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成都中院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成都法院2024年度十大典型案例。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十大典型案例由成都中院从全市人民法院审结的56万余件案件中评选而出,其中民商事案件占6成。此外,法院还围绕针对性、可行性、落实及时性、影响重大性等标准,从发出的400余份司法建议中评选出十份优秀司法建议,多个建议涉及百姓身边事,并获得良好成效。


▲新闻通气会

民商事案件占6成

司法建议均被采纳、落实、整改

红星新闻记者看到,本次评选出的十大案例中,包含2件刑事案件,涉及打击新型集资诈骗及自洗钱犯罪、打击污染环境犯罪;6件民商事案件,涉及数字经济领域反不正当竞争、认可香港特别行政区仲裁裁决、涉外“矿机”买卖合同纠纷、成渝两地司法协同、“立转破”解决预付式消费纠纷等;两件行政案件,均为行政协议案件。


而十份优秀司法建议则聚焦于社会治理中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例如,涉及加强商品房预售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打击假冒信息办证“黑灰产业”、规范小微企业用工管理、推动物业纠纷属地化解、规范网络培训服务行业、强化车险行业反保险欺诈、加强就业咨询企业监管等重点领域。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些司法建议均被采纳,并取得良好效果。

约定管辖推动物业纠纷属地化解

案件同比下降近50%

法院是矛盾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如何在矛盾进入法院前,就采取有效措施,从前端、源头进行化解?据成都中院研究室副主任杜玉兰介绍,他们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针对发现的问题,会向相关单位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相关单位改进工作、完善治理。


去年,成都中院向成都住建局发出的关于适用约定管辖推动物业纠纷属地化解的司法建议,就由一起物业纠纷案件而起。

她说,在审理该案中,发现物业纠纷案件存在跨域管辖的问题。比如物业公司的注册地在成华区,但其实际服务的小区在武侯区,如果按照注册地进行管辖,出现物业纠纷,就要在成华区人民法院进行审理,这样就会导致武侯区属地的街道、政法委等力量在前期介入、协调时效果不佳,不利于矛盾纠纷的化解。但物业企业在签订物业合同时,都是格式合同,使得业主在面临纠纷时,出现被动局面。因此,法院在发现该问题后,便立即向市住建局发出司法建议,“建议要确定物业纠纷属地化解的原则,并同步修订物业服务合同。”

杜玉兰说,建议发出后,市住建局很重视,采纳了该建议,并与他们进行多次沟通,表示将完善《物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条款,“以加黑加粗的形式,在格式文本中约定可以依法向物业项目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这样一份司法建议的落实,也取得良好成效。杜玉兰说,相关案件数量逐步下降,2024年下半年,全市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同比下降近50%,诉前调解成功率提高至42.19%,同比上升近20个百分点,纠纷前端治理成效显著。

红星新闻记者 章玲 摄影报道

编辑 欧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