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岁末年初,虽然已是深冬时节,但兰山一台阁上打卡拍照的人仍然络绎不绝。“小说里的A市”在这里照进现实,登高望远,地标建筑鳞次栉比,黄河穿城奔腾;凭栏赏景,澄澈蓝天广袤无垠,惠风拂面畅然,这充满活力、景色旖旎的“城市会客厅”,正是城关区——金城兰州主城之芯。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作为“陇原第一区”,2024年以来,城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强省会行动和1139工作部署,紧盯加快推进“七个新城关”和“四区”建设目标,持续强化主城担当、加快率先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拼搏进取为羽翼,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发力,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传统产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从科技园区里的高新技术企业,到繁华商业街上的各类特色店铺,城关区经济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全方位提升的良好态势。

蓬勃发展的经济,恰似节节高升的云梯,映照民生福祉,而这背后,正是城关区在经济赛道上全力驰骋的映照。2024年,城关区在全国创新百强区中位居第68位,重归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榜第83位,在赛迪西部百强区排名中攀升至第13位,同时还连续四载荣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桂冠。

回首2024年,城关区展现出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姿态;展望2025年,城关区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新机遇与挑战,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城关实践的新画卷。

产业转型焕新能 现代产业育新机

隆冬时节,兰州的温度已降到零下。但相比室外的严寒,兰州航天联志信创智造中心内却是一派火热的场景,项目团队正在这里进行生产线的调试、试用和先期产品的研发。这样的场景正是城关区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抢占“新赛道”的一个缩影。

2024年,城关区立足“工业主导型和城市服务型”发展定位,聚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强三优二精一”产业发展战略,持续筑牢“3+2”现代产业体系基底。

在做强三产方面,城关区聚焦打造“7+N”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多点发力、聚势赋能,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数字经济驱动力、总部经济发展力。建成运营甘肃数字综合电商基地,直播电商、社群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实现网络零售额70亿元;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合运营”思路,持续推动本土展会提档升级,会展交易额突破100亿元;依托正宁路等4个传统夜市资源,发挥中天健环球中心等4个新建街区品质优势,打造“食、游、购、娱、体、展、演”一体化消费体验新场景,全区夜经济交易额达到25亿元;加速推进“读者印象”精品街区、中国(兰州)黄河文化产业创新示范基地等13个文旅项目,“黄河大合唱”“小说里的A市·兰州”等特色文旅品牌火爆出圈。围绕打造西北新消费中心,积极鼓励支持兰州万象城、国芳百货等现有商业综合体提档升级,引进培育品牌首店103家,“首店经济”“首发经济”“体验经济”生机勃勃。大力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带动全区社零消费实现900多亿元,在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为城关区构建差异化、特色化、便利化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注入了强大动力。签约落地“大龙网”等5个总部项目,审核认定中交设计等19家总部企业,新培育入库惠尔斯等19家批发零售业企业。特别是依托98栋商务楼宇和7处闲置厂房,引进国内外一流规划咨询机构,编制全区楼宇经济整体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产业联动、业态互补的“立体城关”。计划打造律所大厦、金融大厦、电商大厦等特色楼宇,加快推动浙商大厦项目落地,有力促进辖区楼宇经济拔节生长。

在做优二产方面,城关区立足兰州国土空间规划“两市两地”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以信创、算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构建“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航天联志信创智造(兰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成投产,长城紫晶信创信息生产终端制造项目建成投产,永新国信数据要素产业园开园,人工智能产业园、兰州电信智算中心等 14个项目有序推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84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56家,有力推动了城关区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

在做精一产方面,城关区紧扣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定位,以“烟雨兰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牵引,夯实“南粮北菜”基本盘,培育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等业态,实施皋兰山特色梯田种植带,谋划青白石农业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全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城关区充分吸纳民智民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不同行业的社会精英,纷纷组团走上皋兰山,为推动发展献计献策、搭建平台、链接资源,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项目攻坚强支撑 双进会战促发展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2024年,城关区紧紧抓住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政策机遇,紧盯国家“两重”“两新”“三大工程”等项目支持方向,聚焦能源、水利、交通、信息“四张网”和生态、文化、民生、安全“四条线”,谋划储备项目196个。为确保这些项目能够实实在在落地实施,城关区逐个项目“过筛子”,从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成熟度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每一个项目都经过了深入的调研和论证,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资源配置、环境影响等因素。通过这种认真严谨细致的项目谋划方式,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城关区举全区之力,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干劲,以“起步就是冲刺”的拼劲,吹响项目“双进”大会战号角。结合元宇宙、数字文旅、数字人、智算等技术,打造具备文旅性质AI产业的百度智能云(兰州)数字经济产业基地项目,主要涉及智算中心、运营中心、赋能中心、应用中心、标注中心5个板块。该项目依托百度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以数据采集、标注、流通、应用为一体的数据生态,并以数字产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区域内数字经济新高地。它不仅能够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更重要的是还能带动周边就业,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流向城关,为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发展助力。

位于民主西路的“鸿嘉·金城N36”商业项目,目前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外立面、灯光亮化、内部装饰及下沉广场、店铺动线的改造,预计今年5月完工。“在建设过程中,城关区主动协调解决项目需求,帮助做好功能定位和亮点打造等,推动项目按照既定时间开业运营。”甘肃鸿嘉置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董立佳说。该项目建成后,不仅有满足不同消费者味蕾需求的百味美食、异国料理、宵夜排档等,也有射箭、街舞、攀岩、剧场、电玩等潮流运动,不断丰富辖区消费场景,满足群众多元需求。

2024年,城关区狠抓项目推进,建立健全提级调度、县级包抓、专班推进等工作机制,确保项目落地落实。重点围绕“百项千亿工程”,完善落实“1+5+X”工作协调机制和县级领导包抓机制,做实土地供应、能耗指标、手续办理等关键要素保障。全力保障土地供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确保项目用地需求得到满足,对于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土地指标,加快土地审批流程。指导帮助能耗指标调配,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合理的能耗指标,鼓励企业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审批流程,加快手续办理速度,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提高审批效率,为项目建设提供便利。通过采取一系列组合拳和有力措施,一个个重大项目快速推进落地实施,为城关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与此同时,城关区持续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聚焦城市服务型、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等条件,全力打好项目“双进”大会战,切实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积极采取驻点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乡贤招商等方式,赴北京、重庆、上海、西安、杭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11批次,参加甘肃省(重庆)招商引资推介会、第30届“兰洽会”市级各类专场活动、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和闽粤重点企业甘肃行等各类推介活动11批次。建立健全区四大家县级领导包区包片包联机制,广泛联动省市有关部门及10个招商中心,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打好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组合拳,成功引进了智能制造数字产业等一批以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为代表的优质项目,深化探索“资本+资源”招商模式,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在补链强链延链中再造产业动能,切实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

2025年,城关区将积极探索建立“区级投资推进委员会+3个招商组+3个保障组”招商机制,打好“资源+资本”招商组合拳,紧盯40余个重点线索项目,着力引进“三个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速度,力争一季度及全年开工项目创历史新高。

生态守护筑屏障 绿水青山韵城关

走进城关区,黄河之滨,风光秀丽,南北两山,郁郁葱葱,穿越横跨百年的中山桥,黄河浩荡东去,生生不息。“我特别喜欢在黄河城关段散步,尤其是夏天更是美不胜收。”市民汪先生的赞誉是群众的直观感受,更是城关区加强黄河城关段综合治理的努力方向。

2024年以来,城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系统推进黄河城关段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聚焦“一河、两岸、两山”,大力实施南北两山森林植被恢复、黄河两岸沿线绿化等生态项目,精心实施主次干道绿化提升、居民小区破墙透绿、背街小巷见缝插绿等绿化工程,推动公园变“绿肺”、街道变“绿网”、河道变“绿脉”,“黄河之滨也很美”城市名片更加靓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城关区坚决守好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在加强综合治理方面,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垃圾污染整治、污水排放管控等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全域国土绿化,加快推动“三北”六期等重点生态工程,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145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完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7天,同比增加20天。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责任,黄河城关段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有效,耕地安全利用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三北”六期工程和国土绿化行动成效显著,50万余株苗木茁壮成长,一大批新建小游园建成开放,城市绿美空间不断拓展,美丽幸福新城关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守护黄河安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城关区坚定不移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持续加大黄河城关段河洪道治理力度,坚持以抓建设、保安全为重点,实施疏浚整治和环境改善系统治理,大力提升防洪减灾能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快推进老狼沟坡岸整治、城关区防汛预警平台提升改造等6个项目建设,通过系统治理,辖区河洪道部分薄弱环节、险段的情况得到有效改善,整体防洪能力进一步提升。

“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城关区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锚定“魅力精致新城关”“黄河文化旅游先行区”建设目标,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谋划实施城关区鱼儿沟东侧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示范项目、城关区罗官村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及兰州市“三北”工程城关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坚持以推进项目建设为支撑,不断促进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奋力开创黄河流域城关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改革创新添活力 多元举措兴经济

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城关区政务服务中心,每天都是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自全新的政务服务大厅启用以来,这里便成为了为民服务的前沿阵地。城关区政务服务管理局持续深化数字政府应用,在全省探索政务服务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数字化运营、精准化管理模式建设。“政务服务中心”“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共同使用一套数据基座,实现了数据共享和调用,如同给政务服务装上了智慧的大脑,有效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走进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智能大屏上实时显示着接待人数、办件量、窗口等候人数、平均等待时长等各项数据,这些政务服务数据构筑起城关区数字政府建设的坚实基座。2024年,城关区依托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在区本级和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设置自助服务一体机,实现医保、公积金、公安、民政等领域共1312个民生服务事项的自助查询、自助申报和自助打印,并建成了规模较大的自主办理电子税务局,实现214项办税事项网上办理,网上申报率达到97%以上。

郭伟是城关区政务服务管理局信息数据科科长,每天都在忙碌中见证着政务服务的变化,他介绍说:“优化调整以后,大厅日均接待人数和办件量分别达到2500人次、2000余件,较之前均提升60%。”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通过对取号排队、等候时长、服务评价等全流程抓取数据,为大厅办事流程、运行管理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依据,让办事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在推进“证照分离”“一网通办”“不来即享”“不见面审批”等改革措施的过程中,城关区税务局也积极行动,以“兰税捷办”服务品牌为抓手,直击纳税人、缴费人办税缴费过程的堵点、难点、痛点。为简化纳税人办税流程,提高办税效率,区税务局主动落实各项便民办税便利化举措,持续推进涉税事项“减事项、减表单、减资料、减流程、减操作”,同时积极推进“智慧税务厅”建设,优化办税服务厅各项设置,软、硬件协同发力不断提升办税质效。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城关区制定“包抓联暖企专员”机制,各行业前二十强企业在分管县级领导牵头统筹负责的前提下,每个企业由一名其他县级领导包抓跟进服务,其他企业由行业管理部门人员包抓联系服务,每一位包抓联专员都成为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暖心服务。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一个个剪影,正是城关区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的生动注解。2024年,城关区蹄疾步稳推进103项重大改革举措;纵深推进“扩权强县、强县扩权”改革,系统梳理需市级下放行政职权事项26项;加快推进“六个通办”,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全程网办率、压缩时限比分别达到100%、99.31%、89.19%,成功承办全省政务服务观摩会,城关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

2025年,城关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重点、强化举措、攻坚突破,扎实推动各项改革走深走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资产资本配置。纵深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完善落实“包抓联暖企专员”机制,切实提高服务企业能力,着力打造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区。

民生保障倾真情 福祉厚植暖人心

2024年,城关区坚持“老百姓的所盼所想,就是我们的所思所为”理念,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将70%以上的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事业协调发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就业是民生之本。城关区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民生就业360”服务品牌熠熠生辉,“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深入实施。在城关区零工市场内,工作人员热情为求职者推荐岗位:“您的专业技能很符合这个岗位的要求,不妨去试试。”工作人员一边推荐岗位、一边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孵化基地内,创业者们交流经验、寻求合作。“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创新,就业服务质效双升,10个创业孵化基地和就业见习基地、10处零工驿站、89个“金城就业360服务之家”、4处户外劳动者驿站,1.75万人次技能培训、3988人劳务输转、3.25万人新增就业,让群众端稳“饭碗”,生活更有保障。

教育关乎民生福祉,城关区大力推进资源优化和供给平衡,为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资建设、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坚实保障。先后建成投用十九中南校区等13所中小学和幼儿园,2024年提供新增学位4710个,切实解决了人口峰值年度辖区居民群众入学需求问题。智慧教育建设成果丰硕,建成城关区智慧教育云平台,充分把握数字技术带来的教育红利,创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发展智慧课堂等场景应用,推动线下线上课堂深度协同互动,不断提升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进一步弥合区域、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推动实现辖区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转变。“现在上课好有趣,除了老师的讲解,还有多媒体的展示和体验,让我们不仅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清楚,也能便捷地体验到其他先进地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在城关区的一所智慧教育标杆学校内,六年级学生刘梦恬表达着自己的真实感受。

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区医院与市一院托管合作,让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方便。“我最近一直在咱们区医院看眼睛,医生都是来自市一院的眼科专家,现在就医很方便,而且医院环境服务都很好,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资源了。”住在城关区张掖路街道的居民王华平说道。全区有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省人民医院建成紧密型医联体;还与兰大一院、兰大二院、省中医院等三甲医院组建专科联盟,实现了三甲医院专家常态化坐诊和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升。

社会保障筑牢民生底线,城关区织密救助网络。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涵盖多元服务,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双拥共建和军民融合机制完善,助力兰州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扎实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全区1197名干部与1250户1271名关爱对象开展结对,通过联系交流、走访探视、落实政策、解难题等措施,帮办实事4987件,切实兜牢困难群众生活底线,让温暖与关爱在城关流淌。

倾力关怀“一老一小”。城关区紧盯辖区60岁以上老人和3岁以下婴幼儿需求,全力打造虚拟养老院升级服务,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5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2个、村级互助幸福院11个、备案养老机构4个、养老床位5000余张,打造了涵盖虚拟养老服务平台(虚拟养老院)和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机构、居家养老的“一平台四联动”智慧医养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急等“十助”服务,构建“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为婴幼儿提供照料服务,已经建成了6家标准化托育机构。下一步,城关区还将谋划打造区综合托育服务指导中心,通过公办引领,新建改扩建、配建移交托育机构、转型发展幼儿园等方式,进一步增加托育服务机构数量,合理布局建设普惠性托育机构。这些举措有效保障了“老有所养、幼有所育”,让老年人安享晚年,让婴幼儿健康成长。在雁西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9岁的刘菊兰边带领舞蹈队排练边说:“日间照料中心为我们舞蹈队提供了排练场地,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这里排练,有时候我们还参加省市的各种舞蹈比赛,这让我们的晚年生活精彩了不少。”

“阿姨,今天家里温度怎么样?”“今年社区人员提前主动跟踪问效供暖事宜,楼房也加装了保温层,家里的温度比去年高多了。”在全市供暖第一天,拱星墩街道干部曾慧超早早来到居民家中查看供暖情况。2024年,城关区严格落实“访民问暖”行动工作要求,切实做到“四访四问”,以网格为单元,开展全覆盖、地毯式排查,及时收集汇总、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面对辖区内老旧小区管网老化的状况,35支应急抢修队24小时待命,第一时间排查解决各类供暖问题,确保居民温暖过冬。

建立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应对处置长效机制,提前购置专业扫雪除冰设备,调集储备融雪剂、推雪板、铁锨等扫雪设备万余件,不断提升极端天气应对处置能力。面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全区上下以雪为令,连夜出动7000余名环卫工人、1000余名警力、1.2万名机关干部、7300余名“双报到”党员共同开展扫雪除冰、交通管控等工作,特别是加强碧桂园、伏龙坪、九州等高坪地区的道路维护,将“难心路”变成“暖心路”,全力为居民群众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安全稳定筑防线 基层治理谱新篇

致力守护百姓安宁,社会治安防控坚实有力。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人心,反恐反邪教、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在街头巷尾,警察巡逻守护,警灯闪烁;警务站、警务室合理布局,监控设备严密监控。“三类人员”打击有力,违法犯罪活动严惩不贷,电诈发案率同比下降41.43%,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完善,群众安全感满满,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致力创新治理模式,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枫桥经验”落地生根,党建引领“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优化完善,综治中心规范高效运行。“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助力治理,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深度融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四调”对接实战化,在调解室里,调解员耐心调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矛盾纠纷得到成功化解。“八五”普法深入推进,法律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区司法局荣获全国先进集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成果巩固,宗教活动规范有序,社会和谐稳定基石筑牢筑实。

致力严守安全底线,风险防范化解有力有效。落实落细安全生产“五大体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排查整改隐患问题1.27万条,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建立健全防汛救灾工作体系和四级群测群防体系,深入实施九州中路等3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深化巩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排查整治风险隐患200余次,城市安全韧性稳步提升,为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顾往昔,城关区在挑战中砥砺前行,于机遇里真抓实干,各项成绩来之不易。展望未来,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新的一年,城关区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领域持续深耕细作、狠抓落实,加快推进实现“七个新城关”和“四区”建设目标,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以主城担当助力强省会行动实现新的更大突破,为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贡献更多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城关篇章!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娜 赵亮 文/图

责任编辑:钟磊

来源: 兰州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