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苦尽甘来,可未必每个人都能做到苦尽甘来。
吃苦,这是必然的。因为人生的旅途波折不堪,肯定会存在一些关卡,需要我们去闯;肯定存在一些遗憾,需要我们去经受。
收获,这是未必的。因为总有人没有通过考验,总有人倒在了人生的中途,总有人走了错路。一步错,步步错,最终满盘皆输。
不然,古人也就不会感慨“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了。
一个人所思所想的,跟现实中发生的一切,未必是重合的,有可能是相反的。这就是所谓的“事与愿违”,
人这一生,需要熬过这三道关卡,才有可能苦尽甘来。
一、熬过“看透人性”的关卡。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边,最基础的能力,莫过于“看透人性”。
一谈到人性,你会想到什么?某央视著名主持人说过,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它只是一道精致的灰。
人性,并不是非善即恶的,它黑白交织,善恶并存,就是一道极致的灰。有利于他,那他就对你保持善意。无利于他,那他就对你保持恶意。
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要看透人性呢?
原因在于,这是一个由人所构成的世界,注定人性是世界运行的根本逻辑,以及一切问题的根源。不看透人性,就无法抉择。
举个例子,这人满口仁义道德,天天都说自己是好人,那你相信他吗?肯定是不能相信的。因为人这种生物,越是强调什么,越是缺乏什么,才越是掩盖什么。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任何人,跟任何人相处,都需要擦亮双眼。否则,就容易成为别人的盘中餐。
二、熬过“不再情绪化”的关卡。
人们常说“变得成熟”,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成熟呢?
有一个标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情绪化,逐渐变得理性起来,用理性去思考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问题。
一个人,要是成天放任自己的情绪,成为了情绪的奴隶,那他就容易做了错事,走了错路,糊里糊涂而活,前途就黯淡无光了。
反之,一个人,要是逐渐收敛自己的情绪,成为了情绪的主人,遇到任何人与事儿,都理性思考,权衡利弊再去做,那他的命运,基本偏向于安稳。
从情绪化,变得理性,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去经历,去经受生活的毒打,有所觉悟,才能实现转变。否则,依旧是蜻蜓点水,肤浅得很。
这个时候,有人会说,是不是年纪越大,人越理性?
答案是否定的。理性,跟年纪无关,而跟人之觉悟、认知有关。高认知的人,偏向于理性。而低认知的人,偏向于情绪化,没啥思维脑子。
三、熬过“走向人生正轨”的关卡。
哲学家尼采说过,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你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最终你都要失去它。
这番话的核心,就一点——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想活出真正的自己,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就需要大胆一点,不断探索。
话虽如此,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随大流,活成了别人的模样,也就是别人人生的“复制品”。这种复制品的人生,始终是麻木、行尸走肉的。
他适合去创业,不见得你也适合去创业;他适合搞研究,不见得你也适合搞研究;他适合做某某事儿,不见得你也适合做某某事儿。
正是因为每个人所“适合”的东西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人生都各不相同。
古人也感慨“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贵”字,恰恰说明了一切。能够认清楚自己,搞清楚自己适合什么的人,始终是少之又少的。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一开始,就是“见自己”。唯有搞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写到最后
人生的苦头,既有坏处,也有好处。
坏处在于,吃苦的过程不好受。好处在于,唯有吃过一定的苦,有所觉悟,才能被“痛”醒,逐渐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便是如此。
在苦难当中,看透人性的真相,逐渐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得理性起来,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慢慢地,也就有所收获了。
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