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京市市委书记处原书记,曾在“庐山会议”上为彭老总“喊冤”,却在自己蒙受不白之冤的时候,无法为自己证明清白,最终只能含冤而去。

诗人、政治家、历史学家、杂文家、革命家、思想家……这些都是邓拓的标签,如此优秀的一个人,最终却落到了如此下场,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邓拓来自于福建闽侯的一个书香之家,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0岁就可撰文,14岁就和朋友一起创办了青年刊物。17岁那年,邓拓考上了上海光华大学法律系,加入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

当时,邓拓和几位同学一起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学潮活动,结果因为叛徒的出卖不幸入狱。

邓拓在狱中关押了两年,期间遭受了许多身体上的折磨,但他始终坚定革命立场,不肯向敌人低头,最终在家人的积极营救下,得以出狱。

邓拓恢复自由身后,并没有回归家庭,不惧风险,投身到革命活动之中,继续为中国革命做着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邓拓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派往晋察冀革命根据地搞宣传工作。在晋察冀的那些年,邓拓在宣传阵地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大的贡献就是编辑和整理了《毛泽东选集》。

这本《毛泽东选集》,不仅记录了毛主席的很多言论和思想,邓拓还创作了大量赞颂和传播毛泽东思想的文章,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1938年,毛主席发表了那篇著名的《论持久战》,时任晋察冀日报社主任的邓拓立马刊印和发表了这篇文章,从此以后,只要毛主席有文章发表,邓拓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刊印单行本。



北平解放后,邓拓出任北平市委宣传部长,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上世纪50年代末,彭德怀遭受猛烈批判,邓拓不顾及自身安危,顶着巨大压力发表了一篇为彭德怀“喊冤”的文章,抨击那些“左”的言论和“左”的思想。

因为这些言论,邓拓蒙受不白之冤,被迫做了检讨道了歉。

1961年,邓拓和吴晗等人一道创办了“三家村”杂文半月刊,这个刊物言论大胆,直白地揭露了社会现实,也因此遭到了一些别有用心者的抨击,邓拓再次因为自己的大胆言论遭到了批判和针对。

“十年动乱”开始后,邓拓被堂而皇之地扣上“反党分子”的帽子,受到反革命分子的批判和羞辱,巨大的精神压力压垮了邓拓的内心。

文人多傲骨,邓拓宁愿玉碎,也不肯低头,他写下了人生最后一篇批判文章,发表出去后,就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终年54岁。

邓拓去世后,他的死讯被瞒了下来,骨灰也被藏到了北京郊外的一个殡仪馆,家人想要送别邓拓最后一程都做不到。



一直到1979年,邓小平复出后,中央重审老干部的案子,邓拓的名誉才得以恢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