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毗陵郡斋冬至晴寒 南宋 · 杨万里

竹屋消残半瓦霜,冰河冻裂一渔航。

不须宫线量曦影,化日今年特地长。

首句“竹屋消残半瓦霜”:通过对竹屋上积雪和破碎瓦片上结霜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寒冷的氛围。“消残”二字暗示了阳光的照射,使得霜雪开始融化,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丝暖意。

次句“冰河冻裂一渔航”:描述了河水冻结的景象,只有一艘渔船在冰面上艰难地行驶。这一景象不仅展示了冬天的严寒,还暗示了冬季捕鱼的艰辛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冻裂”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冰面因热胀冷缩而裂开的情景,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第三句“不须宫线量曦影”:宫线,古代用来测量太阳影子的工具,这里借指测量时间或日影的仪器。诗人说不需要依靠宫廷的钟表来测量太阳的影子,因为冬至日光最短,而过了冬至,白昼将逐渐变长。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冬至这一节气的特殊关注和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

末句“化日今年特地长”:“化日”指白昼,这里特指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间。诗人说今年的白昼似乎特别长,这既是对冬至后白昼逐渐变长的客观描述,也蕴含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这一句与前一句相呼应,共同表达了诗人对冬至时节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冬至前三日 南宋 · 杨万里

故山千里几时回,又见初阳动琯灰。

酒不逢人还易醉,诗如得句偶然来。

首句“故山千里几时回”:诗人以“故山千里”开篇,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难以归去的无奈。“几时回”三字更是将这份思念和无奈推向高潮,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次句“又见初阳动琯灰”:“初阳”指的是冬至前的阳光,象征着温暖和希望。“动琯灰”则是古代的一种计时方式,通过律管中的灰烬来判断时间的流逝。这里借指冬至时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转。诗人用这一景象来描绘冬至前三日的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静谧与宁静。

第三句“酒不逢人还易醉”:诗人通过饮酒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即使没有遇到知心的人,酒也容易让人沉醉。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也表现出他追求的是那种不经意间得到的快乐和灵感。

末句“诗如得句偶然来”:诗人认为诗句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偶然得来的,这既是对诗歌创作的真实写照,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这句诗与前三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冬至日归自天庆观二首 其一南宋 · 杨万里

逗晓清寒未苦严,轻霜随分点茅檐。

雾中失却溪边寺,不见浮屠只见尖。

首句“逗晓清寒未苦严”:“逗晓”指的是天色渐渐亮起来的时候,透露出诗人对清晨的喜爱与期待。“清寒”形容的是清晨的寒气,但“未苦严”三字表明,虽然冷,但还未到严寒的地步,反而带有一种初冬的温柔与和煦。

次句“轻霜随分点茅檐”:诗人用“轻霜”来形容冬天的霜雪,表现出冬天的纯洁与静谧。“随分”二字则透露出诗人的悠然自得,他并不因冬天的到来而感到沮丧,反而以一种随和的态度去接受大自然的规律。“点茅檐”则形象地展现了轻薄的霜花附着在屋檐上的情景,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第三句“雾中失却溪边寺”: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朦胧与迷离之感,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轻纱般的薄雾所笼罩。“失却溪边寺”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朦胧感,连那远处的溪边寺也变得模糊不清,给人一种神秘而又遥远的感觉。

末句“不见浮屠只见尖”:“浮屠”指的是佛塔,“尖”则是指寺庙的尖顶。诗人用简单的词语,描绘出他在雾中看见的景象:不仅是寺庙本身隐匿在雾中,就连佛塔也只露出尖尖的顶端。这句话不仅表现出诗人的细心观察,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象的敏锐感受。



冬至日归自天庆观二首 其二 南宋 · 杨万里

节里人家笑语饶,日高犹自烛光交。

霜林遮眼八九叶,露竹出墙三四梢。

首句“节里人家笑语饶”:“节里”指的是冬至这个节日。“笑语饶”形容节庆的气氛浓厚,人们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这体现了冬至时节人们欢聚一堂、共度佳节的欢乐氛围。

次句“日高犹自烛光交”:“日高”指的是太阳已经升起得很高。“烛光交”则形容家里仍然有蜡烛的光在闪烁,与日光交相辉映。这既表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暗示了人们庆祝冬至的热烈程度,即使太阳高照,仍然不愿结束庆祝活动。

第三句“霜林遮眼八九叶”:诗人用“霜林”来描绘冬日的景象,霜覆盖的树林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遮眼八九叶”则形象地展现了霜林中的景象,只有少量的叶子露出在霜外,其余都被霜雪覆盖。这既表现了冬日的严寒,也体现了诗人对细节的敏锐观察。

末句“露竹出墙三四梢”:“露竹”指的是被露珠覆盖的竹子。“出墙三四梢”则形容竹子从墙头伸出三四节,上面还挂着晶莹的露珠。这既展现了冬日的清新与生机,也与前面的“霜林”形成对比,表现出自然界中不同植物在冬日的不同景象。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至时节人们的生活景象和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冬至这个节日的独特感受和深刻观察。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冬天的气息和人们对节日的喜庆之情,同时也展示了杨万里独特的写景才华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