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4 年 5 月 17 日中央首次提出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政策以来,已有 32 个城市发布了收储细则,包括广州、杭州、合肥等高能级城市。但实际落地的项目有限,多数城市收购的数量在 500 - 3000 套的范围。

政策推进进度方面,9 月以来政策不断升级,央行将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的中央银行资金支持比例提升至 100%。财政部支持利用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也在积极倡导推进该项工作。

收购存量房的框架要求:已建成未出售的存量商品房需满足一系列条件,如竣工验收备案证明,可办理不动产权证书等等。在配套方面,房源要处于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的区位,部分城市要求项目配备一定比例的车位。户型上,大部分地方要求收储房源单套建筑面积小于 120 平方米。定价层面多以同地段的保障性住房重置价格作为参考上限。

然而,政策推进和市场预期存在差异。市场期望减少库存平稳价格,但实际再配置可能使政策减少库存效果被高估,在定价时稳定价格效果被高估。存量房收储过程中存在诸多约束:

首先是价格匹配机制。地方政府追求商业模式可持续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开发商关注出售回笼资金能否覆盖项目的债务。

其次是房源匹配机制,对房源有配套齐全、户型合适、优先整栋项目等要求,提高了收购的门槛。

第三是责任匹配机制,地方政府和银行是重要主体,要确定收购主体,建立制度,规范运营,安排财税政策,掌握需求并监管资金。

最后是市场隔断机制,地方政府在定价后的保障房市场与广义的商品房市场有重叠,大规模推出可能影响区域的商品房市场价格。

面对这些约束,存量房收储政策未来有诸多思考方向:

第一是收储后配租为主,配售为辅或先租后售,更利于去库存。

第二是收储重心或向高能级城市聚焦。

第三是以需订购,可降商业可持续的风险。

第四是可提高对市场闲置商业公寓等多元业态收购比例。

第五是关注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等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

第六是关注是否鼓励银行尽职免责以及积极性。

最后是优先收购地方政府库存可能阻力最小。

从投资建议看,存量房收储进度偏慢,全国大范围落地进度在观察。相对而言,地方政府优先收储自身体系存量房阻力小,以合肥为代表的城市已经落地,城投逻辑是主线,利好地方城投平台。那么从全市场而言,房地产收储是行业止跌回稳的重要手段,后续加码与落地关键。考虑核心城市落地难度低,更看好核心城市资源多且运营稳健的房企,业绩韧性强、现金流稳健的物管公司也将受益于市场止跌回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