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结尾。
12月10日,一段关于一个十几岁的留守男孩生前最后时刻的视频被公开。
他的母亲向大家透露。
“他是我们三个孩子中最懂事的一个。”
然而,他每天独自吃饭、独自睡觉。
在日复一日的孤独中,他的心理承受力已经被寂寞和孤独击垮。
正是因为他的懂事,他在离开之前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
生前监控记录下了他日常的艰辛和心酸。
他最后联系的人并不是他一直牵挂的母亲。
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
这个男孩究竟经历了什么?
王伟生前录像曝光,最后一个联系人是他的老师
“对不起老师,我不会再回学校了。老师,谢谢您,我只是真的有点累了。我走了,希望有缘再见。”
男孩的名字叫王伟,来自贵州。
他在世时最后联系的人是他的老师。
老师敏锐地感觉到事情不对劲。
立即让他给自己打电话,不要做傻事。
那一天是2024年11月20日。
他发消息给妈妈,让妈妈替他请病假。
他说要去医院检查身体,第二天早上会回学校。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一次的离校竟然成了永别。
王伟请假后,他的老师特意发消息关心他。
可能是知道他是留守儿童的身份。
老师希望他能调整好状态后回学校。
但他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他说自己只是想去后山玩。
然而,监控录像揭示了他的无助。
视频拍摄于11月21日早上八点左右。
他背着书包从外面走进院子,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
他进屋没多久就背着书包离开了。
视频到此结束,但王伟妈妈的痛苦才刚刚开始。
他们家有三个孩子。
他是中间的那个,上面有一个姐姐。
但只有他被留在了老家。
没有家人的陪伴,除了上学时有同学和老师陪伴外。
其他时间他都是独自一人度过。
屋子里空荡荡的,静悄悄的。
“懂事的孩子往往没有糖果吃。”
他总是报喜不报忧。
学习成绩优异,经常在班级中名列前茅,甚至在全校排名第五。
他本应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但却被孤独感彻底击败了。
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类需要交流、沟通,需要感受到爱与关怀。
留学生因为语言不通,需要很长时间适应国外生活。
更何况是一个没有倾诉对象的孩子呢?
不过,他的母亲已经深感后悔。
她觉得不应该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
但现在已经无法挽回。
至此,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发生了。
网友们对此事发表了各种看法。
网友们的评论
有网友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认为“他只是个孩子,看着他孤单的背影,真是可怜,需要独自面对残酷的生活。”
也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小时候也是留守儿童,每天放学回家五点就上床睡觉了。因为夜里害怕,就用被子裹住自己,天亮了才敢探头。最喜欢下雨天,因为不会有小偷。”
有人认为王伟的家长偏心。
三个孩子要么都带走,要么都留下。
带走两个,留他一个,会让他感到不安全。
觉得自己不被爱。
再加上他正处于高中阶段。
关键的三年,他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也有人认为他的父母不够关心他。
他走之前和老师告别,说明老师比父母更关心他。
作为三胎家庭的父母,并没有做到公平对待每个孩子。
他的妈妈在评论区回复网友,解释为什么不带他。
是因为孩子爸爸不同意带他。
不过孩子爸爸目前没有发表任何言论,网友无法判断事情的真相。
但有人认为,越听话的孩子,思想问题可能越严重。
长期压抑下,很容易积累成心理疾病。
而所有事情都憋在心里,无人倾诉。
“心灵上的孤独才是最可怕的。”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8月18日,《2023乡村发展报告》发布。
报告显示,去年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已降至902万人。
仅从数据上看,这个数字依然庞大。
但这还是在城镇化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完善的情况下。
留守儿童问题得到缓解后的结果。
据悉,2012年我国留守儿童数量高达2200万人。
现在看来,社会在进步,留守儿童的情况也在逐渐改善。
但由于孩子们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
和父母见上一面成了他们难以实现的愿望。
因为与父母分离,长期缺乏关爱。
他们或多或少都有心理上的问题。
“我和父母仿佛是陌生人。”
心理咨询师经常听到这样的描述。
去年9月,林林(化名)打电话向心理咨询师张恒荣求助。
她每年和父母见面的机会只有一次。
把他们当亲人总会感觉有些别扭。
只好把他们看作是陌生人,才能正常交流、沟通。
虽然她很在乎父母。
想和他们聊聊家常、开开玩笑,但不知道如何靠近。
父母长时间缺席孩子的生活。
导致孩子经常怀疑自己,不确定父母是否爱自己。
担心自己说的话会不会疏离彼此之间的关系。
导致他们不敢沟通、不愿沟通。
这种情况在留守儿童群体中非常常见。
虽然爷爷奶奶和父母为孩子们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觉得孩子能吃饱、有学上就行。
但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却常常被忽视。
长期下去,孩子们会出现自卑、孤单、社交关系脆弱等问题。
导致他们无法融入集体生活。
或者孩子会产生叛逆、逆反心理。
和父母对着干。
亦或是沉迷游戏无法自拔。
这些都是留守儿童面临的常见心理问题。
很多时候,孩子们觉得心理疾病很难说出口。
担心自己是不是有点矫情。
这时候我们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
告诉他们可以难过和委屈可以说出口。
而且,各省青少年服务中心开放了24小时咨询热线。
贵州12355青少年服务台于2005年成立。
有5名专职工作人员。
60多名心理、法律咨询师志愿者。
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24小时在线。
有4位接线员轮班值守。
越来越多的孩子意识到可以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2023年1-11月,有9770通求助电话被拨打。
接通率100%。
干预处置危机个案43起。
让青少年知道自己被关爱,树立自信心。
此外,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可以从“心”开始关爱自己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干预措施
调查结果表明,父母的陪伴缺失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来源。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要。
良好的亲子关系下,孩子会成长的更自信、乐观。
但父母若不是万不得已,不会愿意把孩子留在家里。
成年人也有身不由己的时候。
既想好好陪伴孩子,又想出门挣钱给孩子提供更富足的生活。
不管父母选择了哪种,孩子的心理健康都需要关注。
父母在离家工作前可以和孩子商量下这个问题。
孩子都是有自己思想的。
被动接受远远没有主动告知、商量后效果好。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被尊重,自然接受度会高不会那么孤独、没安全感。
另外一点,在亲子关系中的称呼可以有趣、多样化一些。
有网友偶然听到身边的女孩称呼她的妈妈为“母后大人”。
因为漏接了妈妈的几个电话。
她一边拨电话,一边说着“完了完了,母后大人该着急了。”
她的母亲不是喊她女儿,名字之类的。
而是叫她“大宝贝、小皮猴”等等。
有时候,孩子可能会害羞,不好意思开玩笑。
父母可以充当那个引导者。
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亲密。
还可以经常和孩子打电话聊聊家常、八卦、谈谈理想。
虽然相隔万里,多了解彼此可以有效培养爱意。
结语
王伟的悲剧给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敲响了警钟。
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经常和孩子电话、视频聊天。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源:
信源①——抖音——看半岛
信源②——2023-12-12——中国网——“我和父母仿佛是陌生人”,留守儿童心理困境何解?
信源③——2022-02-21——健康沈阳——健康科普堂 | 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