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9日,四川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轨道交通资阳线S3线(以下简称“资阳线”)正式开通运营,成都、资阳自此进入“轨道同城”时代。
轨道一通,黄金万两。资阳线的开通,不仅让两座城市之间的跨市通勤成为现实,更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注入更大动力。
改变,正在千千万万普通市民的生活中悄然发生。
即日起,成都日报锦观新闻特别推出《一轨跨双城·共筑同城梦》系列报道,从普通市民、首发司机和线路总设计师的视角,讲述更多关于资阳线改变生活、优化工作、描绘未来的背后故事。
今天带来的是系列报道的第三篇——《一位设计师的未来“畅”想》,也是本系列的收官之作,讲述资阳线总体设计负责人李海博的幕后故事,揭秘资阳线设计和建设中的创新与突破。
▲轨道交通资阳线
从成都地铁1号线到资阳线
见证城市轨道发展的历程
生于河北的李海博,是一名80后,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自从加入中铁二院后,他便与成都地铁结下不解之缘。从成都地铁1号线到3号线、4号线,再到7号线、18号线等等,他几乎参与了成都轨道交通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也目睹了轨道交通如何深刻改变这座城市的格局。作为资阳线总体设计负责人,李海博再一次肩负重任。他说,“轨道交通资阳线线不仅是一条轨道交通线路,更是一条承载着资阳和成都跨市域融合梦想的纽带。”
▲李海博与同事在野外开展现场踏勘工作
刷新纪录
资阳线的创新与突破
资阳线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凡。项目从工可获批到开工建设仅耗时4个月,这一效率刷新了成都轨道交通的纪录。在短短3年半的时间里,设计团队和施工团队共同完成了从蓝图到现实的跨越。李海博与团队更在设计过程中创造了多个四川地区乃至全国的首次:
·国内首条采用4辆编组市域A型车,最高时速160km/h的市域(郊)线路
设计团队总结国内外轨道交通经验,确定资阳线采用4辆编组的市域A型车,最高速度达160km/h,完善了成都与资阳之间的1小时通勤圈。这一方案在提升通勤效率的同时,也为未来成德眉资都市圈的轨道交通提供了重要借鉴。
·四川地区首次在地下段采用刚性接触网方案
在地下段设计中,团队创新采用交流25kV刚性接触网方案,优化隧道内径,提升空间利用率。这一设计展现了现代轨道交通设计的科技智慧。
·成都轨道交通首次长距离下穿沱江
资阳线宝台大道站至苌弘广场站区间需长距离450米穿越沱江。团队通过“土压+泥水”双模式盾构机方案,确保施工风险可控,缩短掘进施工工期,也为同类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首次应用信号系统新型设备
信号系统全电子联锁设备和电液转辙机的应用,让列车运行更加智能化与高效化,减少了维护工作量,提升了运维效率。
▲资阳临空站
克服困难:
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
“设计工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满是挑战。”李海博回忆起资阳线设计前期工作,脚印几乎遍布了资阳线沿线的每一个地点。从山丘到深沟、从河流到平地,每一处地形都被他铭记在心。“在临空车辆段的设计中,为了达到最佳性价比,我们设计团队除了结合地势采用坡地建筑形式外,还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因为车辆段的选址位于丘陵地带,地势起伏较大,因此合理确定场坪标高就非常关键,临空车辆段办公区域是建在海拔382米处,而厂房区域原址是两个小山包,我们将标高方案细化到了1米为单位的比选精度,最终将厂房建在了海拔393米处,两个区域之间相差了11米,所以当你从综合楼背后三楼连廊走出去,就是厂房一楼入口的位置,这样的设计在成都还是很特别的。”李海博向记者介绍道。
“能够通过我们的设计,让线路既经济实用又美观现代,就是设计师最大的成就感。”李海博如是说。
▲资阳临空车辆段
“轨道上的都市圈”正在驶来
对于李海博来说,资阳线只是一个开始。他展望未来:“现在,我的同事们正在进行成德线、成眉线的相关设计工作,这些线路将逐步构建起更加完善的‘轨道上的都市圈’,同城化缩短的不仅是城市之间的距离,更是人们心灵之间的距离。”
这条开创纪录的资阳线,如同一根纽带,将资阳的日常生活与成都的繁华都市紧密相连,为成德眉资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李海博和他的团队,通过无数次创新与突破,为每一个通勤者打造了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轨道,也为都市圈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轨道交通资阳线
资阳线的成功运营,是背后无数工作人员努力的成果,也是科技与城市协同发展的见证。在未来的都市圈发展蓝图中,这条线路将继续承载希望,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策划 张婷婷 黄颖 吕甲 陈小婷
记者 刘阳 何思田
视频/图片 刘阳 何思田海报 胡智超
责任编辑 罗皓编辑 王钟婧玥
监制 杨扬
鸣谢 资阳融媒体中心 黎晖 黄博 张建 杨路平 成都轨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