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器发展史感兴趣的朋友可能会大致在武器发展史上发现一个十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大致同一时期的武器不但技术水平差不多,就连外观上也有不少类似(不是完全相同,只是大体类似)的地方。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个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自行火炮上却出现了例外。



具体的说,这种例外就是当时的花旗国的自行火炮往往会选择装备旋转炮塔,而同一时期的德三和苏联自行火炮则恰恰相反,,选择固定战斗室的居多。



虽然在历史上苏联的自行火炮也确实有过极少数的装备旋转炮塔的自行火炮型号存在,但是在大家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苏联自行火炮还是以固定战斗室的居多。



那么,在大致同一时期,两家对一家交战的三个国家为什么会在自行火炮方面出现截然不同的选择呢?



下面,让我来试着分析一下这里边的原因都有哪些!



首先,苏联和德国自行火炮不选择安装旋转炮塔的原因可能和当时自行火炮的发展趋势是装甲越来越厚,火炮口径越来越大,制造技术越来越复杂有关。



而为了保证研发、生产进度,纵然旋转炮塔的好处可以写满几页纸,但是为了获得性能和产量说得过去的自行火炮,德三和苏联的军事工业只能够选择放弃不太适合把装甲做的太厚、同时也很难安装大口径火炮的旋转炮塔。



虽然当时花旗国军事工业也竭尽所能的给自己的自行火炮使用比较厚实的装甲,但是他们自行火炮所谓的较厚装甲和苏联、德三的同类型武器装甲厚度相比不值一提!



其次,不给自行火炮使用旋转炮塔的好处就是可以有效降低自行火炮的造价。



虽然提到降低武器的造价,尽可能很多人不太在乎世界大战时期的武器制造成本,因为在大家的印象当中,世界大战时期一切都在为战争服务,多花一万马克或者多花一万卢布没有多大区别。



话虽如此,不过战争经济学这个独特学科的起步和兴盛并非毫无道理,当参战的苏联、德三两国的军事工业发现不给自己的自行火炮使用旋转炮塔可以有效降低自行火炮的造价以后,研制、生产固定战斗室的自行火炮成了苏联和德三军事工业很自然的选择,相比之下,由于当时花旗国经济情况比较富裕,所以他们自然担负得起这种额外的负担而坚持给自己的自行火炮使用旋转炮塔。



再者,不给自己的自行火炮使用旋转炮塔通常也意味着军事工业在直接给自己减少负担。



显这里说减少负担并不是说让自行火炮的生产步骤变得更加简单,而是说既然自行火炮不需要使用旋转炮塔了那么原先为了配套供应这些旋转炮塔的轴承之类战略物资也不用生产了,这可是直接释放了一大批工业产能、产业工人和物流能力及其从业者,让他们转移到其他方向的生产当中去。



苏联和德三军事工业选择减少生产、供应环节那是由于他们的军事工业经常处于对手的轰炸机威胁当中。



而与此相反,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花旗国的军事工业都没有受到对方的直接威胁,所以他们可以安心的进行各种事无巨细和精工细琢式的生产,做出和苏联、德三军事相反的选择也不用奇怪!

另外,花旗国坚持给自己的自行火炮使旋转炮塔也和花旗国军队在对这种武器的理解上和德三、苏联不同有关。



举个例子来说,花旗国一直认为自行火炮要应当在火力(具体的说是火力密度)上压倒对方。



而采用固定战斗室的自行火炮尽管可以把装甲做的很厚,并且能够安装大口径火炮,但是这种形式的自行火炮由于射界有限,不能够对战场现的新变化做出及时反应,保持火力密度,所以为了满足自己的战术要求,花旗国军事工业一直坚持给自己的自行火炮使用旋转炮塔,因为这种自行火炮对敌人变化的反应比较快。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花旗国军队自行火炮由于使用旋转炮塔导致他们的这种武器要比苏联、德三同类型武器对战场形势变化反应要快的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花旗国的自行火炮炮塔旋转速度还是比不上他们同期坦克炮塔的旋转速度,所以尽管花旗国自行火炮的炮塔可以旋转,但是它们的反应灵敏度自然还是比不上真正的坦克,这也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花旗国自行火炮的一个小小不足之处!

那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