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ination" Roundtable:
Xiz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Xu Zhen,and Multiple Horizons
包浆的圆桌:徐震的西藏,多重的地平线
艺术家徐震的首次西藏个展正在拉萨吉本岗艺术中心呈现。
展览开幕当日,艺术家本人、策展人鲁明军、西藏现当代美术史学者次旺扎西、哲学家陆兴华、吉本岗艺术中心馆长盛立宇进行了一场关于西藏知识生产、全球化现实,水墨及其当代意义的对话。圆桌由盛立宇主持。
点击观看“徐震:全球包浆,山水灵光”圆桌访谈精彩回顾
对谈
西藏大学艺术系教授、艺术家次旺扎西
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陆兴华
艺术家徐震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策展人鲁明军
吉本岗艺术中心馆长盛立宇
吉本岗艺术中心馆长 盛立宇(以下简称“盛”):欢迎大家回到拉萨,回到吉本岗。“全球包浆,山水灵光” 今天开幕。我想或许从这个名字开始,请策展人鲁明军老师分享用意。
策展人 鲁明军(以下简称“鲁”):这个名字严格来说是艺术家自己取的,我觉得他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今天的西藏在中国、在全球,大家对它的想象。艺术家对这些信息的接收全是通过网络媒体,这个是一个重要的起点。这次展览,徐震特意选择了他正在尝试的这批“水墨画”——其实“水墨”也很难定义他的这批绘画。这批作品以怎样的方式介入吉本岗这个空间?怎样跟空间本身附加值就很高的壁画产生关联?这是我认为展览最大的一个挑战。
吉本岗这个空间本来很重,但是徐震以这种装裱的方式,这种很轻盈的画法,好像是跟吉本岗形成一个巨大的张力。大概20年前,徐震创作“8848”的时候,是那种非常前卫的、冒犯性的、不顾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姿态。当然他也在反思、反讽人类中心主义。但是今天,明显感觉到就是这批绘画其实是在适应一某种东西——我觉得这个跟大环境的变化也有关系。所以“全球包浆,山水灵光”看上去好像还是一个无法无天的题目,但实际上,我觉得跟 20 年前的 “8848” 是非常不一样的。
盛:徐震老师之前提到,把国画、“山水”当作一种新能源来看待,请你解释一下。
艺术家 徐震(以下简称“徐”):在创作的过程中,我跟一些画国画的朋友也聊了一聊,但——几乎无法沟通。因为他们觉得:“我们画国画的这些,你都没有。”比如说语言、范式,包括题材,甚至国画水墨和技巧材料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我基本上都没有。但我觉得这个不重要,这个可能就是我们今天定义的一个新的东西,这是第一。
第二,从新能源角度,我们上次有在讨论:原来的媒介,在今天应该如何去用?包括国画背后的这种“东方精神”也好,传统也好,或许能在今天全球化现实中能拿过来用一用,或者说挑衅一下,调戏一下,稀释一下我们非常紧张、固化的现实的一个媒介。
包括我们刚才看到你们在导览吉本岗艺术中心的时候,那种天人合一的概念,其实都是在这个精神里面的。所以我会觉得,它跟我这一代人一直在从小长大、学习的西方式的教育逻辑是不一样的一套东西。作为中国人,我们反而好像一直在西式的语境里面成长。
“徐震:全球包浆,山水灵光”展览现场
吉本岗艺术中心,2024
盛:西藏其实一直是个全球议题。次旺扎西老师不仅是我们西藏本土杰出的艺术家代表,我们尊重的前辈,同时也在挪威留过学。西藏的全球问题,次旺老师是有发言权的。本次展览实际上也讨论了一个关于西藏全球知识生产的问题。不管是当下拼音的Xizang亦或是先前的Tibet,这实际上是对应了不同的内涵。我想请次旺老师从自己的经历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在海外生活、学习时所感受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西藏?
艺术家 次旺扎西(以下简称“次旺”):我刚开始读艺术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有一个机会去英国考察。当时伦敦的亚非学院正在举办一个关于西藏的艺术讲座。讲座的人是《The image of Tibet》(形象中的西藏)这本书的作者。书中主要讨论了西藏作为一个被表象、被表现的一个主题:在不同的文化领域里,不同的语境下,西藏是如何在艺术上呈现的?这在当时,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新的想法。从此以后,我就开始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后来我继续读了博士学位,往西藏现代美术这个方向做研究的时候,我就发现这个问题其实不仅仅是个西藏的问题。也涉及到西方和东方,还有西方和其余的世界,非洲、美洲……在这些地方的著作里面可以看到,后殖民主义的很多作家,在这方面其实有更广泛、深入的探讨。但在西藏,这样的一些探讨相对来说还是很滞后的。
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作者 陆兴华(以下简称“陆”):刚才次旺老师的话让我很有启发。我觉得了解西藏,可能有历史的方法,有政治的角度。但当代艺术可能是了解西藏的一个很特殊的角度。从图像来看西藏,从佛像来看西藏,或者从艺术来看西藏,都是不一样的。
插入到徐震的工作。我认为徐震已经是比较有经验,且打拼了多年的一个当代艺术家,他收编了很多的方法,用到了关于山水制作的事情上。我觉得首先要切割——我们这个展览里面的作品,它不是山水画,不是国画,是山水,是当代山水,是用当代艺术的很多综合方法制作这些“山水”。把这样的山水搬到西藏来,有什么用意呢?这个就很有意思。我前两天就为徐震的展览评论写好了一个题目——“山水作业”。意思是一个上海的当代艺术家很“幼稚地”把一个山水搬到西藏来,是做一个作业。拖拖拉拉一年多,拖了好多次时间,作业终于交了。
但我刚才听了立宇关于吉本岗艺术中心的介绍以后,我很震惊,因为他讲的这个地方,实际上像是藏族人制作的一个宇宙、一个模本、一个档案馆、一个思想库,整个还是形而上学的一个宇宙模型。所以把徐震的这样一个当代意识的、非常夸张的、带有反讽性的这种创作方式搬到这样一个严肃的空间里面来,且是首次以一个比较低姿态的方式进行交流,尝试来握手,这个姿态是比较轻盈的。
“徐震:全球包浆,山水灵光”展览现场
吉本岗艺术中心,2024
盛:对,躬身入藏。这次徐震老师进藏的这个姿态,包括进藏的这个工作方法,和以前我们其他的访问艺术家丁老师、周老师他们都不一样。你是通过信息和数据来研究西藏的,能不能请你谈谈,用这种工作方法的考虑?
徐:像这样的行星视角的山水,其实是今天游览山水的方式。还有游客视角、GPS视角。比如说像帆布包上面印的这一类,是一个游客的身份;像这些禅画,其实是一种学习者的身份。所以是同时叠加了好几种角度来进入西藏,进入吉本岗这个空间,这是其一。其二,就像刚才陆老师一说的,的确像是个有一点点挑战的“作业”,因为整个神庙,包括刚才你说的那么多的信息,对一个当代艺术创作者来说,要带着新的信息进去,并要把它转化为一个可以称之为“展览”的东西,不是说随便拿几个作品进去就成立的。
之所以能形成一个展览,肯定是需要有一些在你原来的标准上不那么确定的东西出现,现在是有一些不那么确定的东西出现的时候,我就会确认这是 OK 的。所以进入西藏的这次的方式,是一年多里面一直在变的,我们也交换了很多方案,一直在变。
盛:我们实际上的工作,是试图接近关于西藏的“真相”,也和陆老师最近关心的深度学习有关。有搜索引擎中的西藏,一座坛城模型当中的西藏,也有学术中的西藏、大众文化电影《2012》里的西藏。这种过度膨胀的数据,是赋予了我们一种工具性的便利,更接近了西藏的真相,还是说模糊或者干扰了、有更多的滤镜,让人产生了对西藏的幻象呢?这或许是个值得问的问题。
陆:我也请想问一下次旺老师,你在自己与西藏相关的创作里面,会怎么样隔离自己的一个精神文化背景,站在个人的当代艺术的姿态上面,可以稍微说一下你在这方面的处理吗?
次旺:这其实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作为一个西藏本土艺术家,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资源,文化资源,像一个矿场。艺术家可以利用这个资源进行创作。为了标新立异也好,想表达个人的文化身份也好,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利用这种资源的。
但是有一个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当你过度地去利用这种资源的时候,其实你自己在这个资源里面就完全消失了。资源太强大了,自己就淹没了。虽然你可以拿到那个资源到内地去,或者到其他什么地方。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西藏的,但是那个“西藏”它不是你自己的,不是真实的,而是一个人们的想象,或者是人们期待的一个西藏。你在拿这个东西迎合他人的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把自己彻底淹没掉了。
“徐震:全球包浆,山水灵光”展览现场
吉本岗艺术中心,2024
陆:所以说,如果你自己创作西藏这方面的作品的时候,你还是要完全站在你个人的创作方法的位置上?
次旺:是的,这个很重要。但这种距离,我觉得不需要刻意地去保持,因为你生活在西藏这个地方,有些东西是就与生俱来的东西。你没有意识到,但是在你的行为、你的语言里面,它会自然而流露出来。我不需要假装我是藏族艺术家,但是西藏对我们这个本地的艺术家来说,既是一个资源,也是一个束缚。所以美国的唐纳德·洛佩兹写过一本书叫 《Prisoners of Shangri-La》,香格里拉的囚徒。因为他认为这个香格里拉太强大了,这个想象、这个文化的这种意境太强,结果你把自己也变成了这个一个形象里面的一个演员,你被自己束缚住了。
盛:其实徐震老师这次展览的我觉得一定程度上去也是在破“香格里拉”。
徐:对,但其实难度最大的还是像次旺老师刚才说的,控制不好了,作品是很容易被西藏“吃掉”的。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起很平庸。这个是我觉得是做当代艺术里面很怕出现的一种结果。但目前为止,我觉得其实两者在一起,是加分的。
这两者,是当代艺术这种文化,和非常明确的西藏传统文化。当代艺术这种文化在今天已经不是那么明确,你可以说我创作的这批作品是道家文化,或者说全球化融合之后,某种使用国画工具所创作出来的东西。但吉本岗这个空间的历史文化是非常明确的。对我来说,把所有这些东西碰撞在一起,我认为是对的。
“徐震:全球包浆,山水灵光”展览现场
吉本岗艺术中心,2024
陆:当代艺术最大的特点,包括次旺老师也强调了,是英文里面存在的这个状态“performative”,就是表演型的。所以我想,在徐震的这个展览里面,因为艺术家跟他一贯的作品都有这样的一种“performative”姿态,是轻松的,这些作品没有给我们带来一种好像很有负担、很沉重的一个问题,让人看完之后会觉得要好好思考。
徐: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这个建筑其实是充满教育性的。所以我寻找了很长时间,当代艺术作品怎么从这种教育性的(建筑)里面,能够进入,然后还能跟着它一起,成为一个什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再过 50 年、100 年,我们这种展览成为一个传统了,那以后的人再论述的时候、把大家现在的工作再放进来的时候,又有不一样的结论。
盛:我想顺着这个思路再提一个问题,关于什么是西藏当代艺术?次旺老师是亲自参与了97 年《水的保卫者》,其实有条线索在里面,我想问问次旺老师,您作为西藏本土的艺术家,怎么看待这条脉络?
次旺:这个脉络挺有意思。2009 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个“灵感高原”的展览,也就是说是这个新中国成立之前, 20 世纪初到现在为止,其实中国美术发展和这个青藏高原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水的保卫者》是 97 年,那是内地的一批艺术家和西藏本土艺术家一起在,围绕着环境主题进行的艺术创作。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过去是一种传统的、主旋律的艺术作品的创作,但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环境变化特别大,很多艺术新的思想流派都出来了。紧接着就是现代的、当代艺术家的当代创作。
我很早之前就了解徐震老师“8848”这个作品,感觉和这一次在吉本岗展出的作品区别特别大。看这个展览,我感觉徐震的作品是完全是开放的。国际性的资源,互联网技术发展以后,它就再也没有局限了。虽然它们原先都是西藏的东西,但也都是资源,是全球性的。重新用水墨来画,其实带有一种中国艺术家的身份因素价值在里面。我觉得徐震选择用水墨,而不是用炭笔、用油画来画,其实是在用一个中国艺术家的眼光去思考:在全球的媒介和各种资源里面,西藏是怎么样的?是提出了一种个人的视角,和一种创作性的思考。
这给我带来的又是另一种全新的感受。以前艺术家是到西藏来,跟西藏直接的一个互动,或者是做一个行为,也是当代的。但是徐震现在是从更广的角度去看西藏当代的文化。
徐震,《丁丁在西藏》
2024
⽔墨绢本,39 × 123 cm(画芯),143 × 125 cm(卷轴)
鲁:徐震的这批作品,某种意义上我觉得展览这个标题可以反过来说,其实是山水在被包浆,因为山水国画在全球范围里面,这些年一直因为中国身份、中国文化,包括中国崛起,被赋予了一个非常强的一个内涵,然后其实也是被包浆的一个对象。全球灵光就是媒介灵光,一方面媒介也是一层膜,但另一方面它还有剔除功能,它也可以把这些关于西藏的神秘的东西揭开。
陆:好像是徐震用当代艺术的方法给西藏包浆了(笑)。当代艺术的特殊性就体现出来了。
盛:“8848” 这个作品一开始就提出说“我是徐震,我是一个中国人”,这里面其实有一种这个立场。包括中国发展到现在,当代艺术已经不能不讲这个“中国人”这个身份了。徐震老师也在全球各大双年展、美术馆展出,你怎么看待现在的这个中国艺术家身份的问题?特别是我们提到西藏的时候?
徐:其实整个展览背后有一个对于话语权的追求。这个问题我们这些人就讨论了好几年了。可能这两年开始明确:艺术家你可以不用去管外面人的(评判)。因为其实你反过来想:一个其他国家的人,他不会管你中国化的问题。你只要在你自己这里慢慢建立起价值,或者做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就可以了。
对于国际来说,西藏是有神秘性的。但你可以反过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反过来认为国际是有神秘性的。我们不能总是作为被观看的对象。我们在今天也可以反过来,成为观看者。对我来说,如果能在这些创作里面获取到一种自信,那这可能就是一条大家都可以走一走、试试看的路。
“徐震:全球包浆,山水灵光”展览现场
吉本岗艺术中心,2024
陆:我和我的学生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就是说一个西藏当代艺术家,他的精神地图,比内地的精神地图都要复杂的多。如果是西藏的当代艺术家到了国外,他面对的精神网络比我们内地艺术家所面对的要丰富得多,但是我们又不强调这个东西,我们就强调一个一般性的事情——我们都是当代艺术家,对吧?我们都有对自己的一种方法论的坚持。
次旺:内地的艺术家可能确实会少一点遇到这种问题。但在国外的话,我说我是西藏艺术家,那通常收到的回答会是:哦,你是画唐卡的啊?(笑)。我之前有一个研究生学生,他也在西藏做现当代艺术的研究,上次他的一位内地同学听说了他的研究方向,就问:“西藏也有现当代艺术吗?”所以这真的是一个很需要互相了解的过程。
这次也是特别感谢醍醐,最近几年来,带来了特别多非常优秀的艺术家到西藏来,让我们可以面对面地看作品、交谈,这是非常能促进我们彼此对当代艺术的了解的。
盛:也非常感谢次旺老师的到来,感谢徐震老师的工作,陆老师、鲁老师给我们的启发,谢谢大家。
徐震:
全球包浆,山水灵光
策展人:鲁明军
2024.09.22 - 2025.03.31
吉本岗艺术中心
拉萨市小昭寺路与
北京东路交叉口东北侧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原文
展讯|徐震:全球包浆,山水灵光
吉本岗2024访问艺术家:徐震
对谈徐震:何为“包浆”?何以“灵光”?
醍醐2023年开放招聘岗位
在百年神殿里上班,是什么样的体验?
点击卡片即可转至购买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