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宇宙观、是认识论、是方法论,大家可理解为老子口中的“天道”。



唯物辩证法和《道德经》有非常多相通的地方,比如: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 是一种客观存在且具有支配性的力量;

“生生之谓易”,指出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变化不止;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紧密联系。

区别在于,它比《道德经》更加完善、精确、严密,也更加强调人的能动,不是“无为”,而是“有为”。



一些人认为“辩证法”是胡言乱语,只相信 “形式概念”,本质是认为世界是固定不变的,可被人类语言解释的,这就是“管中窥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待世界。不是说“形式”是“错误”的,要认识到它是片面的、狭隘的。

一些人认为辩证逻辑等同于辩证法,这是不对的。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辩证逻辑是一种思维方式。例如黑格尔辩证法是唯心辩证法,马克思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二者是不同的,但其中的辩证逻辑是相通的。

还有些人把辩证法当作诡辩,我已经懒得解释了。



与辩证法对立的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用静的观点去观察事物的一种思想方法,把世界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看成是永恒不变。在人类几千年历史中,这种思想历来占据统治地位,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虽然批判了宗教,但又把“科技主义”捧上神坛,认为科技发展能解决社会、疾病、贫困等一切问题,也会认为阶级、资本是永恒不变的,于是创造出了形而上的社会学与经济学,形而上学家们从各个角度顽固对抗着辩证法。

感官世界

大多数人不理解辩证法是因为感官太过真实,真实到无法分辨。学习辩证法第一步要做到对感官“祛魅”,康德对此有精确的阐释,我们看到世界的形象,对世界的定义都是感官赋予的,世界并不是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其实我们都是摸象的盲人,有人摸到了象牙、有人摸到了耳朵、有人摸到了象腿,于是把大象理解为萝卜、蒲扇或柱子。但这些事物都不是“大象”本身,它们只是大象的一部分,而且大象的每个部分都是有联系的,它们本身就是一个整体。



因为感官有缺陷,我们无法知晓“大象”的全貌。在现实中,因为每个人的感官是近似的,对“大象”的理解也是高度近似的,所以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能被大多数人接受。但是我们都“摸”到了象牙,都会认为“大象”就是萝卜,却无法察觉我们只“摸”到了一小部分,而且这头“大象”一直处于成长变化当中,更难让我们看清它的全貌。

从古至今,很多思想家都发现世界处于永恒变化之中,人类社会中不同的阶层和利益群体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赫拉克利特提出“一切都在变化”;康德揭示了理性认识中的矛盾,即 “二律背反”;黑格尔将辩证法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系统阐述了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使辩证法成为一种完整的哲学理论体系;马克思克服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缺陷,将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



人类在进行科学研究时,辩证思维是常常被使用的。

比如在古代时,人们看到地是平的,天像口大锅扣在地上,就会认为“天圆地方”。天文学家发现日食和月食现象很难用“天圆地方”来解释,人们逐渐产生怀疑——世界是不是圆的?

科学家们发现按照牛顿力学计算的水星轨道与实际观测结果存在偏差,爱因斯坦推出了广义相对论;在研究黑体辐射时,发现随着频率的增加,辐射能量会趋于无穷大,普朗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假设,量子力学诞生。

任何知识,都会随着人类研究的深入,发现这样那样无法解释的问题,就重新审视“知识”之中的矛盾,考察它的发展变化,用辩证思维来发展新的知识体系。



有人会认为马克思是先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然后创立的哲学理论,为阶级斗争的正当性进行辩护。这也是不对的,哲学就是探究世界的“一元论”,哲学、经济、自然、人类等等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必定存在一个统一的规则解释所有,这不存在先后的问题,无论哪个哲学家都会思考它们的“共相”。在黑格尔之前的学者常常会认为社会、经济、历史、自然科学等学科没有直接的联系,其实它们处于一个整体当中,只是我们没有上帝视角,无法得知当中的联系,黑格尔用唯心辩证法解释一切,马克思用唯物辩证法完成彻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既适用于自然科学,也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与人类本就是统一整体,关于马克思如何完成二者统一的,请参看我上一期内容,这一期主要讲辩证法的部分。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有:

l 矛盾统一法则;

l 质量互变法则;

l 否定之否定法则

除了上述根本法则外,还有如下各范畴

1.本质与现象;

2.形式与内容;

3.原因与结果;

4.根据与条件;

5.可能与现实;

6.偶然与必然;

7.必然与自由;

8.链与环、等等。

所有这些法则或范畴,都不是人的思想自己造出来的,而是客观世界本来的法则。恩格斯说:“辩证法的法则,是从自然和人类历史抽取出来的,但它们并非别的,就是这两个历史发展领域的最普遍的发展法则,就实质论,可以归纳为质量互变,矛盾统一,否定之否定这三个根本法则”。



对立统一

矛盾统一律是宇宙的根本法则,也是思想方法的根本法则,列宁称之为辩证法的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关于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是否承认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是否承认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这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的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同时也受到外部矛盾的影响

比如在苹果的生长过程中,既有新生成长的细胞,也有老化衰败的细胞,苹果生长还是衰败要看哪部分细胞占主导地位。

在国家内部,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统治阶级掌握着国家的政治权力,他们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等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统治地位。



一幅画中会有主宾、色彩、虚实等矛盾关系,因为有矛盾,才能表现出一幅完整的作品。

如果非要说一个事物没有矛盾,只存在一些差异,那么这个事物根本不存在于现实之中,它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在我们脑海里把它绘制成一个静止固定的形象概念。

质量互变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存在形式和发展状态的对立统一

苹果从花到果是质变,从果腐败为灰尘也是质变,花不是果,果也不是灰尘,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无论花还是果,都只是苹果发展变化中的一段经历,这就是从量变到质变。



在量子力学中,随着势垒宽度逐渐减小,粒子隧穿的概率会逐渐增加。当势垒宽度减小到某个特定值时,粒子隧穿的概率会发生质变,从几乎不可能穿越变成有相当高的概率穿越。

这条法则对于人的成长有非常大帮助,只要做得够多,就能从量变到质变。我的账号已经做了一年多,但仍只有几千粉丝,只要我持续学习加实践,终会有所收获,从量变的努力到质变的成功我已经经历过数次,现在也不会怀疑我会做不起来。

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实质上就是肯定和否定、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事物都有肯定和否定的两个方面,正是事物内部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矛盾的斗争,使事物向自己的反面,即对立方面转化。这种转化的反复出现,就使过程表现为否定之否定。因而,事物的发展就呈现为螺旋式上升,或者说波浪式前进的运动形式,表现为趋势的前进性和道路的曲折性的对立统一

否定之否定该怎样理解呢?

在物理学中,牛顿力学成功地解释了宏观低速物体的运动规律,人们肯定了经典力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否定。相对论揭示了高速运动物体的时空相对性和质能关系,打破了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的局限。在相对论的视角下,牛顿力学只是在低速宏观情况下的一种近似。



量子力学的发展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否定之否定。量子力学在继承经典力学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揭示了微观世界的概率性、波粒二象性等奇特性质。在某些情况下,当微观系统过渡到宏观系统时,量子力学又能和经典力学相衔接,使人们对物理世界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在人类社会领域,“否定之否定”规律更加明显。在农业经济时期,农民自给自足,这是肯定阶段;工业发展起来后,制造出超量的商品,这是否定阶段;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经济危机等问题,于是人们开始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对传统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否定之否定。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是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产生了质变。那还会不会再次“否定”马克思主义呢?那是必然的,但不是彻底推翻,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更加发展。发展只有扬弃,而没有彻底否定,黑格尔说哲学就是“哲学史”,其他知识也是同样的如此,法学就是“法律史”、文学就是“文学史”、历史也是“历史”的历史,不光包括历史的内容,也包括历史的研究发展史。



人类的认知处于持续深化进程之中,我们对世界的洞察建立在前人知识累积的根基之上,这一点在学术研究领域展现得淋漓尽致。任何新的学术观点,无一不是在对前人研究成果予以批判性继承的土壤中萌生的。

不单单是学术范畴,世间万物的发展轨迹皆是如此。发展绝非无中生有,它必定扎根于已有事物搭建的基础平台。新事物与旧事物之间,仿若被千丝万缕的纽带紧密相连,割舍不断。这是因为发展本就是渐进式推进的,它依托于对旧事物一步一个脚印的改造、一点一滴的完善,从而稳健地达成进阶。

无论是科技领域的更迭创新、文化领域的传承蜕变,还是社会制度层面的演进优化,均遵循着这般规律。就像从传统燃油汽车迈向新能源汽车,并非将前者彻底摒弃,新能源汽车既保留了传统汽车的基本机械架构、交通功能规划等成果,又攻克了燃油汽车能源依赖、环境污染的难题;又如中国文化在近现代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时,守住了仁爱、诚信等核心价值以及诗词、书法、传统技艺等文化瑰宝,同时吸纳西方的科学精神、民主理念,塑造出现代多元文化格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如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等等,无不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一些特定方面或联系的对立统一关系。其中每一对范畴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所以,对立统一规律同唯物辩证法其他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基本范畴则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表现、展开和补充

辩证法的内容并不多,学习并不在书面,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长期学习实践方能掌握要领。

如果你是销售员,你与顾客是对立的,你想赚钱,他想省钱;但又是统一的,他需要销售员提供商品信息,你需要顾客。销售工作是一个量变积累的过程。销售员需要不断地积累客户资源、产品知识、销售技巧等。在销售中,一些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销售策略应该得到肯定和坚持。随着市场环境、客户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原有的一些销售策略可能不再适用,这时就需要进行否定和调整。

如果你是个家长,要认识到与孩子的对立统一,过分抑制和过分宽容都是不当的,到底该如何做,需要你掌握大量的知识,包括孩子的学习、成长、心理、择业等诸多方面,自己的知识能力欠缺就会导致双方矛盾加剧。在家庭教育中,很常见的做法是把对上一辈教育的否定施加给下一辈,这其实就是一种进步,想要有多一些进步,还是需要自己的额外学习。



我无法告诉你直接的方法,这也是辩证法的缺陷,环境和知识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无法传达精准有效的信息,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总结属于自己的规律。

关于辩证法我也不做过多解释了,教员是唯物辩证法的集大成者,推荐教员的《实践论》与《矛盾论》,从中领会辩证法的魅力。



学习为了什么

我们学习辩证法是为了什么呢?不为别的,单单为了要改造这个世界,要改造这个世界上面人与人、人与物的老关系。

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辩证法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改善社会交往的有力工具。通过辩证法,我们能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矛盾并非是不可调和的。例如,在团队合作中,成员之间可能会因为观点不同、利益冲突等产生矛盾。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矛盾的双方其实是相互依存的。不同的观点可以相互补充,利益冲突也可以通过协商找到平衡点,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富有创造力的团队氛围。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改造世界的目标是实现和谐共生。辩证法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认识到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态理念的普及,实现从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否定阶段)到可持续发展(否定之否定阶段)的转变。

在社会变革中,对立统一规律可以让我们看到旧制度中存在的矛盾,如封建制度下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激化推动了社会制度的质变。质量互变规律则说明社会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的量变积累,如社会观念的逐渐转变、生产力的逐步发展等,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社会形态的质的飞跃。

辩证法鼓励我们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以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新是关键。



总结

唯物辩证法从唯物的角度讲,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从辩证的角度看,它强调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并且用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这三大规律,还有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等诸多范畴来解释事物的变化发展,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变化规律

在现象界中,人的实践活动对物质变化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包括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多种形式。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通过大量的机器发明和技术创新,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飞跃。这种实践活动改变了物质的存在形式和状态,原本以自然状态存在的煤炭石油等能源被大规模地开采并用于驱动机器,从而推动了工业生产从手工劳动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变。

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中,人类社会制度的变革也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推动物质变化发展的。比如,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土地所有制等物质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量的土地从封建贵族手中转移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土地的经营方式、使用目的等也随之改变,促进了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商业化和现代化。

物质的变化发展也会反作用于人的实践活动。当物质世界发生变化后,会促使人们调整实践活动的方式和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质基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更新换代)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要求人们在信息处理、办公自动化、软件开发等实践活动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这种物质变化。



物质变化发展和人的实践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实践活动推动物质变化发展;另一方面,物质的变化发展为实践活动提供新的条件和问题,促使实践活动向更深入、更广泛的方向发展。这种辩证关系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如人们通过航天实践活动不断探索宇宙,而宇宙探索过程中的新发现又推动航天技术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实践创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