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志强,今年34岁,来自礁湖北岸的一个村庄,父母生我们姐弟2个,姐姐早年外出打工,在宁波谈的对象,也定居在那里了。

老话讲男子三十而立,但说起来很惭愧,本科毕业的我出来工作这么多年,可买婚房的首付还是父母给的。

其实真不是我不努力,而是学的专业不对口,几经蹉跎,前几年总算稳定下来,在离家600多公里以外的一家国企做弱电工程师。



我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虽然父亲会瓦匠手艺,但他一直守在老家,不敢远行。

一是当年奶奶身体不好,二叔远在千里之外当兵,如果有个病痛连领她去医院的人都没有;

其次就是家里还有十多亩责任田,地里活没男人犁田打耙,光靠我母亲一个妇女还带着两个孩子肯定不现实。

上世纪90年代初农村掀起打工潮,村里那帮有一技之长的都扛着铺盖卷走了,只有我父亲没走。

本家的大爷爷是看着我父亲长大的,有次他语重心长地对我父亲说:“木生啊,种地肯定发不了财,你呱呱叫的瓦匠手艺就这么荒废了不成?唉,真是‘一截好料在阴沟里困掉了’!”

大爷爷的话引起那帮蹲墙根的人“哈哈”大笑,二大娘向来嘴不饶人,她斜乜一眼大爷爷,用嘲弄的语气说道:“您老人家就是瞎操心!人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好啊,要钱干嘛?”

接着,又是一阵大笑。

明知道都在嘲笑自己没出息呢,但父亲为人老实厚道,不喜欢得罪人,所以他“呵呵”跟着乐,也不做辩解。

要说父亲确实儿女心重,他舍不得抛开家,更不想把母亲带出去打工、让我和姐姐做留守儿童。

那些年父母除了种十几亩自家的责任田,还把队上其他几家的抛荒田耕过来种庄稼。

平时母亲在家养猪、养鸡鸭搞副业,伺候全家人的一日三餐,父亲农闲就在附近几个村庄找瓦匠活干,日子过得虽平淡但一家老小在一起,也很幸福。



90年代的农村物质生活很匮乏,很多孩子小时候连苹果、香蕉这些普通水果也很少能吃到嘴,更别提玩具了。

但父亲每次去集镇买种子化肥,回来肯定不空手,不是几个苹果,就是一兜橘子。

有次我看到发小张波家门口围着一群孩子,大家都仰着头,眼光顺着空中飘的许多泡泡,鼓着腮帮子不断跳起来吹着。

待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张波的姐姐左手拿着一只瓶,右手握着勺子状的东西,不停地伸进瓶里蘸蘸,再对着嘴边吹,一串串泡泡就是这么来的。

迎着太阳,这些小泡泡泛着五颜六色的光,把我和姐姐羡慕坏了!

中午吃饭时我就不停地描述着,希望父亲也给我和姐姐买。

我和姐姐掌握到窍门,想买东西玩只能找父亲,找我母亲行不通,她一分钱恨不得都要掰两半花。

父亲笑嘻嘻地答应着,母亲却横了他一眼,没好气说道:“你就惯着吧!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

父亲惯是惯,但对我和姐姐奖罚分明,尤其是学习上,一点不含糊。

姐姐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邻村老中学读的,后来轮到我乡镇学校合并,读初中要去离家10多里的镇上。

担心我年龄小生活无法自理,不让我住校,每天父亲再忙,都要骑车把我送到学校他才往回赶,晚上放学再去接,风雨无阻。

而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爷爷奶奶只管让他们吃饱、穿暖,学习“靠天收”,许多孩子将爸妈给的生活费,用来去网吧打游戏,成绩一塌糊涂。

我姐后来上的技校,毕业就外出打工。我顺利考上了高中,三年后被省内一所本科大学录取。

父母从得知我达上本科分数线那天开始,脸上抑制不住的喜悦。在他们眼里,我们老李家出人才了!

父母在我们姐弟俩学习上的投资,比任何人家的都多,如今总算松了一口气。

在我的升学宴上,不胜酒力的父亲那天端着杯子挨个桌子陪,一直醉到让人扶到床上。



我们村总共也就40多户人家,改革开放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外出打工的,那几年都挣到钱了。

人都是有攀比心理,有钱首先想到的就是盖房,改善居住环境。

所以那几年将瓦房推倒盖二层小楼的特别多,似乎楼房越高,就是一个家庭财富的象征,而父亲作为一名老瓦匠,活应接不暇。

好在那时候的农村也有了机械化,耕地是“铁牛”,收割稻子有自走式收割机,这样父亲就可以腾出时间去做手艺。

瓦匠活都是风吹日晒,家里的地父母一块都舍不得抛荒,每次我放假回去一看,才40多岁的父亲,面容沧桑,头发都花白了,身材也不再挺拔。

所以每次我和姐姐都劝父母少种些地,别太累了。

但每次父亲都憨厚地笑着说,土地是根本,不能丢,何况家里每年还有几头肥猪出栏,一大群鸡鸭,没有粮食喂怎么行?

母亲喃喃道:“别人家的房子越盖越高,咱还是大瓦房,也不知道这些年咱家的钱攒到哪去了。”

父亲一听,指了指我和姐姐说:“两个孩子就是我们家最大的财富!跟别人家比房子高低干啥?至少咱家一代比一代强!”

在父亲眼里,有文化、有知识,至少比扛着行李在工地打工强。

我读四年大学,父母从来不克扣我生活费,更不会在我跟前絮叨他们的不易。

其实即便他们不说我也知道他们在家辛苦,总是想着等自己毕业出来了,父母就该享福了。

可理想挺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毕业出来找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先是跟着同学去了广州,两年后又在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可还是没找准自己的位置。

一晃毕业好几年,依旧囊中羞涩,连姐姐出嫁我想买件像样的东西都吃力。

那时候每次过年回家,就怕亲戚朋友问我工资待遇怎么样,攒了多少钱,有没有女朋友……

说实在话,那些年我甚至还不如村里那帮没考上大学的收入高。

母亲有年做微创手术,正好赶上秋收农忙,但病情不能拖,我和姐姐都赶回去了。

望着病榻上面容憔悴的母亲,和一旁不知所措的父亲,我决定不能再眼高手低了,父母老了,姐姐又远嫁,我这个做儿子的要离父母近一点。

就这样,我后来在离家600公里的A市,做弱电工程,因为工作踏实,又有学历,我还自学考了几个证书,成了公司的技术部的负责人。



工作稳定了,待遇随之提高。

那年春节我回去,母亲指了指在门口玩耍的一个孩子说:“你看,张波的孩子都满地跑了,你抓紧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吧。”

其实我之前有个高中女同学,但毕业后各奔东西,距离远了,感情就淡了,慢慢的终究没开花结果。

后来在同事的介绍下,跟他堂妹相识了,很快我们确立了恋爱关系。

父母得知我有女朋友了,而且两人都在同一所城市工作,显得非常开心。为了让我早点成家,有自己的窝,父母坐车亲自把60万块钱的卡交到我手里,让我跟女友一块选房。

那一刻我鼻子发酸,感觉快30岁的人了,还在啃老。

父亲估计是看出我的愧疚,他笑着拍拍我的肩膀,道:“上为下不都这样嘛,早点把你安顿下来,我和你妈就算完成任务了!”

女友是独生女,岳父母也是通情达理的人,得知我父母在老家种地,却一下子能拿出60万的积蓄不容易,所以后来我结婚连彩礼钱都没要,岳父母还陪嫁了一辆车。

我和妻子的婚期正好赶在口罩期间,没办法大操大办,就是两家至亲在一块聚聚。

那天在结婚典礼上,我看到母亲激动得不断地擦着眼泪,憨厚的父亲把母亲的手攥得紧紧的,以此安抚着她的情绪。

婚后第二年,我们的儿子出生。

接到喜讯后,父母怕耽误我时间,他们从村里包了一辆车,将攒的几筐土鸡蛋、十几只老母鸡,还有许多五谷杂粮包括蔬菜,都运过来,摆得我家客厅下不进去脚。

父亲把母亲和东西送到后,临走又交给我2万块钱,说是给儿媳妇的调养费,自己却连一口水都没喝,跟着车又回去了。

因为家里实在走不开。

母亲没出过远门,但人非常聪明,情商也高,跟我岳母一起伺候月子,两人相处也很融洽,婆媳关系也好。

岳母就我妻子一个女儿,她也退休在家,所以主动提出帮着带孩子,把母亲感激得恨不能作揖。

母亲说:“带孩子不是轻松的活,我和宝宝的爷爷由衷地感谢啊,就当您自己多生一个儿子吧。”



父母虽然把我娶妻安家,如今也有孙子了,但他们还是舍不得歇。

父亲说:“只要我们还能动,就要自食其力,我们是没有养老金的人,自己攒点,往后你们肩上的担子就轻点。”

好在村里的地大部分被开发成生态园,我家就只有三亩多口粮田,父母有空就在生态园上班,两人加起来一天也能挣100多块钱。

姐姐两个孩子,老大即将中考,二宝刚上一年级,所以她想回老家一趟很难,也是来去匆匆。

我离家600多公里,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考虑到孩子小,水土不服,期间回来过一趟,结果没待几天孩子身上就长湿疹,吓得母亲让我们赶紧走。

可父母也是60出头的人了,我和姐姐长时间不回去心里也挂念,后来我就给父母装了监控,这样就能随时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心里踏实。

自从入冬以来,各地流感很严重,有天母亲在电话里说,孩子小,回农村条件也跟不上,让我们今年春节就别回来过年了,等明年天暖和了再说。

而姐姐本来还计划一家四口回父母那过年的,后来她婆婆突发脑梗,她也走不开了。

为了弥补自己的亏欠,姐姐陆陆续续往家邮寄年货,连爸妈的新衣服都买了好几身。

冬天生态园活少,昨天我在监控里看到父亲骑着电动三轮,又取回来几个快递,那是妻子邮回去的一些干果,还有卤牛肉等熟食,我让父亲把大冰柜插上电,后续再补充些年货。

谁知道母亲冲着监控直摆手,说道:“别买了,我和你爸两个人吃不完,今年过年也就你大舅家一桌新亲要待,人不多。”

妻子说:“妈,我给你和咱爸每人买了一件长款羽绒服,冷了穿挡风。”

母亲一听赶紧说:“赶紧退了,别乱花钱!我和你爸新衣服都有,你姐买了。”

说完,母亲兴高采烈地往里屋跑,边跑边说:“我和你爸试穿一下,让你们俩看看!”

不大会儿,母亲站在监控下面开始把姐姐给她买的羽绒服穿给我们看,还不断地催促父亲也换上。

两个人穿上新衣服后,高兴得就像孩子一样,前后左右转着,让看看是不是挺合身。

妻子不停地夸奖着,还抱着儿子让看看爷爷奶奶衣服好不好看。

而我心里却不是滋味,诺大的院子里,父母的身影一下子变成当年我和姐姐。

那时候每年春节前,父母都要给我们姐弟俩准备新衣服、新鞋,望着我们欢快地说着,笑着,父母站在旁边一脸的满足。

而如今呢?我和姐姐就像两只翅膀硬了的燕子,飞出去了,却无法盘旋回来,陪伴父母年老寂寞的心。

其实他们何尝不想念儿女呢?只不过体谅我们,不说而已

知夫莫如妻。昨晚看我闷闷不乐的样子,妻子问道:“你是不是想家啦?想爸妈了吧?”

我红着眼眶回答道:“肯定想了,去年春节就说孩子小回去不方便,想接他们来,可老两口又不愿来。最近一次回去还是国庆节,我总共在家只待了两天一宿……”

“行了,别再说了!我宣布决定:今年春节回老家陪爸妈过年!”

妻子大声地笑着说道。

我一听忍不住将妻子抱起来转了几圈,高呼“老婆万岁!”

接着我迫不及待地给父母打电话,告诉他们我们一家三口回家过年的决定。

电话那头传来母亲爽朗的笑声:“是真的吗,儿子?我没听错吧?”

再次确定后,父亲也高兴地说:“好好好,这段时间天气好,我和你妈妈把家里认真打扫一遍,床单被褥全部换换,等你们回来!”

是的,风雨无阻,回家陪父母过年!

作品声明:内容存在故事情节、虚构演绎成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