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的提升和内心的觉醒,开悟已经成为社交媒体上热议的话题之一。

开悟为什么这么难?从开悟者们的言论中可以看出,未能抓住本质,明理、缺乏磨练,难以真正做到是难以开悟的主要原因。

同时,开悟者们指出了明理、保持正确的用心、践行和察觉是开悟所需的四个步骤。


智者们往往能够化繁为简,抓住开悟的本质。《心经》和《金刚经》等古今中外经典均就开悟真理有了大量的描述,关键道理基本上是一致:

如如不动即如来,开悟者以自我立场看待眼前情境和境遇的好坏顺逆、无我地融入任何的眼前情境。

《心经》中提到:“过去现在未来的开悟者们悟通生命实相、都是通过这个办法来到达寂静的彼岸。”

人痛苦和烦恼的根源在于以自我立场来判断眼前情景的好坏顺逆,心生爱憎分别。

无论是习惯以自我立场来判断眼前情景的好坏顺逆、还是不能无我地融入任何的眼前情境。其根源在于心有所住,并形成期待。


人们通常有自己喜好、观点和执着。但世界往往不依照我们所期待而变化,人生痛苦和烦恼的根源在于现实与期待不符、并拒绝接纳变化。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经典《金刚经》当中最能开悟的一句话,六祖慧能年轻时,听到别人朗诵这段话,便觉悟了。

达摩祖师曾言,不住一切处,就是安住于无住处。开悟者们以无所住的心态对待,接纳一切,不留恋什么、选择或排斥什么,不执着于任何事物、观点、感情和情绪状态等。

保持正确的用心,凡有所住,必有所执,必为所困。无所住、则无所执,无所困。内心的平静和超然、人生的自在和幸福出现在无所住时,开悟也在无所住时。

哲学家克里希纳穆提在《重塑心灵》中提到:“当你不寻求幸福时,它就出现了。当你不再费力去谋求幸福时,它出乎意料地、神秘莫测地从纯洁和可爱的存在中出现了。


知道真理只是第一步,在明悟之后,还要起修。经过长期的事上磨练,才能真正做到无我地融入情境,以平常心对待各种情境。

知道但做不到,和不知道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而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需要通过长期的磨练,这样才能逐渐排除内心的杂念,让心灵时常保持虚空和平和的状态,才能不为外物所困,境随心转。

对此,禅宗三祖僧璨曾言,悟通真理并不难。面对当下时,无我,内心莫存好坏顺逆。莫对眼前情境存爱憎的想法。如能达此境界,便能洞然明白。知道与做到看似差之毫厘,境界相差却如同天地之遥。如果不明白这玄妙至理,止心念和静修行只是徒劳无功。


在明理和实修后,还需要时常察觉。正如神秀大师所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开悟者们强调:“开悟者无法形容心中感受,如同哑巴吃蜜,开悟后的境界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要执着于人云亦云的各种开悟后的境界,避免着相和心有所住。

开悟的诀窍在于明白真理,直击本质、勇于直面人生的困难和挑战,磨练自己的内心,这样才能真正做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