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使海南成为太平洋战区的后勤补给基地,日本人于一九四二年五月起,集中侵琼部队,采取“扫荡”、“蚕食”等战术对琼崖独立支队及琼崖抗日根据地发动攻击。琼崖特委、独立总队在琼崖地区通过发动了伏击战、夜袭、麻雀战,以灵活的战术打击日本,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一九四二年九月十八日,独立总队在文昌公路竹崀桥伏击日军,不到二十分钟,就歼灭日军1个中队40多人,缴轻重机枪各1挺、掷弹筒1具、长短枪30余支及一批军用物资,有力打击日军嚣张气焰,鼓舞抗日军民士气,创造了琼崖抗战史上一个精彩的伏击战例。
九月初,琼文公路附近的民众向独立总队第二支队汇报:日本人一天在文昌、海口来回行驶两次,载着十多个日本人,配备了机关枪。第2支队支队长符振中、副队长覃威得此消息后,当即下令第一连排排长李贤祥率领部队进行侦查。
在出发之前,符振中和覃威再三强调:一定要弄清楚日本人的活动轨迹。李贤祥带领侦查队在琼文公路上连续十天的侦查,摸清了日军车辆的出动时间和数量,对琼文公路进行了全面的勘察,最终确定了竹崀桥的埋伏位置。此处南面距离文昌县城4公里,北面距离潭牛敌人阵地7公里,道路曲折,道路两侧树木葱郁,便于部队进行隐蔽、进攻和撤退。
覃威确定了埋伏的位置,便带着一队人,在现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考察,做到对这里的地形了如指掌,制定了进攻的计划。符振中和覃威两人向独立总队报告。队长冯白驹答应了,说:“竹崀桥虽与文昌、潭牛寨相距不远,一旦交战,敌人必能迅速支援。但也正因为如此,敌人想不到我们会在这里设下埋伏。这一战打得好,等于是虎口拔牙,对敌人的精神造成很大的心理上的压力,对我们的政治和军事都有很大的帮助。”
符振中回到营地后,决定让第一大队第二大队第四连和驳壳枪连共同担任伏击任务,副队长覃威指挥。
覃威对作战任务做出了明确的部署:1连打第一辆汽车;2连在公路上布下地雷,随后与1连一起歼灭第一辆车;第3连和驳壳枪连攻击第二辆车辆;第4连控制了竹崀桥和竹崀溪,拦截文昌敌人的增援,并派出一队人马向潭牛进行警戒。部队在大路的西北方向依次展开。
九月十八日清晨,按照计划,游击队潜入埋伏地点。覃威逐一查看,又叮嘱了一遍,让他们安静,注意隐蔽。可是日上三竿仍不见敌人的影子,游击队的人都着急了,覃威心中也是忐忑不安,不过他还是保持镇定,低声嘱咐众人稍安勿躁。
到了正午时分,敌人的车队依然没有出现。是敌人的动向发生了变化,还是消息泄露了出去?覃威仔细回忆了一下,确认没有被发现,便命令原地吃饭,然后继续等待。
16时,覃威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决定,就算敌人不来,也要在日落之后撤退,以免敌人看出他们的意图,从而影响他们的行动。18时,正当所有人都认为日本军队不会出动时,文昌方向有汽车引擎的声音。覃威当即下令,做好迎战的准备。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盯着文昌。当日本人的汽车缓缓出现在拐角处时,游击队发现了八辆。覃威一愣,这么多人,要不要动手?战斗,敌人的实力过于强大,不能消灭;不打仗,军队靠近大路,很容易被发现。
眼看日本人的汽车快要开到竹崀桥的时候,覃威当机立断,下令让前面两辆车通过大桥,把第三辆车打停在桥头,挡住后面的车,堵住竹崀桥,并尽快解决掉前面两辆车的敌人。
第3辆日本汽车刚一登上大桥,第四连的火力就把它给打趴下了,把日本人的汽车和敌军给堵死了。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第一辆被埋在地雷里的敌军被打成了残废,游击队用机枪和步枪向前两辆车开火,存的人跳下车,缩进汽车底下和和路边的沟渠,两边的游击队用交叉火力压制住了他们,让他们无处可躲,无处可逃,只有垂死挣扎。
连串的手雷炸开,游击队迅速地冲上了道路,将剩下的敌人全部歼灭。这时,被卡在大桥南端的敌军已陆续下车,一面用机枪、掷弹筒支援桥北敌人,
面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涉水渡河,试图从后方包抄游击队。覃威见状,立即下令,对涉水而来的敌军进行猛烈射击,并下令部队快速撤退。夜幕降临,游击队不久就在黄昏的森林里消失了。桥南日寇涉溪至桥北处,生怕再次中了埋伏,不敢追赶,只得收起尸体,狼狈逃往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