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张松涛 通讯员 刘红雷

数字检察是时代赋予检察机关的重大课题,其根本是赋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促进检察办案更加公正、检察服务更加精准。今年以来,清丰县检察院以开展“高质效检察管理年”为契机,持续深化数字检察战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坚持建设与应用并重,清丰县检察院自主研发了“民事驳回执行类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并在省院平台上架推广。同时,积极应用最高检平台上的35个模型,覆盖“四大检察”业务领域,织就了一张数据密织的监督网络。截至目前,已获取数据2万余条,产生线索1200余条,成案26件,监督办案质效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筑基固本,强化数字检察的坚实保障

首先,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数字检察的强大合力。院党组始终将推进数字检察工作置于战略高度,多次召开党组会、部门负责人会、跨部门检察官联席会等,深入研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应用工作,精心布局,周密部署。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学习交流等活动,全院干警对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认识不断加深,理解日益透彻,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

其次,健全组织保障,构建数字检察的坚强后盾。成立由检察长亲自挂帅,分管领导主抓,技术及业务骨干强力支撑的数字办公室,形成了“党组抓总、部门主导、专班攻坚”的工作格局。对各业务部门应用的法律监督模型进行台账式管理。通过及时全面掌握模型的应用情况和效果,有效解决数据要素调取不全等各类问题16个,切实提升了模型的应用率,为数字检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再次,完善考核机制,激发数字检察的内生动力。建立周通报、月讲评、季调度动态管理机制,将数字检察工作成效纳入检察业务绩效考核体系中,犹如一把无形的尺子,量出了工作的成效,也量出了干警的责任心。通过加强对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工作的考核和评估,层层压实责任,持续传导压力,激发了全院干警投身数字检察工作的热情和干劲。

二、聚合力量,探索数字检察的创新路径

一是明确内部分工,打造数据共享的畅通渠道。通过明确技术部门、案管部门、业务部门的职责分工,有效避免了数据匮乏、重复获取、管理混乱等问题。技术部门犹如数据的守护者,负责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案管部门则像数据的搬运工,负责案件管理和数据提取;业务部门则如同数据的运用者,负责具体案件的办理和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三者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共同构建了数据共享的畅通渠道。

二是深挖数据富矿,激活检察工作的内生动力。强化检察内生数据的深度应用,用好用足检察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建立数据联络员制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提取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积极与公安局、法院、司法局、税务局等8个部门建立常态化数据资源共享,拓宽了数据汇聚的渠道,为数字检察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三是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模型应用的实战能力。组织3次专题培训,指定2名技术骨干分包5个业务部门,开展模型应用“一对一”指导,犹如两位技艺高超的工匠,精心打磨着每一件作品。通过统一汇聚内外部数据,清洗数据、运行模型、推送线索,推动了更多线索成案,为数字检察工作注入了强大的技术动力。

三、注重实效,释放数字检察的无限潜能

一是聚焦“服务大局”,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紧扣服务大局的热点焦点,推动模型覆盖生态环境、医疗保险、市场主体监管、退役军人、未成年人保护等多个领域。通过数字检察的精准监督,助力提升了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二是聚焦“监督办案”,促进侦查活动规范性。面对办案中发现的部分侦查活动中无见证人、见证人不规范的程序违法事项,清丰县检察院及时应用“侦查活动见证人不符合条件法律模型”数字模型,犹如一把利剑,直刺违法行为的要害。通过挖掘线索15条,并通过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促进了公安机关提升侦查活动规范性,为司法公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是聚焦“检护民生”,守护高龄津贴的温暖阳光。积极应用“高龄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公益诉讼监督模型”,对各乡镇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发放情况进行对比筛查。通过初步筛查出违规发放高龄津贴60人、应申领未申领高龄津贴6000余人,清丰县检察院及时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发放高龄津贴,追缴并上报国库29350元,新增符合领取高龄津贴80岁以上老人1073人。这一举措不仅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也彰显了检察机关的为民情怀和担当精神。

清丰县检察院在数字检察的征途上,以高水平管理为引领,以大数据赋能为驱动,不断探索创新路径,注重实效发挥,为提升检察工作质效、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

审核:张松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