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5633次列车是一趟绿列慢车,它从普雄出发抵达攀枝花,全长353千米。50年来,5633次列车风雨无阻的往返两地之间,以40千米的时速穿越过雄壮清秀的高山河谷,串联起沿线27个车站。
现代社会的节奏加快,让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高效节时的出行方式。因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老式绿皮列车便开始大面积被高铁取代。它速度缓慢、乘坐体验不佳,似乎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淘汰品。
但根据统计,中国绿皮列车现存数量依然保持在81列左右。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当下,这81列绿皮列车的存在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又能发挥什么作用?
绿皮铁车的故事
在如今的中国高铁时代,这种逢站必停的绿皮列车已经逐步退出了时代舞台。但在边远民族地区,这些列车依然存在着极大的价值。如今全国常态化的公益性绿皮列车共有81对,覆盖国内21个省区市,累计设有530个车站。
绿皮火车票价低廉、方便稳定,具有较大的公益性价值。它也成为了沿线百姓就医求学、务工赶集的首选交通工具,能有效改善贫困地区的群众出行。2021年国家发改委在《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中,重点提到了要坚持高速普速并举,加强普速铁路建设的方针。
5633次列车是成昆铁路的一部分,这条铁路被赞誉为“二十世纪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整个线段穿过崇山峻岭的山区,仅有少许的人间烟火气。它还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从绿皮列车到现代化高速动车组,在数十年的跨越式发展中,5633次列车依然保持着自身的原始风貌。
大凉山交通不便,周边百姓需要步行数小时才能达到月华站,然后乘坐5633次列车前往攀枝花,或者更远的目的地。对于当地百姓而言,5633列车不仅是一列火车,而是一条稳定的生命线,数十年如一日的维持着山区与外界的联系。
过去多年间,当地屡次传出5633列车有可能濒临停运,这则消息引发了多数人的忧虑,所幸经过多方协调,5633次列车才最终得以保留至今。
候车室内,等待检票的乘客排成长队,里面有面色黝黑的彝族老汉,双手扶着地上装满土豆的巨大蛇皮袋;有头戴瓦盖头帕的彝族老妪,小心翼翼的牵着步履蹒跚的小孙子;也有穿着亮色羽绒服和牛仔裤的年轻人,推着行李箱疾步插进队伍末尾,这些都是5633次列车的本次乘客。
52岁的吉克惹沙木是普雄镇的蔬菜运输商,他需要每天在七点之前走完半小时的山路,及时赶到候车大厅,接着前往80公里外的泸沽镇售卖蔬菜。
7点10分,当地天色未亮,因设备落后,5633次列车并未安装空调,冬天车厢温度只有12℃左右。吉克惹沙木找了个车位坐下,接着掏出一元钱从商贩手中买了一个大饼充当早餐。
列车在每个车站都会停靠一次,最短的两站间隔只有11分钟,因此跑完这趟353千米的全程,所需的时间长达9个小时以上,5633列车就像火车中的公交车。
车厢上的百姓带着蔬菜、以及鸡、鸭、鹅等家禽上车,更有甚者会三五个人赶着一头肥大的母猪拉上车。为了满足当地百姓的货物需求,管理者特意将每节车厢的最后两排全部拆除,专门用于腾出空间放置货物。此外还会额外腾出一节车厢,增设牲畜拴挂处,用于拴住猪牛等大型家畜。
为了照顾发展彝族民族的生活习性与经济,铁路部门默许了许多违规行为。乘客不仅能携带家禽牲畜,还能在车厢内大声叫卖货品,整个车厢热闹非凡宛如集市一般。但这些行为均得到了管理部门的默许,切实做到了为人民服务。
上午10点38分,列车抵达冕宁站,吉克惹沙木背起竹筐,一手拎着货物便赶下了车。接着片刻不停的不行前往泸沽贸易点进行交易。在完成今天的工作量后,她还需要在当天下午赶回车站,乘坐上返回普雄的5634次列车。
吉克惹沙木一天的活动轨迹也是彝族老乡日常的缩影,当地少数民族百姓都是当天往返,利用火车往返数小时的时间差处理个人食物。可以是做生意、看病、外出等等。
彝族老人阿嘎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她还能回想起5633次列车第一次通行的画面。成百上千名老乡们自发来到铁路沿线围观,他们挥舞着小彩旗兴奋欢呼呐喊。
在火车通车前,大凉山的百姓想前往周边村镇,或者离开凉山,只能依靠双腿与马车。阿嘎17岁那年,为了一本梦寐以求的新华字典,整整走了一天山路才抵达喜德县。而如今从冕山站到喜德站的路途,仅需要列车开行18分钟。
从1970年开通至今,5633次列车价格从为上涨过。百姓有需要就自发上车买票,有时出行匆忙忘带零钱,工作人员挥挥手微微一笑也就作罢。5633列车并非是为了盈利而存在,它的意义是为了向山区百姓提供一次难得可贵的出行便利。
绿皮铁车的意义
截止2020年末,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为14.63万千米,其中高铁里程3.79万千米,继续领跑世界。但事实上,我国的绿皮火车依然承载着铁路1/3的客货运物流,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的中国不缺少时速350千米的高铁,但不能没有到站即停、票价低廉的绿皮火车。
什么是绿皮火车?在绿皮车迷眼中,只有上世纪50~80年代的中国二代主型列车22型客车才能被称为绿皮火车,当然也包括改进版本22B型和23型。
这些列车实际运行速度大概在每小时40千米,并且车窗采用双扇单层玻璃,隔音性与密封效果都不尽人意。绝大数22型客车都未安装空调,冬季取暖靠烧锅炉,夏季纳凉靠小风扇。这类列车颜色设计以草绿色车身+黄色丝带为主,因此也被称为“绿皮火车”。
诚然,这类火车的实际乘坐体验其实堪称差劲,车速缓慢、座位梆硬、空间狭小,唯一的优点就是票价便宜。那为何环境嘈杂的绿皮车并未彻底被国家淘汰,反而一直留存至今呢?
根据《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截止2020年,中国农民工数量高达2.9亿人,其中外出数量1.7亿人。农民工过节返乡,唯一的出行选择就是火车,而绿皮铁车如今的分布区域,主要设立在经济落后地带运行,因此也被社会称之为“扶贫列车”。
除了上文中列举的5633次列车,还有连接西宁与格尔木的7581/2次列车,都具备一定意义的扶贫惠民属性。这些列车被当地居民称作通勤车,最低票价只要区区几元钱,是当地群众唯一的中长途出行选择。
时至今日,我国还有81对扶贫列车,云南苹果专列、新疆采棉专列...如果中国高铁代表着国家基建的成就,那绿皮车就是我国文明进步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