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有所育、老有所养,事关人口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江苏多地探索“老幼共托”新模式,一个场地实现老人和孩子的双重照料。这一全新的融合照护新模式如何探索向前?又有哪些难点需要破解?

循着欢声笑语,步入连云港海州区“钟声0-100岁亲亲宝贝园”,只见小朋友正在教室幼儿园里上课。在楼上的舞蹈室里,老人们正在排练节目。这是一栋3层高的凹字形楼,大约2/3的空间用于孩子们学习活动,其余空间则改造为社区邻里中心供老人活动使用。

连云港市民汪金明说:“孩子在幼儿园搭积木、玩游戏,我在隔壁下棋、锻炼。中午在这边餐厅吃饭,接送孩子之余有地方活动。”

葵花社区地处连云港老城区,常住人口中三分之一是老年人,社区面临老龄化严重和社区用房紧张的难题。与此同时,社区内的幼儿园有闲置的场地和充足的人员,其区位也符合居家养老“方便、就近”的原则。在社区的推动下,连云港首个“老幼共托”综合体诞生。每逢节日,幼儿和老人会一起演出、做游戏,其他时候则相互独立。为了更贴合老人接送孩子时间,邻里中心将老年课堂设为早上9点和下午3点半。“托老”费用也很亲民,一个月不到200元。

连云港海州区葵花社区党总支书记陈秋玲说:“社区许多家庭面临养老和托育的双重压力,‘老幼共托’模式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整合。针对辖区60岁以上老人开设了很多特色公益课程,让老年朋友在这里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3部门印发《“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各地要统一规划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在政策东风下,“幼转老”“老幼共托”的探索正在江苏多地开展。在宿迁,一些空置幼儿园正在探索人员转型和场地再利用,泗阳县城厢街道的城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就是由闲置的幼儿园转变而来。在南京、常州等地,多个社区也在探路如何整合多方资源综合解决老幼照护难题。常州茶山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不仅设置了社区托育点,还配备了服务老人的社区食堂、活动室,既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又为社区带来活力。

常州天宁区茶山街道丽华一村党总支书记孙菁说:“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养老场所给他们,同龄人可以在一起活动。我们有这样一个托育点在这里,孩子的爸爸妈妈可以安心地去上班,也是解决了职工的育儿问题。”

不过,业内专家提醒,在同一个屋檐下实现“朝”“夕”和谐相处,托幼与托老不能仅是简单“做加法”,还需相关各方多策并举。政府部门应完善政策法规,规范“老幼共托”机构的监管标准,对建设“老幼共托”机构的单位给予资金补贴、税费优惠等支持政策。同时,引导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老幼结合服务”课程体系和实习基地等,培养专业化人才,补足复合型专业人才缺口。

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王明强说:“在国家的顶层设计上,尤其是现在老幼共托的标准化应该尽快去制定。只有通过标准化建设、通过政府的加强监督监管,才能更好推动老幼共托在规范性上、在质量上进行提升。”

(记者/王敏 何其灼 供片台/连云港台 常州台 泗阳台 编辑/张萌)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