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称帝后并不轻松

新视角读《史记》之八十

文/宋玉山

刘邦打败项羽,得到天下,登基称帝,遂了心愿。群臣庆贺,歌功颂德,刘邦心花怒放。可没有想到,他当皇帝之后,麻烦事仍然不少,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史记》记载,灭了项羽之后,刘邦大军凯旋西归。还没有走出齐国地界,众将领和诸侯王就急迫地尊请刘邦称帝。刘邦谦让,众人再三请求,非要让刘邦当皇帝不可。别认为他们这是为刘邦着想,实际上是在打自己的小算盘。这些人跟着刘邦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如今得到天下,都想分得土地,弄个王侯当当。这就需要刘邦先当皇帝,然后才能封赏他们。

《史记》记述,他们是这样说的:“大王从平民起事,诛伐暴逆,平定四海,有功的分赏土地封为王侯。如果大王不称皇帝尊号,人们对大王的封赏就不会相信。我们这些人愿意以死相请求。”这话说得很明白,刘邦本是平民,靠我们才打下了天下,如今你当上皇帝,自然要封我们做王侯了。

刘邦推辞不过,就在泗水北面登临皇帝之位。刘邦当然愿意当皇帝了,但他虽然乐意当皇帝,却不愿意分封诸侯。因为他清楚,项羽由于分封诸侯,导致了天下大乱。再往前说,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战乱,根源就是分封制造成的。但是,如果不加封赏,就难以平息功臣们心里的欲望,再加上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秦朝是因为没有分封,才二世而亡的,所以,刘邦不得不先封几个意思意思。

早在消灭项羽之前,韩信和黥布就被封王了,当时如果不给王,人家就不出力,能有什么办法呢?已经开了头,就只好再封彭越为梁王。原来的诸侯王,像韩王、燕王、赵王、衡山王等,一直都在刘邦阵营,帮助刘邦灭掉项羽,自然不好意思取消人家的王位,也保留王位不变。这样,刘邦封了七个异姓王。而刘邦的亲信功臣们,像张良、曹参、萧何等人,暂时没有封赏,以后再说,众将领也都眼巴巴地盼望着。

刘邦率兵继续西归,来到洛阳,大摆宴席,款待将领。请将领们吃肉喝酒,刘邦还是毫不吝啬的。喝到高兴时,刘邦得意地说:“各位都说说,我为什么能够得到天下,项羽为什么失去天下?你们要讲真话,不许哄老子。”

将领们说:“陛下派人攻城略地,占领了土地,就分封有功之人,与大家共享利益,所以得到天下;而项羽自私,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所以失去天下。”

刘邦一听,又扯到分封上去了,赶紧岔开话题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老子之所以得到天下,是靠人才。若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保障供应,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攻必克、战必胜,我不如韩信。这三个都是人中俊杰,我用了他们,才得到了天下。而项羽有一范增都不能用,所以失去天下。”

刘邦这番话,流传至今,成为刘邦善于用人的标志。但从《史记》记载来看,刘邦当时说这番话,并非完全是真心称赞三人,而是另有用意。言外之意是说,像张良、萧何这样的人中俊杰,还没有封赏,哪里轮得上你们呢?果然,听刘邦这么一说,似乎天下就是他三人打下来的,众将领就都不吭声了。

这是刘邦称帝之后,遇到的第一件麻烦事,就是如何奖赏这些征战多年的将领们,是不是分封王侯?国家是搞分封制,还是实行郡县制?这是带有根本性的大事。

刘邦不愧为出色的政治家,他认定秦朝的中央集权制有利于自己的统治,总体上仍然实行郡县制。但他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也做了一些变通,在不好控制的地方,不得已设了几个诸侯王,出现了郡国并立现象。这在当时是有必要的,体现了刘邦善于权变的政治智慧。

后来,刘邦很快铲除了异姓王,并杀马为誓:“非刘姓不得封王。”即便这样,到刘邦孙子汉景帝时期,仍然出现了“七国之乱”,这七个王可都是姓刘的。好在汉朝封王不多,诸侯力量不强,叛乱很快被平息了。

刘邦遇到的第二件麻烦事,是在哪里定都。刘邦的将领们,多数是东方人,来到洛阳以后,见此地富庶,生活习惯相同,就不愿意再往西走了,在洛阳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并纷纷要求在洛阳建都。刘邦见洛阳确实是个好地方,也犹豫了。

有个叫刘静的人,却有不同意见,说:“洛阳境域狭小,四面受敌,不是用武之地。而关中有高山被覆,黄河环绕,四面都有坚固防线,并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天下的咽喉。一旦有事,扼住咽喉,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众将领争先恐后地表示反对,说,“关中那么好,秦朝怎么二世而亡了?周朝建都洛阳,不是也延续了好几百年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争论不休,刘邦迟疑难决。他征求张良的意见,张良同意刘静的说法。刘邦经过深思熟虑,下了决心,力排众议,毅然率军继续西进,到长安建都去了。

后来,刘邦的麻烦事依然接连不断。原临江王虽然降服,但内心仍然效忠项羽,首先起兵反叛汉朝。刘邦派大军打了几个月,才把他灭了。接着,燕王又造反,声势浩大,攻占了代地。刘邦亲自率军前去征讨,俘虏了燕王。项羽的部将利几也反叛汉朝,刘邦又亲自领兵前去平定。以后,大功臣韩信、黥布、彭越等人谋反,亲信陈豨、卢绾和韩王信也造反闹事。刘邦不辞辛苦,东征西讨,把他们逐一荡平。可见,刘邦虽然得到了天下,但天下尚不太平,各地起火冒烟。刘邦就像消防队一样,忙着四处灭火,没有过上几天安稳日子。

刘邦更大的麻烦事,不是在内部,而是在外部。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北方的匈奴趁机崛起强大起来。匈奴是游牧民族,擅长骑射,经常骚扰边境,烧杀抢掠,朝廷很是头疼。秦始皇时期,曾派长子扶苏和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驻守边境,抵御匈奴。反秦战争中,这些军队用来打内战了,边境空虚,匈奴趁虚而入,屡屡进犯中原。

刘邦称帝以后,命韩王信迁徙到太原以北,抵御匈奴。这个韩王信,与大将军韩信同名,但才能差远了,根本不是匈奴对手。韩王信私下向匈奴求和,刘邦知道后十分不满。韩王信干脆投降了匈奴,与匈奴联手攻击汉朝,兴兵围困太原。刘邦闻讯大怒,亲自率军北上,攻打匈奴。

当时刘邦尚不知道匈奴的厉害,心想,强大的项羽都是手下败将,小小的匈奴不在话下。匈奴人虽然粗野,但头脑并不笨。他们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故意让刘邦打了几个小胜仗,然后假装不敌,逐步后撤。刘邦原本轻敌,此时更加骄傲,驱动大军,步步紧逼,企图一战歼灭匈奴,解除边境祸患。

匈奴一步步地把刘邦诱到平城一带,刘邦登上城外的白登山。匈奴突然出动大军,把刘邦团团包围在白登山上。时值寒冬,汉朝军队不习惯北方气候,士兵被冻掉手指的有十之二三,战斗力严重下降。匈奴围困白登山达七日之久,刘邦粮草用尽,援兵未到,处在危急之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差点要了刘邦老命。刘邦没有办法,只好采用陈平计策,给匈奴送了大量财物,还承诺了很多好处。好在匈奴人只注重利益,并不想争夺天下,于是撤围离去,放了刘邦一条生路。这时,汉朝援兵赶到,刘邦没敢再与匈奴交战,狼狈地回到京城。

通过这一战,刘邦领教了匈奴的厉害,便改变策略,与匈奴和亲。刘邦曾许诺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匈奴首领,吕后不干,哭闹不止,刘邦只好让一个宫女冒充公主,嫁到匈奴去了。

刘邦这一辈子,大半生都在战火中度过,经历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千辛万苦打下了江山。称帝以后,仍然需要亲自率军,四处平定叛乱,还要治理天下,没过上几天舒服日子,只当了八年皇帝就死了。

看来,想当一个有作为的帝王,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作为皇帝尚且如此,何况一般人呢?



【作者简介】宋玉山,山东沂南人,1956年生,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历任茌平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农工部副部长,王老乡乡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聊城市委组织部科长,聊城市委办公室科长,茌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聊城市统计局长,聊城市教育局长,甘肃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省委新闻发言人,山东省人大常委等职。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高校特聘教授。2019年退休后,撰写《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共13册、300万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喜马拉雅平台将该书以“精读中国历史”为题播出,目前听众达2.1亿人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