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形式,国际友好城市不断为推动国际合作穿针引线,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增进国际理解与合作的重要力量。当前,上海已与59个国家94个市(省、州、道、府、县或区)建立了友城关系,成为我国全球"朋友圈"最大的城市之一。面对新阶段新要求,上海作为"一带一路"桥头堡,如何打好国际友城这张"牌"?
完善友城合作网络,强化中介枢纽功能
一是强化一批活跃型友城关系。对于活跃型国际友城资源,如雅加达、米兰、首尔等城市,可以继续深化与这些城市的产业合作,特别是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汽车产业等具有明显优势的领域。通过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定期举办产业对接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推动双方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友城关系。
二是激活一批平静型友城关系。对于平静型国际友城资源,特别是那些目前产业联系度较低的城市,如胡志明市、卡萨布兰卡等,可以通过"非正式"项目合作的方式,逐步激活这些城市的合作潜力。例如,通过短期项目、试点项目等形式,重新启动合作对话,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对于那些几乎没有产业联系的城市,则可以通过高层互访、经贸代表团交流等方式,积极寻找合作契机。
三是开辟一批潜在型友城关系。对于潜在型国际友城资源,如新加坡、卢森堡等城市,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成为上海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对此,可以采用"非正式"项目合作和跨国城市组织等模式与机制快速启动合作,随后逐步深化为正式的国际友城合作关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友城合作备忘录,以此强化双方的合作交流。
四是共建共享区域国际友城资源。推动长三角国际友城资源的共建共享,发起组建"一带一路"国际友好城市发展联盟,放大友城结对的桥梁纽带和平台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积极性,利用其各自领域的对外联系渠道和资源,为经济贸易、科学技术、人才教育等各行各业的对外交流合作提供资讯。建立友城合作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相关政策、市场信息、合作项目等,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推动友城务实合作,强化产业引领功能
一是推动友城关系转型。聚焦产业发展,着力促进友城交往从以人文交流为主导转向以经贸合作为核心。为此,需细致剖析每座友城的产业根基、内在需求及当前交流合作状况,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精心策划并订立新型合作协议。同时,积极推动友城合作备忘录的迭代升级,加强与友城企业、行业协会的紧密联动,通过策划并举办一系列高质量的经济合作论坛、商务对接会等活动,搭建起产业链上下游无缝对接与合作的高端平台。
二是提升合作项目落地性。在友城互访中,提前规划具体的合作议题,安排充足时间进行深入讨论。建立跨部门的项目推进团队,负责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合作项目从策划到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能高效推进。同时,加强对项目的跟踪评估,及时调整策略,保障项目的成功落地和持续深化。
三是组建特色城市网络。根据不同产业议题,积极组建城市网络,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等。明确各网络的发展目标、行动计划和评估标准,促进成员城市间的技术交流、项目合作和市场拓展。通过城市网络的辐射传导效应,带动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参与合作。
优化支撑平台体系,强化服务保障功能
一是做优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赴"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经贸投资合作提供服务支撑。重点发挥上海"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等在投资贸易双向对接、市场信息、企业培训、商事法律、海外响应、金融及专业服务业对接、重大活动支持和政企桥梁等方面的服务功能,统筹各方资源,发挥综合优势,畅通与企业对接沟通渠道,助力高水平"走出去"。
二是做强专业性公共平台,打造"一带一路"多层次跨境服务体系,为企业开发更多产品与服务。在提升已有各类专业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接下来,可重点谋划搭建满足"一带一路"金融需求、在岸离岸一体化的投融资中心,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综合性跨境金融支持。
三是做精"一带一路"经贸规则和标准服务平台,持续健全完善规则标准对接。利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试验田"优势,积极稳妥推进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先试",探索符合国际惯例的政策框架,并将成功经验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此外,推动建立常态化的规则标准对话平台,如定期举办"一带一路"规则与标准论坛,邀请友城及相关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参与,共同探讨解决规则标准方面的难题,增强透明度,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同时,释放上海在标准国际化方面的领先能力,通过组织标准互认研讨会和技术交流活动,推动更多中国标准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可的国际标准,特别是产业技术标准,以促进区域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四是做实风险防范和海外权益保护等服务保障机制,提升"一带一路"相关项目的风险防控能力。比如,设立面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拓展海外纠纷应对服务网络;构建"一带一路"风险管理中心,提升境外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预防和突发事件处置与协调的服务能力;做强国际再保险中心,增强上海再保险市场承接全球风险的能力等。
拓展新兴合作空间,强化要素集聚功能
一是加强与友城科技创新合作,促进科技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重视上海与"一带一路"友城之间的科学技术互助合作,以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载体,分享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验,探索与沿线友城和重要节点城市共建科技园区。强化与迪拜在区块链大数据领域、与首尔在集成电路及高端装备领域、与釜山在航运及电子科技领域、与马尼拉在金融科技领域、与曼谷在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领域、与米兰在创意设计领域等的合作,探索成立各个重点合作领域的科技产业联盟。实施友城优秀青年科学家互访交流计划,并鼓励大学、科研机构、技术创新中心、科普场馆等各类科创载体的合作交流。
二是加强上海与友城数字经济合作,丰富要素集聚功能。打造上海"一带一路"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和数据跨境服务与交易中心等数字平台,率先整合友城的算力与数据资源,为"一带一路"数据连通、产业联动提供重要支撑。以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为抓手,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丝路电商"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推动上海国际友城港和虹桥品汇直播电商基地联动发展,发挥友城外资企业"在上海、为全球"的积极作用。支持友城银行业金融机构或金融基础设施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促进上海在全球数字货币支付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三是加强上海与友城绿色发展合作,提升绿色发展要素集聚能力。围绕绿色基建、绿色生态、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大力拓展上海与友城的绿色发展合作空间。发挥ESG全球领导者大会落户上海的溢出效应,尝试打造"一带一路"ESG服务中心。
打造友城合作品牌,强化辐射带动功能
一是打造友城合作品牌。可借鉴"上海市—新加坡全面合作理事会"机制模式,优先从活跃型友城序列中遴选出合适的友城并与之围绕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合作,积极打造上海"一带一路"友城合作亮点品牌,以此为支点发挥对友城的周边城市、其他友城和非友城等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深化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城市之间的务实、有效的合作树立典范。
二是强化辐射带动功能。总结和宣传上海改革开放的发展经验和制度优势,在具备条件和有意愿的友城中开展复制和推广试点,从而降低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合作的制度成本。同时,充分发挥上海本地领军企业的资本优势以及长三角地区制造企业的技术优势,通过加大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上海企业沿着"一带一路"城市进行跨境园区布局和国际产能合作投资。这将有助于将我国的产能优势、发达国家的关键技术与第三国的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链协同水平。
(作者单位分别为上海师范大学全球城市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作者:
文:高鹏 高勤 图:视觉中国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