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一方面军是红军的三大主力部队之一,正式成立于1930年8月,由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合编而成。在组成红一方面军的两个军团当中,红一军团也是成立于1930年,是由红四军(井冈山红四军)、红六军(后改成红三军)以及红十二军组成。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就曾在红一军团战斗过,而且他还曾担任红一军团参谋长等职务,名叫陈奇涵。不过,在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期间,陈奇涵却因“左倾”错误的影响被撤销了职务。那么,陈奇涵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陈奇涵出生于1897年,江西兴国人,早年时期,他主要在家乡一带读书,1919年,陈奇涵考入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次年,他转入广州护国第二军讲武堂学习。毕业之后,陈奇涵返回江西进入赣军,担任了排长、连长、代理营长等职务。不过,在赣军期间,陈奇涵也见识了旧社会军阀的黑暗,不久后,因为对军阀不满,陈奇涵离开赣军,前往广州,加入了孙中山的部队。



1925年,陈奇涵进入黄埔军校,也是在黄埔军校期间,他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并加入了我党。入党之后,陈奇涵积极宣传我党的革命主张,尤其是1926年,他率领一批党员前往赣南一带,在赣南地区发动群众,建立基层组织,为后续的革命斗争做好了准备。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奇涵返回家乡一带,参与了赣南苏区的创建工作。期间,他领导根据地的军民进行游击斗争,配合主力红军作战。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后转战赣南,陈奇涵接应了红军主力,并奉毛主席的命令继续在赣南一带开展土地革命,壮大组织力量。



1930年,陈奇涵调任红四军参谋长,不久后,他又担任了红三军参谋长,并在1932年担任了红一军团参谋长,期间,他参与指挥了漳州、水口和乐安宜黄战役,为保卫与巩固中央根据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不过,中央苏区很快也受到了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作为王明的代理人,博古主持中央根据地工作期间不遗余力地推行王明的路线,使得很多优秀的干部受到冲击。

1933年,在“左倾”路线的影响下,陈奇涵被诬陷为“贪污”,并被撤销了职务。被撤职之后,他被调到军委武装动员部,成为一名普通的参谋。虽然身处逆境,但陈奇涵不计较个人得失,继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央苏区的反“围剿”出谋划策。



可惜的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被迫踏上长征之路。陈奇涵也以参谋的身份随军参加了长征,遵义会议后,“左倾”错误得到纠正,陈奇涵也恢复了名誉,后续他随军到达陕北,投身陕北根据地的建设当中。抗日战争时期,陈奇涵主要执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重任,他在清剿土匪、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抗战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陈奇涵前往东北,担任了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参谋长,率部参加了长春战役、辽沈战役等,为解放东北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东北解放后,陈奇涵随军南下,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军事审判庭庭长、军事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务,并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开国上将。1981年,陈奇涵因病去世,享年84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