有关金蛙集团与创始人何家铭的报道,用《小蝌蚪怎样变成大金蛙》为题,讲述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县属集体小厂的逆袭故事。
其中有一段表述似乎奠定了金蛙日后的衰败。
文章写道:
何家铭认为,农用车姓“农”,所以一切都要从“农村、农民、农业”这个实际出发,“看着农民的口袋做车”,你有多少钱,我就做什么车。
此时,已到了退休年龄的何家铭满眼都是继续发展农用车,而忽略了中国正在崛起的中产消费人群,与日后庞大的商用车、乘用车需求。
与金蛙为首的中国农用车崛起的同时,80-90年代,中国乘用车市场也初步发展起来,形成了“三大三小“的格局,三大为一汽集团、二汽东风、上汽集团,三小为北京吉普、天津夏利以及广州标致。
▲北京吉普与天津夏利等国产汽车品牌
但这类乘用车品牌早期仅主攻城市市场,而农村市场的用车需求则被金蛙这类农用车厂给吃下了,这直接反映在了当时中国的人口结构数据上。
80年代,中国80%的人口积聚于农村,90年年代有提升,但全国依旧有超7成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与土地、农业深深地绑定。
这也是金蛙农用车能在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底层逻辑,赚庞大农业人口的钱。
但时代的巨变反映在商业上则是细微的渐变,如果没有敏锐的嗅觉,商人往往就错失布局下一个风口的机会。
90年代末,下一个汽车产业的风口逐渐形成——商用车、乘用车。
商业周期的起伏对应的是消费主力人群的更迭,以往的农业经济时代,农民是农业用车的主力军,那么伴随着21世纪中国走向市场经济,融入全球化,制造业成为中国90年代开始发展的重点,越来越多的人挣脱农业与土地的束缚,进入城市与制造业,中产阶级开始崛起,用于客运、货运的商用车以及城镇人口私家出行的乘用车的大时代开启。
而金蛙车厂完全错过了这轮布局机会。
事实上,金蛙的衰败还有其他原因。
90年代,国企改革席卷中国,原本是集体企业的溧水农机厂也进入了改制期。
1999年之后,农民企业家何家铭逐渐引退。在当年确定的金蛙集团股改中,溧水县公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最终成为大股东,持有金蛙集团4成股份,另外,何家铭与员工持股计划保持一致,各持有30%。
在关键时期的股改牵扯了多方的大量精力与时间。
同时,金蛙厂的内部管理也出现了大量问题,包括何家铭家族在企业内部的明争与暗斗。这也直接形成部分企业内部人士滥用职权,擅自处理资产,最后被公诉。
类似的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为日后金蛙的迅速衰败埋下伏笔。
但不可否认,金蛙也曾在危机关头进行过战略调整。
1999年,金蛙农用车销量开始下滑之后,金蛙集团开始布局农用车的乘用车化,将大量可拉货载人的三轮、四轮农用车产能转为服务于城镇居民的出租车,进入客运市场。
也因此,溧水县城与周边城市开始大量出现金蛙出租车,而且当时这类金蛙出租车还有一个当地人的固定叫法——“马自达”。
但其实,溧水金蛙与日本马自达汽车无任何关系。
最早进入南京地区的“三蹦子”三轮载人车是日本马自达品牌,所以,南京及周边地区的三轮车就等于“马自达”,故用于客运的金蛙车当时自然就被溧水老百姓称之为“马自达”。
但“马自达”并不能救活金蛙车。
长期以来,何家铭都是一个领导集体企业打翻身仗的英雄式人物,他的隐退暴露了金蛙集团的各种问题,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内部争权夺利,产权激励机制模糊,继任者更是经营管理不善,农用车产品开发滞后,面对山东时风、北汽福田等竞争对手强势崛起,金蛙产品滞销,不到3年时间,金蛙集团就彻底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中。
一系列财务与管理问题曝露后,金蛙集团宣布破产,被第一大股东溧水县公有资产(控股)经营有限公司收购。
作为溧水的核心制造业企业,金蛙的衰败直接带崩了溧水的产业与经济,大量周边的配套供应链企业,从零配件厂到负责金蛙车运送的物流公司,纷纷倒闭,溧水经济直接被“打入寒冬”。
溧水财政更遭遇巨大挑战,地方国资缺资金、没技术、少人才,单靠溧水一方,救活金蛙难过登天。
那么,到底谁能真正救活金蛙集团呢?
溧水地方国资为给金蛙续命,开始考虑引入其他产业资本。金蛙农用车在国内的知名度残存,不少国资背景的产业资本闻讯而来。
其中包括来自东北、引入日本铃木技术造出哈飞汽车的哈飞公司,以及来自南京本土、由南汽集团与意大利菲亚特合资的车企南亚汽车。
但最终买下金蛙资产的却是长安汽车集团。
长安汽车的历史可追溯至晚清名臣李鸿章于上海创办的上海洋炮局,后迁至重庆。
1957 年,这座机械厂曾制造了长江牌46型吉普车,1995年长安机器厂和江陵机器厂合并为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90年代,长安主攻的是微型车市场,年产能20万辆,这一数字甚至低于巅峰时金蛙农用车的年产能。
▲畅销一时的长安微型"面包车"
不过,对于长安而言,兼并金蛙厂大可补充其微型车产能,进一步做大长安的市场份额。
时任长安汽车总裁尹家绪曾说:
“微车对这些刚富裕起来的城镇居民来说,是最合适的。谁瞄准了广大的老百姓,谁就会有市场。”
他有信心通过兼并金蛙厂,三年再造一个长安出来。
相比于其他收购方的竞争对手,来自重庆的长安集团当时提出了“北上东进”的策略,长安在南京布局的生产基地正是其“东进”策略的体现,这也是溧水金蛙最后卖身长安的主因之一。
不过,万万没想到的是,长安的“东进”策略日后反而引发了重庆与南京两市政府的一场“较量”。
03.
一场改变命运的城市博弈
90年代开始,合资模式的汽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比如一汽大众、广汽本田、东风雪铁龙等。
▲一汽与大众的合资车投产庆典
1997年6月,美国福特汽车与美国的通用汽车角逐与上汽集团合资名额,这场竞赛的最后时刻,上汽选择了通用,福特汽车无奈出局。
不过,作为美国最大车企的福特怎会放弃中国开放汽车市场的机遇。
2001年4月,在联姻上汽失败的4年后,福特联手长安汽车,敲定了合资车企长安福特。
不久后,长安汽车也完成对金蛙厂的收购,溧水生产基地应运而生,长安在全国三大生产基地的格局形成。
长安汽车重庆本部量产福特嘉年华等车型,北方布局的河北定州量产长安的微型卡车,而东边新建的南京溧水基地生产什么车型呢?
最早,长安计划与意大利公司联合设计一款MPV多功能车,利用溧水金蛙厂产能来量产这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但2003年,长安福特的一项生产计划浮出水面,打乱了节奏。
长安福特希望扩张溧水基地,直接上马合资车的大项目——生产福特中高端车。
这一消息出现在2003年6月16日南京市经委在发布的“四大产业办公室排出近期工作重点”一文,文中提到“积极推进长安与美国福特公司合资合作生产中高档轿车项目定点溧水汽车生产基地”。
当时不少人猜想到底是福特的哪款车呢? 是福特品牌的蒙迪欧,还是福特集团手中的高端品牌,比如林肯、沃尔沃、陆虎或者捷豹。
可以说任何一款中高端车落地南京溧水,都将带动整个南京市的汽车产业跃进。
要知道当时南京下了血本要在造车这条路上杀出重围,特别是中高端汽车。
为此,南京政府推动南汽拓展与菲亚特的合资范围,探索是否有可能落地高端品牌,但意大利菲亚特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定位太高了,不是玛莎拉蒂就是法拉利,次高端一点的阿尔法·罗密欧在国内又太过于小众,按照当时国人的而消费力,这些品牌完全不可能落地。
除此之外,南京还推进做空调和小型摩托车的春兰集团与日本丰田旗下日野汽车的合资,但日野品牌也不属于高端车。
因此,南京若能成功推动长安福特的中高端车型落地本地生产,将是最完美的结局。
怎奈世事无常。
虽然南京政府给了长安福特诚意满满的土地与政策优惠,特别是建厂的土地价格,南京政府给出的价格比重庆便宜好几倍。
但考虑到长安总部就在重庆,且重庆政府在长安福特合资早期积极配合,出力不少,所以长安汽车与福特公司也是左右为难。
但可以想象,一旦长安福特合资车的巨额投资项目最终落地南京溧水基地,重庆方面肯定不会开心。
但福特集团的美国高管们也有自己的盘算。
相比重庆,南京市郊的溧水有着连接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份区位优势,区域经济发达,配套的汽车供应链完善,在美国人看来,溧水作为长安福特合资汽车的生产基地非常合适。
此时,生怕被南京抢走生意的重庆很快做出回应。
2003年10月中旬,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副书记王鸿举会见了美国福特汽车董事长比尔·福特及重庆长安汽车总裁尹家绪,并在会上直接提出,要把重庆打造成“中国西部底特律”(美国底特律别名“汽车城”)。
▲长安福特重庆扩产奠基仪式
最终,重庆成功保住了长安福特的生产项目,2004年重庆产的长安福特蒙迪欧下线,蒙迪欧源于法语“Monde”,原意为上流社会,象征经典与尊贵。
▲福特蒙迪欧广告
长安福特蒙迪欧投入在中国市场后,瞬间大卖,并在之后数年与上汽大众帕萨特、广汽丰田凯美瑞、广汽本田雅阁、上汽通用君越,在中高端轿车市场打得有来有往。
而被长安买下的那座溧水金蛙厂则错失了合资品牌中高端车的大机遇。
不过,考虑到溧水金蛙厂曾经有着造类似皮卡车的能力,长安集团还是将其开发的单、双排微型货车长安运通CM6、长安镭蒙CM7等车型放在了溧水基地生产。
▲溧水制造的长安CM微型面包车
伴随着日后长安在杭州等城市的生产布局,南京溧水基地似乎不再是长安东进战略的主力了,虽然之后,溧水基地还长期生产长安之星微型客车以及小型MPV长安欧力威,但均未掀起产业的波澜,走向平凡。
虽然被长安收购的金蛙厂陷入了十年沉寂,但另一位重要人物登上了造车史的舞台,在溧水这座小县城筑起高楼,造起了电车。
他就是创维集团创始人,2009年出狱的黄宏生。
04.
电视品牌转型造车
1956 年,黄宏生出生于当时还隶属于广东省的海南临高,在度过了那个特殊时代后,1978年,黄宏生考入华南工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华南理工大学,攻读无线电工程专业。
80年代下海创业是广东的风潮,1987年,顺应潮流的黄宏生居然果断辞掉副厅级职位,下海创业。
▲年轻时的黄宏生
1988年,他远走香港,拿出全部家当做起了代理电子产品出口的生意,并给公司取名创维。
1990年开始,创维开始代工生产电视遥控器,半只脚踏入了电视行业。
创业过程充满坎坷,他曾因不熟悉香港环境和市场变化遭受巨大亏损,还曾因电视台停播丽音广播,导致创维开发的丽音解码器产品滞销,一时间创维公司与黄宏生陷入绝境。
但他没有放弃,并很快在1991年迎来了转机。
当时,香港彩电企业迅科集团高层内讧,公司被拍卖,35岁的黄宏生通过出让公司15%的股份,收编了香港电子迅科公司的彩电专家,获得了造电视机的技术支持。
仅9个月后,创维开发出国际领先的第三代彩电,并在德国电子展上获得2万台的大订单,这一下子救活了创维。
90年代,彩色电视在中国大陆普及开来,黄宏生抓住机会向银行贷款,扩大创维产能,以创维 RGB 品牌进入国内彩电市场。
此后,创维公司在黄宏生的带领下高歌猛进,2000年在香港主板上市,2001年创维彩电销售额突破70亿元大关,进入中国彩电业前三名。
正当创维发展得顺风顺水之时,黄宏生的人生突发变故。
2004年,黄宏生在香港卷入一场涉嫌串谋盗窃及串谋诈骗创维集团资金的案件,香港廉政公署逮捕了黄宏生,由香港区域法院裁将其定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
▲官司缠身的黄宏生
入狱期间,他一边关注创维集团的发展,一边思考着创维下一步的战略,出狱之后,他要大干一场,夺回自己失去的东西。
除了造电视、造手机等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也引起了服刑期间的黄宏生的关注。
黄宏生曾总结自己成功的创业经历:
“从小做起,以小博大。”
2009年,黄宏生获提前保释出狱,此时的他已经意识到新能源汽车的潜在机遇,如进入电视行业从生产遥控器开始一样,“从小做起、以小博大”的战术再次被黄宏生拾起。
他先是尝试性地用1000万的小资金,投资了一家重庆的两轮电动车厂,黄宏生将这一步定义为交学费,先入行了解电动车到底是什么,而如何造车、如何商业化赚到钱其实是第二步、第三步的事情。
2010年,他抛售创维1亿股股份,套现9亿港币,成立了一家名为创源天地的投资公司,就为了干一件大事。
到底是什么大事呢?
也是在2010年,南京金龙汽车的资产重组项目中突然出现了创源天地投资公司的名字。
作为众多南京金龙客车公司的潜在买家之一,黄宏生决定不惜代价果断出手,一定要抓住难得一遇的机会,以获得造车资质。
而他参与的这起金龙客车资产重组案就是中国商业史上轰动一时的真假金龙商标案的主角——南京金龙。
05.
创维汽车的诞生
1988年,厦门金龙汽车集团前身厦门汽车工业公司注册成立,1990年成功下线了第一台自主设计的客车,型号为XMQ670。
不久后,公司进入股份改革。1992年,公司改制为厦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改制后的公司登陆上海股票交易所上市,证券简称“厦门汽车”(日后改名金龙汽车),其主要产品就是金龙客车,俗称“大金龙”。
厦门金龙推出的一系列客车产品适应市场需求,连续多年保持客车市场龙头地位。
▲厦门大金龙客车
1998年年底,一家名为苏州金龙的客车制造企业成立,这可不是啥山寨货,其成立与厦门金龙有着密切的关系。
厦门金龙控股苏州金龙6成股份,并且开始量产海格牌客车。
苏州金龙越做越好,荣获了“中国名牌”“国家出口免验产品”等称号,品牌价值跻身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很快发展出了具备年产2.5万台大中型客车及底盘的能力。
▲苏州海格牌客车
至此,我们可以理解,厦门金龙客车是大金龙,也是原创的金龙品牌,苏州金龙是厦门金龙在江苏投资的新公司,并且把金龙客车的名气进一步打响了。
但突然半路杀出来一个同样在江苏的“南京金龙”。
2000年,南京的一家名为东宇的汽车公司从南京特种汽车制配厂得到“金龙” 商标。
奇怪!为何南京特种汽车制配厂会有金龙的商标呢?
其实,1986年南京特种汽车制配厂就注册了“金龙”商标,不过并不是金龙客车,而是获准注册“金龙”商标以制造半挂卡车。
商标问题是中国商界经常出法律纠纷的领域。当时山东的淄博市还有一家名为金龙弹簧制造有限公司的企业,也拥有“金龙”商标,通过协商,淄博这家企业最终将商标转让给了苏州金龙,这就使得只有厦门金龙和旗下的苏州金龙获得该商标合法使用权。
于是,南京东宇汽车联手南京特种车厂将厦门金龙诉至法院,认为厦门金龙和苏州金龙,侵犯了他们的汽车商标。
就在4方人马在即将对簿公堂的前一天,原告突然撤诉,选择庭外和解。
出乎意料的是,最终南京东宇将金龙商标转让给厦门金龙,但作为条件,南京东宇汽车将获得了生产金龙客车的权力。
2005年,厦门金龙投资1800万与南京东宇以六比四的股比,合资组建了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随后推出“凌越”品牌。
至此,中国国内形成了厦门金龙造金龙客车,苏州金龙造海格客车,南京金龙造凌越客车的全国三条金龙的格局。
不过,日后南京金龙的发展并不顺利,原本的南京东宇汽车公司技术储备不足、体量小,合资的南京金龙长期游离在厦门金龙主导的造车体系外。最终亏损严重的南京金龙不得不选择资产重组。
2010年,出狱后的黄宏生果断出手,利用组建的创源天地投资公司,参与了南京金龙的资产重组。
黄宏生是非常幸运的,他曾说,我们那时候投资南京金龙只花了4个亿,就买到了造车资质,后来,好几个地产大佬要造车,买资质最少都要70个亿,多的花了500亿。
拿下造车资质后,黄宏生从投资两轮电动车的角度切入,决定试产电动客车。
▲启动造车事业后的黄宏生
2010年,基于南京金龙客车打造的开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主攻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及销售,而因南京金龙就在溧水,所以开沃集团的总部就设在了南京市溧水县。
同年,溧水政府还与创维集团达成了合作,黄宏生的创维集团在溧水开拓制造业务,旗下的创维冰箱、洗衣机、冰柜业务生产基地落户溧水。至此,黄宏生的创维与开沃都在溧水安了家。
当时国家政策正积极激励磷酸铁锂电池驱动的大型电动客车的优先发展,用于大型商用车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已初步验证,虽然能量密度不算高,但安全性非常可观。
同时,中国依旧有着巨大的城镇与乡村人口的客运需求,所以此时在政府产业政策的补贴下,入局造电动客车正是时候。
▲开沃新能源客车
虽然开沃刚开始造车也是亏损的,但很快局势就扭转了。
2014年,借势南京举办青年奥运会,总部位于南京溧水的开沃成为了官方新能源客车供应商,订单量猛增,业绩就在那年开始扭亏为盈。
学会了造新能源商用车,打开了销路,那下一步就是造老百姓的乘用车了。
2017年,黄宏生宣布开沃集团正式进军乘用车市场,2年后,开沃集团投资2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江苏天美汽车,开启了真正的造车事业。
万事开头难,黄宏生造天美汽车又来交学费了。
2020年4月,天美汽车官宣发布首款中型SUV ET5,虽然和之后蔚来汽车ET5直接撞名,但天美完全没有多方资本加持下的蔚来品牌名气大。
同年,9月28日,天美ET5正式上市,销量极其惨淡。
▲天美ET5车型
不少民间商业咨询人士开始为黄宏生的造车大业把脉,有人说是宣传不行,有人说是产品曲高和寡。
其实各新势力品牌造车早期都有这些问题,而真正被忽略的是品牌名称——天美。
曾有商业咨询师放出豪言:
黄宏生要造车千万别用创维这个品牌,逻辑很简单,创维的电视、电子产品等主攻下沉市场,品牌形象就是中低端,造新能源汽车这种高端科技产品,用创维这个名字太Low(低端)了。
真的是这样吗?
至少日后的小米证伪了这种观点。
回头看,5年前,天美Skywell品牌推出,本来就想和创维SkyWorth遥相呼应的,但当时蔚来、理想、小鹏、威马、拜腾等新势力品牌层出不穷,卷品牌名称反而耗费了开沃过多的资源。
虽然创维是专门造电视电器、电子产品的品牌,且主攻中低端,但不妨碍用已有的品牌知名度造汽车,且同样是制造业,中国能做好电器、电子产品,为什么造不好一台车呢?
2021年,黄宏生控制的两家公司转换战略思路,选择品牌合作。创维集团与开沃新能源订立商标转让协议,创维集团同意转让其于该等商标的所有权及权益予开沃新能源。
同年,总部位于溧水的开沃集团在北京举办创维汽车品牌见面会,正式将天美汽车改名为“创维汽车”。
▲天美汽车正式改名创维汽车
几个月后,创维首款车型智能纯电 SUV EV6交付,9个月时间,EV6国内外累计交付量突破万台。
虽然近些年,创维汽车国内销售算不上很好,但有着长期海外生活与办公经历的黄宏生却有了新的思路,既然国内太卷,创维应该放眼海外市场。
创维虽然在国内难以抹去中低端品牌形象,但对于大量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创维的电视可是低价格、高质量的代表。
因此,国内发展不顺,创维就出海去。
2023年,创维汽车超过57%的销量分布在海外。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品牌出口量前十名中,创维作为一家做电视机、电器、电子产品公司,其汽车居然以10648辆的成绩上榜,排名第十名。
如今创维汽车已经出口到包括德国、以色列、土耳其等66个国家与地区, 2024年5月,创维汽车与中东土豪国沙特阿拉伯皇室公主控股的KAG集团签署了十年战略合作协议,前五年合作业务规划百亿元人民币。
这些走出国门、卖向全球的创维新能源 汽车都打着同一个标签——溧水制造。
06.
溧水新能源产业的崛起
产业经济逃不过周期的宿命,正如内燃机的百年发展,如今无法躲避新能源对其迅猛的赶超。
08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就开始推动新一轮产业经济的发展,当时还孤僻的“新能源汽车”一词,逐渐成为之后十余年,中国式产业革命的重点。
环保、能源、基建、信息化、消费…,笔者我从来不认为单一的任何一个产业与经济政策,能促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而是在这一系列的政策与产业的同步发展作用下,2015年之后,中国才逐渐迎来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革命,与对内燃机汽油车的弯道超越。
而此时,曾经的溧水金蛙农用车早已被人们淡忘,但溧水却迎来了新机遇。
2013年2月溧水撤县设区,结束了1400多年的县治,正式成为南京市溧水区。
这座一半方言淮阳官话,一半吴侬软语的“小县城”重振了造车的斗志。
在彼时南京市的战略规划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是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十多年前,基于南京跃进卡车发展成型的本土车企南汽集团,因蛇吞象收购英国名爵品牌,后经营不善,陷入危机,不得不卖身上汽集团。因此,南京汽车产业一直在等一个再次崛起的机会。
▲南汽名爵轿车下线仪式
2010年之后,南京加大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溧水区就因金蛙集团曾经那段辉煌的造车历史,而获得了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大量汽车企业与新能源产业链企业的关注。
南京一直被网友戏称“中了造车的毒”,除了南汽的败局外,2017年引入的拜腾汽车项目又踩了坑。
拜腾由宝马高管毕福康博士、戴雷博士创立,获得包括一汽集团、宁德时代的投资,并在在南京政府的牵线下,与代工之王富士康达成合作,本以为南京将诞生一家造车新势力,但最终还是没逃过失败的命运。
▲拜腾汽车发布会
而刚被南京撤县设区的溧水似乎就要打破南京的造车魔咒。
2014年,比亚迪工厂落地溧水,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壮举;也是在那几年,前文主角黄宏生依托于南京金龙汽车,在溧水耕耘开沃集团,日后打造了远销海外的创维汽车; 2017年,恒天汽车在溧水落地了商用电动车品牌恒天领锐,以溧水为据点成立南方总部。
除了整车企业外,作为全球最大的镁合金生产企业之一,溧水的云海金属的稀土镁合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第三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厂商龙蟠科技耕耘溧水厂区十余年;而且全球第一的手机电池供应商与排名前十的汽车动力电池企业欣旺达也在2019年落户溧水,它更是补足了溧水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一大关键——锂离子电池。
就是在这样的产业共振之下,本文的另一个主角,早已被遗忘的金蛙厂再次登上舞台中央,走到聚光灯下。
2020年之后,长安集团意识到溧水新能源产业构建的全面进步,发现原本生产金蛙农用车的溧水生产基地与其他产业配套早已今非昔比。
这直接推动了长安汽车集团的一个重大决定,将新创立的品牌长安深蓝的生产放在基于溧水金蛙农用车厂升级而来的长安溧水基地。
▲溧水制造的深蓝S7 SUV
2022年,长安开始建设深蓝汽车溧水生产基地,打造智慧工厂。
2023年5月,长安深蓝首款中型SUV S7从5G技术加持下的全新智慧工厂下线,一年后累计产销突破10万辆,刷新了当时中国新能源品牌10万销量新速度。
而S7这款搭载华为乾崑ADS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拥有超1000公里综合续航的新能源汽车,瞬间成为了溧水制造的新名片。
07.
尾声
从溧水金蛙农用车的轰然倒下,到长安接管的金蛙厂错失福特中高端轿车,再到南京金龙被黄宏生盘活,以及新势力品牌长安深蓝SUV在溧水智慧工厂的下线,一晃而过三十载。
2024年9月,南京市溧水区,这个曾经的小县城,居然发布了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行动计划。
▲溧水某汽车制造基地
当我们一谈到千亿级别产业规模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城市,首先想到的不是上海、深圳,就是苏州、合肥、常州等,哪会轮到这没几个人听说过的“江苏小县城”溧水呢?
二十多年前,当支撑了半个溧水县的经济、固定资产3亿元的金蛙农用车厂走向倒闭时,没有人想过溧水经济会缓过来,会在未来发布一个千亿级的产业行动计划,但仔细想想,这弹指一挥的20年,不也正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激情岁月嘛!
当然溧水的产业发展,只是中国产业发展的一个微不足道的案例而已。
▲溧水街景
溧水也曾经走过弯路 。
2017年,溧水曾敲锣打鼓地迎来了南京人董明珠与她掌舵的格力集团入股的银隆客车项目,这家新能源客车企业布局全新的钛酸锂电池技术路线,造电动客车,但最终新技术路线成本高,无法匹敌三元锂、磷酸铁锂的锂离子电池技术路线,在一系列的盲目扩张与内部纠纷下,银隆未能兑现在溧水百亿投资的许诺,项目一地鸡毛,厂区用地早已经无人问津、一片荒芜。
曾经,经济学家张五常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动能,中国县域经济之间的竞争关系。 中国各县域宛如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单元,县域间的竞争呈现出多维度态势,就产业而言,地方政府要拼政策、比资源、搞基建、拓市场,持续去优化营收环节,吸引国内产业资本的入驻。
在这一过程中,江苏过去数十年诞生了无数县城逆袭的产业故事,而今天,在中国制造业亟需升级的当下,不止江苏,整个中国的县城,都憋足了劲。
从溧水这个县域发展的故事来看,我们也更加坚信一点,中国产业经济的前行之路绝非坦途,唯有改革与创新才能续写中国产业经济的辉煌,让中国这艘经济巨轮在风云变幻莫测的世界海洋中破浪前行。
来源:无想隐者
近期热门文章推荐
回复关键词阅读
- 中国集成电路“黄埔军校”,如今在走什么样的“芯”路(关键词:黄埔军校)
中国蓝莓的命运齿轮,被这家研究所拨动了(关键词:蓝莓)
阿满百香鸡大战紫燕百味鸡,为何选择南京(关键词:紫燕百味鸡)
无锡一个区,一年机器人产值50个亿(关键词:机器人)
擅长打造爆款的常州,有了新目标(关键词:爆款常州)
浙江非网红小县城,正在闷声发大财(关键词:浙江小县城)
- 扬州毛绒玩具卖家做跨境,靠一个创意狂赚美金(关键词:毛绒玩具)
- 如果不是苏州这个园区,中国自动驾驶第一股可能要晚来两年(关键词:苏州园区)
中国版英伟达,在无锡设总部了(关键词:英伟达)
阿那亚入局,常熟狂飙(关键词:阿那亚)
药明生物,走向下一个波峰的路径依然清晰(关键词:药明生物)
昆山20连冠冷思考:挑战者在哪,从哪里超越(关键词:昆山挑战者)
从人才日到人才月,湖州到底还有多少惊喜(关键词:湖州惊喜)
复活的苏州,焦灼的东莞(关键词:东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