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历史上首次使用无线电近炸引信(VT引信)在实战中击落敌机。1943年1月6日,美国海军“海伦娜”号巡洋舰用高射炮击落了一架发动攻击的日本俯冲轰炸机,该舰的127mm高平两用炮配备了VT无线电近炸引信,127mm炮弹在距离轰炸机约10米的地方自动爆炸,用弹片击落了飞机。
要说当时,中口径和大口径高射炮直接命中小型快速运动目标非常困难。二战期间每击落一架敌机平均消耗20000~25000发弹药,数量着实很惊人,但射击效果却差强人意。
1942年,美国尝试在炮弹引信中安装了五个小尺寸的真空管无线电发射器,形成一个微型的多普勒雷达。并克服了让这些精密的无线电设备承受炮弹发射时的巨大过载和离心力的技术难关,研发成功了VT引信。
在靶场测试中,仅用四枚炮弹就击落了三架遥控靶机,毁伤效果惊人地好。缺点就是初期产品生产成本非常高,每个达到了470美元。但仅仅到二战结束前,生产的VT引信超过了2200万个,成本也降低到每个18美元。
到了1943年末,美军更是研发出了可以装在40mm炮弹里的无线电近炸引信,让40mm炮也成为了当时名副其实的飞机杀手。
不过,要研发出这种引信其实也并不简单。那时候,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虽有类似构想,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关键在于当时电子元器件的体积太大太笨重,无法装入狭小的炮弹壳体;而电池和电路的可靠性也无法在飞行中保证,尤其是炮弹发射时的折磨和考验。
经过无数次的改进,一九四二年底,这一设计的引爆成功率终于达到了52%。虽然与目标80%还有差距,但已足以令美军信心大增。为了保密,军方故意将"近炸引信"模糊称为"VT引信"。
VT引信不仅应用于防空炮弹,也被用于各种火炮弹药,对敌人的地面部队狠狠一击。有分析指出,它确实缩短了二战的持续时间。太平洋战役美军上将伯克更是感慨:"在夜战时,VT引信几乎是我们唯一可靠的反击手段。"
可以说体型小作用大的VT引信,也是一项革命性发明, 从无线电技术,到电路设计,再到工程化量产,无不体现了当年美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军事科技革新同样需要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
历史反复证明,谁不重视军事战术战法的变革,谁不重视武器装备的革新,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武器装备发展本质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应用和创新,也是工业能力的体现,尤其纳卡战争,两个当年同为苏联加盟共和国,当年一方实力还强一些,短短的20多年,最后亚美尼亚被吊打,哎!这就是代价,活教材。
小山 Hill 侃侃军事 唠唠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