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2月3日,由绍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大学出版社主办,绍兴市鉴湖研究会、绍兴市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浙东运河文化研究》系列丛书赠书仪式在绍兴举行,旨在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浙江省社科联及绍兴市社联代表,绍兴市文史馆代表,国家级和我省省市有关博物馆、图书馆代表,运河文化研究相关专家,“丛书”子课题负责人,本地新型智库、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代表,在绍高校代表等齐聚一堂,交流“丛书”编撰情况、主要内容及出版发行情况。现将有关领导和专家讲话稿刊载,以供同仁参考。

《浙东运河文化研究》系列丛书

赠书仪式上的讲话

浙江省社科联二级巡视员 刘 东

(2024年12月3日上午)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秋去冬来、天地初寒的美好时节,与大家相聚在向水而兴的古城绍兴,以河为媒,共同参与绍兴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浙东运河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的赠书仪式。首先我代表浙江省社科联,对本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丛书的组织单位绍兴市社联、出版单位浙江大学出版社、承担单位绍兴市鉴湖研究会,以及各位作者、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工作,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刘东现场发言照片



《越绝书》记载,“山阴故水道,出东郭,从郡阳春亭,去县五十里”。自先秦时期,山阴水道——浙东运河的雏形就是越国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历经2500多年开凿疏浚、贯通联动,浙东大运河已成为中国南北交流、中外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载体与见证,同时也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黄金通道,成为“丝路”和“诗路”的协奏共鸣。而这一“黄金水道”,也赋予这片土地独特的精神气质,“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的胆剑精神正是其中之一。

为系统挖掘和梳理绍兴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绍兴人文精神,繁荣和丰富当代文化建设,规划和指导未来文化发展,2022年3月,绍兴启动“十四五”文化研究工程,围绕“今、古、人、文”四个方面展开研究,着力打造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绍兴样板”。《浙东运河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就是绍兴文化研究工程精心策划、系统组织的一项重大成果。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东运河作出重要指示一周年。《浙东运河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的出版,一方面彰显了浙东运河与中国历史、中国大运河的相关性、独特性及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显示了丰富内容和深远意义;另一方面,丛书作为绍兴文化研究工程的首批出版书籍,代表着绍兴文化研究工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是绍兴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今天的赠书活动,不仅是一次书籍的分享、成果的宣传,也是新时期以区域文化映射并建构中华优秀文脉基因的生动缩影,更是传承与推广大运河这一流淌千年文化瑰宝的盛宴。同时,也标志着绍兴文化研究工程将以更优的品质、更高的姿态续写新篇,如同“至今千里赖通波”的运河形态,不断推进优秀成果成风化人、浸润心田,从而让大众更广泛地感知绍兴文脉的律动,更充分地触摸运河文化的魅力,更了解和喜爱绍兴历史文化。

借此机会,我就运河文化研究特别是浙东运河文化研究谈三点感想,与大家共勉。


一是赓续优秀传统文脉,涵育自信自强的文化品格。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东运河文化园时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浙江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点区域,大运河浙江段的河道长度、遗产点段数量、遗产区面积等都在“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挖掘、赓续运河历史文脉,传承、发展运河文化,是浙江社科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省社科联正在制定我省的运河文化研究五年计划。《浙东运河文化研究》系列丛书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东运河文化园后,我省出版的第一套运河文化系列丛书。希望绍兴文化研究工程以此为良好基础,进一步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尤其是要关注运河在历史上的经济、社会、文化作用,以及它如何与浙江地域文化相互融合、影响,探究运河文化对当代浙江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特殊意义和非遗保护传承的全新模式,为涵养自信自强、创新创造的文化品格,提供更多文化符号和具象实证。

二是守正创新续写新篇,推出精彩纷呈的精品佳作。《浙东运河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对浙东运河作了全面系统研究,充分展示了浙东运河的运河文化、商贸文化、海洋文化等优势文化资源,是一套百科全书式的成果。丛书还突破了以往运河研究的薄弱环节,注重浙东运河地区在“显学”江南区域史研究中薄弱的问题,推进多学科、考古、旅游等方面的研究,有不少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新观点。波光云影、千帆过尽的大运河,孕育出多姿多彩的漕运文化、非遗文化、戏曲文化、美食文化等,联通着不同的特色风情、地域文化乃至中外文化。绍兴文化研究工程继续深挖、全面梳理大运河特别是浙东运河沿线文化资源,加强顶层设计、战略布局,整合市内外、省内外优势研究资源,系统研究大运河文化带和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等地域文化带的时空交集、历史交集和文化会通,加强运河非遗文化的抢救性挖掘等,有效集成大禹文化、诗路文化、黄酒文化、书法文化等,推出更多经典、精彩的大运河文化标识性研究成果,打造有全国及至世界影响的运河文化研究高地。

三是注重开放强化合作,一体推进运河文化的研究推广。大运河地跨8个省市,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运河文化要实现研究成果“出彩”、文化影响“出圈”,就需要整合运河沿线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特色资源,实现平台共建、(研究)项目共谋、资源共享、品牌共塑。同时,要借助AI赋能、传媒催新,搭建大运河文化宣传推广平台,通过“大家写小书”等,推进公共文化和宣传体系建设,推出一批可听、可视、可读、可体验的产品,打造更多大运河文化研究IP,让经典文脉引领文化传播、助力时尚生活。

最后,祝《浙东运河文化研究》系列丛书赠书活动圆满成功!祝各位专家学者事业精进、平安顺遂!谢谢大家!

编辑:程雪婷

审核:戴秀丽

总期:第815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