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被吕后杀死的,不是被刘邦杀死的。
刘邦不轻易杀功臣,除非他造反。
燕王臧荼,韩王信,代相陈郗,淮南王英布,都是造反被诛杀。
而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是被吕后诬陷谋反杀死的。
韩信从齐王改封楚王,又被废掉楚王改封淮阴侯,并且迁到长安居住。在长安,刘邦还经常和韩信喝酒吹牛皮,可见刘邦并没有杀掉韩信的念头。
彭越被封为梁王,陈郗造反时,刘邦让他从征,彭越称病不从,刘邦虽然很生气,但也只是把他废为庶人,流放蜀地。
自始至终,刘邦对待功臣和异姓王都比较宽容,只要你不造反,他不会动杀心。
而吕后就不一样了,在她的眼中,异姓王都是他儿子的威胁,造反的理应被杀掉,不造反的也不能留着,尤其是韩信、彭越这种世之枭雄。
吕后杀彭越是得到了刘邦的同意,但是用的手段是诬陷彭越谋反,刘邦对谋反的之人不会再宽容,没有细究就同意处死彭越及其三族。
吕后杀韩信有没有刘邦授意,历史没有记载。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平定陈郗回到长安,听说韩信被杀死,“且喜且怜之”,喜忧参半,说明他并没有授权吕后杀韩信。
吕后是自作主张杀韩信,她有她的目的,那就是保证他儿子的江山稳固,吕氏一族的权力稳固。
韩信被诛杀时才3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而刘邦已经60岁,刘邦死后,剩下的功臣没有人能够和韩信匹敌。
这让吕后深感恐惧,到时候主少国疑,保不齐这些功臣就会造反,孤儿寡母的,还不擎等着人家来杀。
所以韩信必须死,正好刘邦出征在外,可以尽快动手。
要杀韩信必须得给他安个谋反的罪名,要不然名不正言不顺,还容易让刘邦起疑。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被吕后诛杀是因为他想趁刘邦在外出征之际,在长安作乱,而韩信恰好处罚了一个家臣,家臣怨恨就把韩信谋反的事情报告给了吕后,吕后这才和萧何谋划骗韩信入宫,就此把他杀掉。
司马迁的这个记载,漏洞百出,全然不符合韩信的个性,以韩信的能力,如果要谋反作乱,岂是这么容易泄露的,即使泄露,又怎么会轻易的被萧何骗进宫去。所以韩信谋反大概率是被吕后诬陷,韩信压根就没想要造反。
刘邦回到长安,韩信已死,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刘邦后悔也没用了。
此时的刘邦是想更易太子,他想立赵王刘如意,对于韩信他很纠结,他想留着韩信给赵王刘如意做后盾,但也怕刘如意掌控不了他。
吕后应该也拉拢过韩信,但韩信没有倒向吕后。
而萧何和张良却被吕后说服,光明正大的倒向了吕后和太子集团。
汉初三杰,有两人投靠了吕后,而韩信没有投靠,刘邦如果想更易太子,只得用韩信对抗萧何张良。
只可惜等到征讨完陈郗回到长安,韩信已死,太子的势力集团更加稳固。
此时太子周围围绕着吕氏外戚集团、萧何张良樊哙功臣集团,赵王刘如意除了刘邦的宠爱,根本没有实力和太子抗衡,立刘如意为太子的计划只得放弃。
吕后非常精明,为了儿子的江山社稷,左右逢源,先后拉拢汉初三杰,在萧何张良纷纷投靠后,只有一个韩信不肯入彀,既然你不肯加入我们,那就只能除掉以绝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