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组织专家和专业施工团队对濒危一级古树开展综合检查、集体会诊和抢救复壮——
保护古树名木 守护绿色“财富”
整理树冠、清腐防腐、安装支架……近日,在任泽区古树名木修护现场,工作人员有序开展古树保护与抢救性修复工作。
日前,任泽区有序开展古树保护与抢救性修复工作。宋杰摄
我市拥有3500多年的建城史,留存许多见证历史文化和自然气候变迁的古树名木。汉牡丹、九龙柏、隋槐、唐柏……众多古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也成为邢台人爱绿护绿的象征。
近年来,我市以落实林长制为抓手,不断规范和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着力在保护上下功夫、做文章,组织专家和专业施工团队对濒危一级古树开展综合检查、集体会诊,按照“一树一策”原则科学制定抢救复壮方案,推进濒危一级古树抢救复壮工作顺利开展,让古树“老有所依”。
探清家底
保护3万余株古树名木
在南和区贾宋镇后寺上村,一棵高大的国槐矗立在村内小广场东侧,厚厚的皴裂树皮彰显着它的古老。相传,这棵古树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始栽于元代。“我们从小就在这棵树下乘凉,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后寺上村村民李进良说。
据悉,古树是指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珍贵稀有或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我市古树名木种类繁多,数量也十分可观。
为摸清古树名木家底,2000年以来,我市按照“统一组织、分级实施”原则,组织开展了3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2005年,我市建立比较全面的古树名木资源档案,进一步挖掘古树人文历史,编辑出版《邢台古树名木》专著;2017年,对所有古树名木进行经纬度定位、测量和拍照登记,初步建立起古树名木系统数据档案;2022年,进一步摸清古树名木底数,对系统数据进行核验和补充完善,健全河北省古树名木系统邢台数据库。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37563株古树名木,包括单株古树名木1503株,古树群51个共36060株,其中,一级古树3920株、二级古树1750株、三级古树31893株。
“我们要求各县(市、区)进一步查漏补缺,对发现的古树名木做到及时登记挂牌,压实古树名木保护属地主体责任。”市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科科长赵娟娟说,今年,我市古树名木普查数据全部纳入国家古树名木数据管理系统,标志着保护工作智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系统保护工作更加完善。
完善制度
提升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去年,我市在信都区西部发现一处鹅耳枥古树群,树龄在200年以上。相关部门立即对古树群实行挂牌保护,并定期开展检查,引导周边群众对古树进行常态化管护。
重视这些“绿色活化石”保护工作的背后,是我市对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资源的敬畏与守护。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古树名木保护措施,开展一系列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行为的活动,加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
2016年,《邢台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邢台市大树培育保护办法》制定出台,明确古树名木的管护单位和责任清单,对推动我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走上科学化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我市多部门协同配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整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全市各部门加强沟通衔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提高针对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邢台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把古树名木纳入保护对象,按照“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理念,对古树名木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等活动进行规范,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依法进行。
招募志愿者,认养保护古树名木;举行宣传活动,营造保护林木资源的浓厚氛围;发布倡议书,保护古树名木,留住美丽乡愁……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走向法治化、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创新方法积极履职,让古树名木生长得更加枝繁叶茂。
“一树一策”
制定抢救复壮方案
古树编号、施工时间规划、保护措施……在南和区2024年中央财政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工程施工日志中,施工队员用文字、图片等形式,详细记载了每一棵古树的状况、修复和后续养护信息。
“随着树龄增加,古树的生理机能逐渐下降,有些古树表现出衰弱甚至濒危的状态,我们就需要对这类古树进行抢救复壮。”南和区古树抢救复壮工作负责人胡苏英说,当前,他们主要通过树干清腐支撑、病虫害防治、地面改良等措施,对濒危古树进行抢救复壮,使其恢复生机。
去年以来,我市积极组织各县(市、区)调查编制濒危古树复壮方案,争列中央财政古树名木抢救复壮项目资金,对分布在信都区、南和区、隆尧县等10个县(市、区)的63株一级濒危古树进行抢救复壮。
今年,我市认真组织专家和专业施工团队对濒危一级古树开展综合检查、集体会诊,按照“一树一策”原则科学制定抢救复壮方案。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人在这些古树身上看到生物多样性之美,自觉保护古树,携手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赵娟娟说,他们将继续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促进相关措施落实,守护这些珍贵的绿色财富。
作者: 邢台新闻传媒 中 心记者郭雨晗 通讯员崔蕾
来源:邢台日报
编辑:韩亭亭 范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