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从香蕉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开始,好吃。这里的好吃不光是说味道,还有就是香蕉吃起来实在是太方便了。仔细想想,香蕉去皮非常轻松,抓着一头的果皮往下一拉就行,而且吃起来也很简单,整根都是果肉,而且根本没籽。事实上,这些好吃的特征,都是人类育种的结果。



自然界的野生香蕉,属于芭蕉科芭蕉属,原产于东南亚地区,是一种典型的热带水果。这些野生香蕉基本都是皮厚肉少,味道不够甜,甚至有些野生芭蕉是苦涩的,而有些种类还富含纤维,口感粗糙,跟我们今天商场里的香蕉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过,和驯化后的香蕉相比,最重要的差别还是野生香蕉有非常大的籽,吃起来一点都不方便。

根据研究,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早在7000多年以前就开始尝试驯化香蕉,而香蕉恰好又是一种非常适合驯化的植物。比方说,香蕉能无性繁殖,自己就能结果。而且,香蕉是一种草本植物,生长速度快,生命周期短。没错,虽然香蕉看起来像树,能长到一两米,其实只是一棵巨大的草,所谓的“树干”是由紧紧抱在一起的叶鞘组成的,真正的茎藏在地下,称为“球茎”。所以,香蕉很容易被大风拦腰吹断。



经过人类驯化后,香蕉变得含有丰富的糖分以及香味成分,比如乙酸异戊酯,就是香蕉味的主要来源。但它们也变成了生物学上说的“三倍体”,也就是染色体数量是三的倍数,很难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产生不了后代。现在在香蕉的果实里,我们会发现一些小黑点,就是三倍体香蕉退化的籽。

那既然不育了,又怎么繁殖呢?香蕉作为一个优秀的水果,在这点上也很“贴心”。只需要每年把地下球茎分生发芽的部分切下来,就能够重新种植,而现代则可以直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大规模育苗。所以这样种植的香蕉,本质都是同一棵香蕉树的分身。我们说的大米歇尔、卡文迪什这些主流品种,都是三倍体品种,不管种植面积多大,本质上都是最开始的那么几棵甚至一棵香蕉树。



这一特点,就决定了香蕉种植的最大风险就是病害。因为缺乏基因多样性,所以抗病性就是完全一样的,只要一棵得了病,就可能让成片成片的香蕉林全军覆没。而在香蕉种植史上,有两种最重要的病害,一个是镰刀菌枯萎病,也被人称为香蕉癌症,因为在巴拿马首先发现,所以俗称“巴拿马病”。香蕉一旦得了这个病,不但叶子会枯萎,而且最后挂果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大幅下降。最可怕的是,巴拿马病靠土壤传播,感染之后整片土地都不能再种香蕉。另一个是叶斑病,病原体叫黄条叶斑病菌,是一种能通过空气传染的真菌,得病的香蕉一开始只是看起来叶片上有黄色条纹,慢慢就会出现褐色斑点,最后停止生长,逐渐枯萎。对果农来说,叶斑病更令人头疼的症状,是对果实的影响。得了叶斑病的香蕉如果只是中度感染,产出的果实乍一看和健康果实基本没有区别,但收割下来却会迅速变软变黄,难以出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