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专业的

地理科普平台

最实时的地理热门话题

最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义的话题,有人问,大家见过最震撼的博物馆结束语是哪一个?底下有很多人评论,看到大家的分享,感觉备受触动,仿佛单单从文字中,就感觉到了伟大。

上海世博馆的这句话太赞了!是的,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有探索的精神,才能有更远的未来!


苏州博物院这个也好绝!“一万年的苏州,继往开来。”一万年太久,又似乎也不久,继往开来的苏州,仍然生机勃勃,前路一片盎然!


洛阳武则天博物院这句话,让人忍不住动容!在那样的世俗规章之下,她不仅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更左右过一个王朝的兴衰,最后她说,“一生无悔!将无字碑立于我的陵前,是我最后的反叛,是功是过,任人评说吧!”这便是一个王,睥睨天下的雄心傲骨!


永远的敦煌莫高窟,多想去看看那些瑰丽多彩的惊世壁画,听一听千年前的人们在一幅幅窟画前的喟叹!


陕西考古博物馆,“让过去拥有未来”!简直太妙了!那里是雄伟的大秦,壮阔的大汉,还有富丽堂皇的大唐,那里有我们的来时路,照亮了我们的归途!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西宁的这个博物馆的结束语,莫名有种想哭的感觉!“生不是开端,死不是结束”,所以,这世界的事,从来没什么大不了!


三星堆博物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千年,时光倥偬,太阳却还是那个太阳,所以,我们离三千年的故人,也没有太远,是不是?


南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懂得都懂!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别回头,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别忘记,来时路,有民族苦难,有国恨家仇。 -------731陈列馆


1004岁的奉国寺,在介绍她的石碑后有这么一句,也挺震撼。“亭宇几新我亦我,碑砖依旧他非他”。


大英博物馆,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内容概览

1.从时间变化看城市发展速度

(1).不同阶段的城市化类型的判断(以发达国家为例);

(2).城市化进程判断的两个易误点;

2.从空间变化看城市发展规模;

3.城市化趋势图的阅读;

4.城市化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关键点:

聚焦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看城市发展

[集训高考]

(2019·天津高考)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回答1~2题。



1.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

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

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

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

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

2.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  )

A.工业污染扩散 加强河流水质监测

B.就业岗位减少 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C.居住区较偏远 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

D.交通压力增大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

(2017·全国卷Ⅰ·节选)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题。


3.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

(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双选)


4.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

A.1985~2004年增多

B.1985~2004年减少

C.2004~2013年增多

D.2004~2013年减少

5.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

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

C.郊区化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6.(2019·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 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

材料二 图1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2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



(1)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当地资源条件,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3)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协同应对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4)简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及对外开放的作用。

[集训高考]参考答案

1.B 2.D

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2016年与2004年相比,城区的西北部居住用地占比增加明显,B对。读图可知,乙河以西、甲河以南的工业用地占比基本没变,A错。读图可知,乙河以东地区中,南部工业用地增加最明显,说明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南部,C错。读图可知,乙河以东地区中,居住用地占比普遍增加,沿河地区并不集中,D错。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城市南部工业比重较大的区域扩展较快,工业向偏南区域集聚,相反,居住功能区域则向中、北部集聚,工业区与居住区向相反方向扩展,增加了人们去工厂上下班的距离,交通压力增大,需要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D正确。工业污染扩散,不仅要加强河流水质监测,而且还要加强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监测,A错误。新建工厂较多,就业岗位增加,B错误。中心城区土地价格高,建设住宅的成本高,房价偏高,使居民生活压力过大,C错误。

3.D

解析:由材料可知,同一街道,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说明隔离带景观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该街道两侧行政管辖不同,人们对隔离带的维护不同。同一街道用地类型、景观规划、居民爱好差别不大。

4.AD 5.BC

解析:第4题,根据计算公式可以分别求出不同年份该城市中心城区的企业数量,1985年大约是186,2004年大约是947,2013年大约是600,由此可得出1985~2004年中心城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增多,2004~2013年中心城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减少。第5题,读图可知,该城市工业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工业化发展速度快,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该城市的工业企业不断向城市外围转移,说明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

6.答案:(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间联系加强

(2)能源;重化工;冶金;纺织;农畜产品加工。

(3)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4)合理布局城市群;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边境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解析:第(1)题,读图2可知,该地区的核心城市等级明显提升,反映了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明显增加,反映了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则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之间的交通线路增多,反映了城市间联系加强。第(2)题,结合材料一,该城市群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因此可以发展能源、重化工业和冶金业;靠近内蒙古高原,可利用其发达的畜牧业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和纺织业。第(3)题,读图并结合区域可知,该地区位于西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靠近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等,因此需要应对土地荒漠化;鄂尔多斯和榆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因此需要应对水土流失;在发展冶金工业、重化工业、能源工业过程中需要应对环境污染。第(4)题,对其他城市群的作用:城市等级合理,分工明确,实现城市群的合理布局,避免城市化问题;利用本区优势资源,合理布局产业,加强产业分工协作,避免产业雷同,提高市场竞争力;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对对外开放的作用:位于边境地区,可以利用本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促进边境贸易;可以利用靠近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位置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备考师说]

考查重点

单纯考查城市化的题目已不多见,一般联系工业化、城市规划、人口迁移等因素,进行综合考查

考查方式

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除江苏卷外);从命题方式上看,以文字或图表资料为背景

命题预测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问题依然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宏观背景会结合“一带一路”、城市群建设等,微观背景会联系城市功能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命题视角]


从时间变化看城市发展速度

[例1] 下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1)~(2)题。


(1)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呈增加趋势 D.呈减少趋势

(2)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

[解析] 第(1)题,图示2001~2008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则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第(2)题,据图可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约为2%~8%,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小于1%,则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人口的迁入。

[例1] [答案] (1)C (2)D

[微点拨]

从综合思维角度理解城市化进程及出现的四种不同类型。四种类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出现的时间不同、具体表现形态及成因不同,联系在于是整个城市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都推动了城市的不断成长和发展。

(1)不同阶段的城市化类型的判断(以发达国家为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城市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市中心区的开发,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2)城市化进程判断的两个易误点:

①郊区城市化≠城市郊区化:

郊区城市化指城市的郊区形成城市,是一个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处在规模膨胀、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郊区化指人口、产业向郊区或卫星城迁移,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产业由集聚发展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是逆城市化的表现。

②逆城市化并不是城市化的倒退:

虽然逆城市化阶段人口向市外迁移,但其性质还是城市人口,并不从事农业活动,因此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并不是城市化的倒退。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押题训练]

读1978~2010年中国、美国城市土地覆盖类型变化统计图,完成1~3题。


1.图示期间中国面积变化最大的土地类型是(  )

A.不透水层 B.植被

C.水体 D.其他用地

2.从中国和美国城市土地覆盖比较可以判断出(  )

A.两国城市水体面积大致相同

B.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

C.美国城市已经基本逆城市化

D.中国城市植被面积逐步减小

3.中国城市的土地覆盖类型特征变化将导致城市(  )

A.地表径流减弱

B.降水强度减弱

C.热岛效应减弱

D.地表风速减弱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期间不透水层由16.73%增加到69.49%,增加了52.76%,变化最大,选A。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数据反映的是城市土地覆盖所占的百分率,并不是具体面积,A错误;中国的不透水层的面积增长最快,说明我国的城市建设正在加快,应该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B正确;该图无法判断美国城市已经基本逆城市化,C错误;中国城市植被面积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减小,但是不能说明面积在不断减小,D错误。故答案选B项。第3题,中国城市的土地覆盖类型特征是不透水层面积最大,说明城市建筑逐渐增多,地表摩擦力逐渐增大,从而导致地表的风速逐渐减弱,D正确;地表性质发生变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下垫面的比热容变小,升温增快,热岛效应加强,易产生雨岛效应,因此降水强度增大,A、B、C错误。

答案:1.A 2.B 3.D


从空间变化看城市发展规模

[例2] (2019·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这些城市中,只有上海、宁波有海港,A错误;这些城市中,仅有南京和上海沿长江分布,B错误;这些城市中,仅有上海位于长江口,C错误;这些城市中,上海为直辖市,南京、合肥、杭州为省会城市,苏州和宁波为地级市,多数城市行政等级较高,D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中,安庆、池州、宣城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西南部,盐城和滁州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分布不均衡,A错。属于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都远离核心城市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范围的边缘地区,B对。安庆、池州、宣城相对集中,而盐城和滁州与之相隔较远,没有集中分布,C错。协调发展水平Ⅳ型城市的空间分布没有对称点,不具有对称性,D错。第(3)题,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扬州、嘉兴和舟山,其中多数城市在空间上邻近核心城市上海,说明上海对周边城市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很大,提升了这些城市的等级水平,A对。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可见,周边城市的发展模式、性质和产业部门与上海差别很大,B、C、D错。

[答案] (1)D (2)B (3)A

[微技巧]

城市化趋势图的阅读

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是:城市的数目增多,各个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出现了规模巨大的城市群和城市带,以及在大城市周围出现了卫星城等,这一过程可用多种图示反映出来。

阅读这类图一般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城市数目的变化;

②城市范围的扩大;

③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

④城市人口比重的上升;

⑤城市之间的联系密切、联系方式完善;

⑥城市等级和城市体系形成;

⑦城市带(群)的形成;

⑧卫星城的建设等。

[押题训练]

2016年7月12日,国务院同意《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提出做好南京市江北新区规划建设的要求。天际线是西方城市规划学者定型的理念,它是城市里面高楼大厦构成的整体结构,又称城市的全景。下图为南京市2000~2012年城市天际线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南京市江北新区开发的最大优势是(  )

A.科技力量雄厚

B.交通便利

C.土地成本低

D.资源丰富

2.为增强南京市中心区对城北的辐射带动作用,南京市亟需加强的是(  )

A.交通建设

B.市场开拓

C.环境保护

D.产业调整

3.据图判断,2000~2012年南京城区建设发展最快的方向是(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解析:第1题,与南京市中心区相比,江北新区开发程度较低,科技、交通均不占优势,资源优势也不明显。但因其经济较为落后,故土地价格低。第2题,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扩大城市的服务范围,故要增强南京市中心区对城北的辐射带动作用需加强交通建设。第3题,读图,对比2000年和2012年的城市天际线可发现东西方向上,城西城市天际线增加明显;南北方向上,城南城市天际线增加明显。故2000~2012年南京城区建设发展最快的方向是西南。

答案:1.C 2.A 3.B

[通性通法归纳]

城市化问题考查频率较高,题目类型较多,但可以归纳为三个关键点: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图文地理


注:本文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应公众号命名规则要求,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更名为地理图文,谭老师讲地理更名为图文地理,更多备考资源请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搜索地理关键词


顺手点击文末四连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