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木兴/图

2024年,中国医药健康领域风云变幻。医药健康行业在变革与突破中持续前行,呈现出稳步复苏和创新发展的态势。一系列重大事件不仅塑造了市场格局,也引领了新的趋势,其中有些将深刻影响行业未来。在这一年中,医药创新、创新药“出海”、资本市场“并购热”、医药反腐向纵深发展等,让行业发展呈现多重变化,复杂而深刻。

热词1

创新

2024年是我国医药创新发展如火如荼的一年。

政府支持持续加强。2024年,“创新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指出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同月,国家药监局出台《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方案》;2024年10月,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出台《关于对创新药以及经沟通交流确认可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和附条件批准程序的品种开展受理靠前服务的通知》,这些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对创新药的支持方向,合力助推我国创新药突破发展。

全国各地支持政策跟进。以广州为例,2024年1月,广州市政府发布的《广州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及全球顶尖项目支持最高可达50亿,支持期限最长为5年;同年5月,广州市医保局出台《广州医保支持创新医药发展若干措施》,提及加快创新医药入院、拓展支付渠道等;9月,广州市卫健委发布《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支持创新药械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

●记者点评

据工信部数据,我国创新药市场已经突破千亿元大关。医药魔方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共有113个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是“十三五”期间获批新药数量的2.8倍;中国企业开发的创新医疗器械共165个获批上市。我国创新药管线丰富,涉及肿瘤、自免、中枢神经系统、罕见病等多个领域。

新药研发过程风险高、投资大、周期长。医药界一直存在著名的“双十定律”,即一款创新药的问世,通常需要历经长达10年的研发周期,并投入至少10亿美元的资金,还可能最终失败。新药研发就是在不断试错,而加强对创新药的保护是医药创新企业的核心诉求。

越来越多本土药企投入创新,我国创新药研发也从“追赶”到“并跑”甚至“超越”,从“me-too”向“me-better”甚至“first-in-class”,不但在国际上奠定了中国创造的地位,也为创新药企的竞争赢得了关键的现金流。

热词2

出海

2024年,中国医药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国产创新药在国际市场的表现更加亮眼。截至2024年12月,国内已有超30款创新药成功出海。

国产创新药企业还探索出新的NewCo模式,通过搭建海外架构,实现管线权益出海,成为今年创新药“出海”的新风口。2024年5月,“药茅”恒瑞医药将减重产品GLP-1组合以入股形式授予一家成立于2024年5月的专注于创新药开发的生物科技公司Hercules,取得了Hercules19.9%的股权和最高超60亿美元的相关付款,以及一定比例的销售提成,成为年度金额最高的出海项目交易。港股上市公司康诺亚,该公司在半年内两次利用NewCo模式成功推动三款双抗产品出海,并获得了海外公司的部分股权。

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18日,国产创新药对外的商务合作(BD)数量达到71项,较2023年同期增长了16%;总金额达到405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了54%。

●记者点评

经过早年的酝酿、试水,“出海”已是当下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扩增收入、提升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医药行业面临融资难、医疗改革挑战的破局思路。华泰证券认为,尽管全球BD市场面临压力,但中国创新药的BD交易却逆势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一方面,我们有资格“出海”。经过多年发展,尤其在国家对创新药发展的支持下,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已具备了源头创新的能力,从技术上、研发上、制造上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走出去”的实力。

另一方面,全球资源也需要中国创新药。当中国创新药能与全球最强创新实力不相上下甚至更优时,国际市场为什么要拒绝中国创新?

不过,有成功就有失败,2024年也有一些“出海”失败案例。可见,在快步往外“走”的同时,还要“走”得稳,才能“走”得长久。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仍需不懈努力。正如行业专家总结,我国创新药“出海”是在做艰难而正确的事。

热词3

并购

2024年,中国医药健康行业资本市场出现“并购热”。

自并购六条推出以来,众多企业付诸实践。2024年的A股医药企业投融资事件中,以年初的迈瑞医疗宣布66.5亿元收购惠泰医疗的“A并A”交易最受关注,该交易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最大的并购,并成为并购的经典案例。此外还有华润三九62亿元收购天士力、中国通用集团并购整合重药控股、康缘药业收购中新医药100%股权、海尔集团收购上海莱士、中国生物制药6.3亿元通过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的方式收购IVD企业浩欧博等。

据易凯资本数据,2024年1月到10月,按已完成口径统计,国内医疗领域并购交易规模达627亿元,交易数量约101笔,较2023年止跌回升;3亿元以上医疗并购交易合计交易数量为40笔,超过2023年水平;交易合计金额约840亿元,远超2023年数据。

●记者点评

国内医药行业并购频繁,反映了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政策支持。

在业内投资人眼里,目前A股上市企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只有加强产业整合、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才能让这些上市企业做大做强。2024年,并购支持政策接连出台。2024年4月12日新“国九条”发布,6月19日“科创板八条”发布,9月24日发布了“并购六条”,三者叠加而成的“组合拳”,被视为并购的最强推手。并购最终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行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过往很多国际医药巨头正是通过并购实现了更大更强的目标,才成就了如今的行业地位。

热词4

反腐

2024年,医药反腐行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力度,反腐行动强调“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涉及多个层级和机构。被查对象,从医疗机构到药企、医学院校,从乡镇卫生院到知名三甲医院,从基层干部到厅官均有涉及。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已有超过180名医院书记、院长被查,至少63人为三甲医院管理层,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原院长田伟,同济医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程英升,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原党委副书记曹瑞,重庆市中医院原党委委员、院长左国庆等。

医药企业接连传出高管被留置、调查的消息。截至2024年12月15日,年内已有47家上市公司公告51名董监高人员被实施留置。2024年,国药集团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斌,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等人被查。此外还有云南白药被曝发生窝案、心脉医疗因其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价格虚高被国家医保局公开问询。

除了打击贪腐外,打击医保骗保成为2024年的重中之重。多地公布了如无锡虹桥医院、天津市15家民营医院等典型案例,而跨国药企阿斯利康骗保案导致多名公司高管被调查。

反腐在2024年指向药房。一心堂被国家医保局约谈,老百姓公告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谢子龙被湖南省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立案调查。国家医保局还通过药品耗材追溯码有效打击“回流药”“串换药”,共追回医保资金242.3亿元。

与此同时,医药反腐长效机制加速建立,相关合规指引相继出台,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

●记者点评

医保基金与民生紧密相连,在确保医保基金安全方面,我国不遗余力。在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下,监管力度不断升级。官方解读指出,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成效需要不断巩固完善,行风建设工作仍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通过对医药健康行业的反腐行动进一步深入,传递“来真的”的信号,倒逼企业强化合规意识,必须合规经营;明确打击市场各种违法行为,与国际接轨,肃清资本市场的歪风邪气,让市场发展更健康。

新形势下的医药反腐,亮点是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构建现代化监管体系,事半功倍。如今,在深入反腐下,全国的医疗机构、零售药店、药企都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和重塑,这将成为医药行业未来长远健康发展的起点。

■新快报记者 梁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