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法避免的玄武门之变
其实玄武门之变是没法避免的。从李渊进入长安之后就注定了这个结果。概括说来有两条。
其一:无人能制约李世民。自从李渊进入长安后,就变成了大唐第一“宅男”,从此再没踏出长安城一步。他把打天下的重任交给了两个人。
第一个是李靖,平定南方的萧铣。当然名义上的统帅是李孝恭,也就是凌烟阁24功臣中,排在第二的那位——实则真正的操刀人,却是李靖。
第二个是李世民,逐鹿中原,一统北方,这一切都是李世民完成的。须知在唐宋之际,经济中心依旧在北方,谁能平定北方,就意味着取得了一统天下的主导权。李世民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消灭了一个又一个对手,还招揽来了一大波能臣武将,为之爪牙——这是李世民的“王炸”,任何人都没法抗衡,哪怕李渊。
这就让李渊变得很尴尬了,别的开国帝王几乎各个能征惯战,李渊却躺赢。而且不但他躺赢,连太子李建成都陪着他躺在长安城里,这如何能服众?这就是第一个矛盾点:由于没人能制约李世民,大唐开国之初就结构失衡,必须重新校正!
李渊曾校正过,跟李建成和李元吉,父子三人组团打压李世民,效果却出奇的差,最终搞出了玄武门之变,等于校正失败。因为最大的不稳定点,不是李建成或李世民,而是李渊自己——他压不住秤!
其二:利益分配失衡。表现在李渊、李建成的关陇集团,没干啥事或干得很少,却分到了最大的蛋糕。李世民代表(倚重)的山东集团,虽为大唐流过血,替李渊出过力,蛋糕不但小,还有随时被拿走的风险。
比如,李渊为了让爱妃高兴,非要夺走李神通依靠军功得到的土地封赏,赏给爱妃的老爸。你这让李世民和其手下如何高兴?就算李世民认命了,想当一个安静的美男子,但其手下如何能答应——跟着李世民玩命打天下为啥?反正绝对不是为了让李渊的爱妃,变得更漂亮!
这同时也是为何,李世民后来怒斥大唐第一位宰相裴寂的原因:公勋庸,不至于此,徒以恩泽,特居第一。
意思就是,你裴寂才学平庸,功勋微小,却当宰相,那是因为老爸喜欢你(裴寂属于关陇贵族集团),我当了皇上后又忍了你几年,如今让你挪窝,你还敢作妖吗?那么裴寂挪窝后由谁接任?当然是房玄龄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的手下就只能“绑架”李世民。这就是为何在玄武门之变前,尉迟恭、程咬金、张公谨、房玄龄、长孙无忌等,纷纷逼李世民动手的原因。而李世民则表示:这么大的事,我要占卜问天!
结果张公谨一把将龟壳扔在地上怒喝:若占卜的结果不好,你就不干了吗?
李世民连忙认错:是啊,你说得对!
二、问李靖、李绩的态度
不过即便如此,玄武门之变依然有个大问题,我们先看看《资治通鉴》中记载的,玄武门之变前的一件诡异事。
世民腹心,唯长孙无忌尚在府中。与其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车骑将军三水侯君集及尉迟敬德等,日夜劝世民诛建成、元吉。世民犹豫未决,问于灵州大都督李靖,靖辞;问于行军总管李世勣,世勣辞,世民由是重二人。
翻译过来就是:长孙无忌、高士廉、侯君集、尉迟恭等一大波人,日夜不停地劝说李世民,别再犹豫了,下决心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吧。可李世民却依旧拿不定主意,于是便想起了李靖和李绩,问这两人:我准备清君侧,杀太子和齐王,你们俩对此有啥看法?
由于李靖和李绩没在长安城内,都在外统兵御敌。故而李世民等了好多天,这才等到两人的回复,意思就是,“我俩啥也没看到,没听到”。从此李世民便对这两人分外看重,并决定:发动玄武门之变。
显然这段记载,存在两个疑点。
其一:李靖和李绩的这个“辞”,是支持还是反对,或表示中立?在《旧唐书》中,曾有过确切记载,“靖等请申犬马之力”。李靖完全支持李世民。
至于《资治通鉴》里的这个记载,是出自《隋唐嘉话》。随后作者司马光就表示:我也不知采信哪个,但考虑到对后世的影响,姑且认为《隋唐嘉话》中的“辞”,更完美。
但即便如此,这也表明了李靖和李绩,是支持李世民的。因为,当时他俩都在外领兵,若反对李世民,完全可以写奏折通知李渊。可事实却是,整个玄武门之变,李渊全程蒙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故而这个“辞”,这就是所谓的:不表态即支持!
其二:这么大的事,李世民千里问计李靖和李绩,就不怕走漏消息吗?
这点谁也不知道,现有的史料也无任何记载和解释。比如李世民是写信,还是派人?反正可以断定,李世民是去不了的!
姑且认定是派人前去——因为这最安全,也最合理,写信的风险太大!那么又是谁去的?同样不得而知!即便是派人去,李世民也必会万分小心,因为不知有多少眼睛盯着他的秦王府呢,任何一点疏忽,都会酿成大祸。从结果后,李世民做得相当完美。
哪料这反而更让人不解了:既然存在这么大风险,为何李世民却非要冒险?且直到等来消息后,才敢发动玄武门之变,莫非依靠身边的人就做不成吗?
三、两点原因
笔者认为:是由两点原因决定的。
其一:外援问题
玄武门之变前,李元吉借北伐突厥,已从李世民手里夺走了兵权,奉旨狂挖李世民的墙角。比如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人,都被李元吉征调,也就是成为了李元吉的手下。而且连秦王府的士卒花名册都拿走了,任由李元吉调配。
李世民已经大有孤家寡人的势头了,因此他这才要发动玄武门之变。显然此刻兵权就成了关键。比如,一旦玄武门之变失败,李世民必会退守洛阳,能否有兵在手,卷土重来,全靠有没有将领为外援。
须知燕王罗艺,这妥妥是李建成的外援。所以李世民,就必须要确定李靖和李绩,这两位手握重兵的大将,是不是支持自己。
否则就算成功了,万一罗艺打着“清君侧诛反叛,救皇上杀秦王”的旗号,围困长安,李世民就只能束手就擒了。而若有李靖和李绩在手,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所以说来说去,还是李世民看得更远,先确定有否外援,所谓内外开花,这才敢下手。若仅仅依靠身边的这些人,显然是不行的。须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要的是江山社稷,不是开启内乱——这是其根本问题。
再说得明白些就是:我们老李家人打架,决不允许外人摘桃,或乱了方寸,掀了桌子谁也吃不上!故而在这种定调下,外援问题,就必须要解决!
其二:李靖和李绩的作用问题
笔者是不信,李世民冒那么大风险,就仅仅问了问:你们两人,是否支持我发动玄武门之变?必然还有其他关键信息。但不论是什么信息,必然都是要求李靖和李绩,起到作用——这点是没跑的。那么李靖和李绩,到底要起啥作用?
除了前面分析的外援作用外,还有一条,那就是防范外敌!这点在玄武门之变后就发生了。
得知大唐内乱后,突厥就扑了过来,十万精兵一度兵临长安城下,李世民不得不单骑出城,跟突厥人谈判,这便是“渭水之盟”。
疑点是,突厥为何来得如此突然和顺利?因他们避开了灵州(李靖在那驻守),绕道徽州,攻打泾阳,李世民得到消息,连忙派尉迟恭过去,虽取得了小胜却依然没挡住。那么谁在这一线防范?
正是罗艺——又是罗艺!这就是玄武门之变前后的大唐局面,别以为长安内消停了,就万事大吉,外面依然暗流涌动。李靖和李绩岂能举手支持一下就没事了——李靖疾驰至豳州,要截断突厥归路,只不过由于渭水之盟达成,这才作罢。
那么豳州这里,谁在负责?是张瑾!“突厥大举来寇,瑾不战,保于豳州”,他是李渊的心腹(渊诏征瑾入朝,以旧恩,历左卫大将军)。
现在看出李世民,为何非要等到李靖和李绩的态度后,才敢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原因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