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艺人罗小罗弹着吉他,在静安公园演出,周围挤满了专程前来的"粉丝"。 (受访者供图)
演出下午3点半开始,"内场"里圈位置提前两小时就被锁定,直播机位早早架起。66岁的邹叔不敢走远,在"粉丝群"看到偶像操作调音台的照片,就往现场赶,还是晚了,只能站第三排。马路对面的写字楼,赵小姐下了班就直穿过马路,看到演出已结束,顿足道:"下回什么时候来!"毫不夸张,当天的静安公园,街头艺人罗小罗是当之无愧的角儿。
2024年,上海街头艺人"持证上岗"整十年。
从枝丫蔓延的绿荫下,从恣意包容的街巷中,渐渐"长"出的新空间,成为承载和演绎公共文化、公共美育的新场域。越来越多市民以素人身份站上"舞台",找到了参与公共文化品质供给的"主场"。
愚园路上,在地艺术家、愚园路红色印迹宣讲团成员杨敏与法国友人马雨果相约,搜集保护建筑史料和文献,为Citywalk(城市漫步)注入新视角。在愚园路讲了8年,杨敏每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用自身的审美和见识萃取属于上海的特调。
"南昌路53号林风眠旧居,下午3点的阳光最好""隔壁邻居家里炸带鱼,香味一定会飘过来,要拿小碟子装两块"……南昌路上,素人导览黄伟约了老居民一起看画展,也顺便积累街区口述史,把永不拓宽小马路上的故事装进更多人的口袋和心里。
站上"舞台",成为主角,以文化人——经由一个个具象个体,一座城市的文化气韵和软实力变得鲜活可及。
梧桐树点缀下,南昌路上的上海科学会堂、林风眠旧居以及诸多人气小店都是Citywalk路线图上的"打卡点位",素人导览黄伟总是时不时地来到这些地方拍照并收集新鲜资讯,丰富自己的讲解内容。袁婧 摄
有故事的人怎么都动人
从静安公园走出的罗小罗,每次回这里演出,拖车要装200多斤设备:一对高品质音响、一个调音台、电瓶、逆变器。舞台,他亲手布置,大约花一个半小时,最后一步是戴耳返。"即便是街头的听众也有腔调、见过世面,‘捣糨糊’没法让他们共情。"
罗小罗抖音账号的粉丝超过145万。他常把街头演出做成短视频发在网上。每次处理音频就要花一两天。"我想要声音一出来就能抓住人心。"
62岁的庄阿姨就是来自短视频端的"铁粉"。每次线下演出,她都要拿着小板凳提前来抢座。在她眼里,从街头"长起来"的罗小罗,出名前后并无二致。"每次演出,他都会准备20多首歌曲,尽量不重复,是一种难得的亲切。"
不仅普通受众,饶是听过各种"天籁"的专业人士张錡,走过街头,仍被罗小罗的声音打动:"有故事的人,浅唱低吟,怎么都动人。"
这样一种动人和滋养是双向的。
"我不是为了谋生在街头献艺。"罗小罗说,"大冬天在街头唱几个小时,只因为喜欢,我想给城市带来一些美好的感受。市民们听得懂好音乐,值得我用心用情。"罗小罗是广西桂林人,在上海找到了那盏点亮自己的"灯"。
上海街头艺人持证机制始创于2014年10月。如今,缘起静安区的持证街头艺人群体,从首批8人发展为380多人的大团队,遍布于全市各区。
基于调研走访,张錡以市政协委员的身份,有了别样体察。他说,闹市街头延展出的这方舞台,打破了以往公共文化供给的规律和边界,一个更为开放的平台让表演者与受益者互为彼此,多元的形式触达更广泛群体,人心被温暖、向善、向美的感知感悟所打开。
这是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温情脉脉。
在南昌路Citywalk,素人导览黄伟会给游客介绍一家叫果之润的水果店。小店装修得颇有气质,像极了欧洲小集市。这是小马路上每天开门最早的小店,早上六七点水果就送到了。终年无休,子承父业。
"这是街区很有生命力、生活气息的细节。"黄伟自己就租住在南昌路49号,每天早上都会被窗外"咯吱咯吱"的声音唤醒。他说,这是老阿姨们推着三个轮子的小车起早买菜,小车与地面红砖发生共颤的声音。这些居住在里弄内的阿姨们不少是早年的知识分子,如今成了黄伟的朋友,为他补充关于街巷里弄的历史故事和细节,提供口述素材。
"林风眠先生吃西瓜的时候会倒上一点白兰地,这是法国人的做派。林先生说白兰地咖啡是皇家咖啡,白兰地西瓜就是皇家西瓜。"曾与林风眠做过邻居的老阿姨告诉他,这是大艺术家的小情调。
是生活者也是观察者
思南路至雁荡路段的南昌路全长不过350米,却集中了众多市级、区级文物保护点和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前两年,城市更新从街面推进至里弄深处,建筑细部都被认真推敲修缮,也入手改善老房居住条件。寸寸用心,把在地居民的获得感转化为一种参与街区保护的积极性,"南昌路的故事,我们也好讲一讲"。
黄伟就这样加入了街区组织的"瑞金Guide"志愿者团队。起初,他冲着49号的房型和林风眠旧居一模一样,想沉浸式复刻大师的生活,寻找大师的艺术灵感和街区的关联。结果,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因不能进旧居参观,而想到来黄伟的房子里看一看。人越来越多,他干脆把小院的铁门打开。人们坐在49号的院子里,对着53号的屋顶速写。于是,黄伟干脆把49号变成"林风眠的会客厅"。"有人甚至会特意选择下午3点多来,这是阳光照入室内的最佳时候。房间里放着林风眠最喜欢的作曲家德彪西的音乐,时光似乎凝结。"做志愿导览时,他时常想起这些瞬间。以至于讲解思南路时,他会给游客们放法国音乐家马斯奈的《沉思曲》——思南路的路名就源于这位音乐家。
"他们是生活者也是观察者。"张錡说,素人导览的视角一直在延展、故事始终在更新,他们各自的审美、角度,让Citywalk区别于机构讲解,有血有肉、姿态万方。
在有着百年历史传承的愚园路上,因独一无二的信息源,素人导览杨敏也小有名气。
住在这里,他每天要用六七种语言同邻居们打招呼。"宝藏"邻居们的回忆录让他的讲述有了更多细节。用人串联的建筑跳出历史记载的一板一眼,变得灵动。有一次走过愚园路1075号、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创办人陈光甫的故居,队伍里一名听众立即举手:"陈光甫曾是我爷爷的老板,我父亲知道更多关于他的故事。"这名听众是归国华侨,杨敏欣喜,马上把他纳入里弄故事的"共创朋友圈"。
这个"共创朋友圈"还在不断变大,最近杨敏与马雨果寻访了一些与"梧桐区"有交集的外籍人士及后人,试图用新的视角钩沉更多史料。杨敏探索开发过金融、医学、文学、音乐、绘画、女性、伉俪、电影等十几类"建筑可阅读"模式,这一回,他想寻找上海开放包容的细节。"这就好比老母鸡汤里加白兰地。在上海,老母鸡汤被改良了,但它符合白肉配白酒的西方礼仪。味道到底如何,需要通过多方视角一起探索研究。"
谁来给他们亮一盏灯
高品质的公共文化供给,需要引导,更需要共创——当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动人的故事站上城市公共文化的舞台,谁来给他们亮一盏灯?
比如,在街头艺术的土壤中,罗小罗能否复刻?
经纪人周虎想得明白:"既然市民喜欢,罗小罗就应该始终扎根百姓,唱给喜欢他的人听。我们尽力帮他嫁接更优质资源,把他推上更大的舞台。"
今年,罗小罗在上海艺海剧院、美琪大戏院、浙江杭州大剧院、江苏镇江西津音乐厅等举办了个人音乐会。明年1月,他将邀请一支由视障青年组成的"不靠谱"盲人乐队,参加他的新年音乐会。市场运作,让他的平台逐渐被打开。
同样,黄伟在南昌路上新近注册了一个文化公司,承接企业的Citywalk"自我造血"。"如何进入名人旧居,是Citywalk进一步发展要考虑的问题。"他说,建筑需要沉浸式感受,走马观花体验会逊色很多。对于志愿加入Citywalk的素人导览,中心城区相关街道也合力搭平台、共享资源。杨敏在愚园路红色印迹宣讲团受过培训。瑞金二路街道也为素人导览们提供资料、专业讲解培训等。
能否有更多机制上的支撑?
最先"孵化"出持证街头艺人的静安区,起步之初就有市演出行业协会与属地共同探索城市街艺演出的管理模式。如今,市演出行业协会与沪上各区及部门携手联动,形成由文化部门牵头,城管、绿化、公安、交通等10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工作组,提升管理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调研中,张錡发现,街头艺人群体也在发生变化,变得更年轻、更专业,团队中90后成为主体,大专以上学历者过半。如何让他们持续保持对演出的热情成为更现实的探讨。
此外,一些区级公共艺术场馆,也开始探索为素人作品办展,开发联名文创等……种种尝试都让张錡畅想:能否挖掘更多样本,探索相关扶持机制,让"草根"不"草台",也让更多普通人能充分融入公共文化建设的新场域,发光发热。
百花齐放,需要各方都勇敢往前跨一步。
作者:苏展
文:苏展 图:袁婧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顾一琼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