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近山

1915年10月29日一个寒秋的日子,湖北黄安县(今红安)桃花区(今高桥镇)程河村许家湾迎来了一名新生儿,他就是后来的革命英雄——王近山。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童年生活饱受困苦的磨砺。幼年失母,父亲操持一家生计,他很小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担。8岁时王近山开始给地主放牛,为了贴补家用,他常常在田间地头奔忙;到了13岁他更是被迫给地主当长工,幼小的肩膀上扛起了沉重的生活负担。



李德生

1930年6月不满15岁的王近山毅然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一军第一师第三团第五连的一名战士。在这支以穷苦百姓为主力的队伍中,他找到了奋斗的方向。凭借着灵活的头脑和过人的胆识,王近山迅速脱颖而出。同年9月他被调至第三团机枪连担任通讯员,并在当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年仅15岁的他,就在一场殊死搏斗中展现出惊人的英勇。在一次战斗中,他与一个高大强壮的国民党士兵狭路相逢。尽管个头瘦小,但王近山毫不退缩,冲上去拼死厮杀。他咬紧牙关,与敌人纠缠在一起,用尽全力搏斗。即使头部被石块戳出一个洞,他依然不肯放弃,甚至用牙咬住敌人不松口。最终他拖着重伤之躯,将敌人抱住一同滚下悬崖。敌人当场身亡,而他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个事件成为他军旅生涯的传奇之一,从此“王疯子”的名号不胫而走。



陈赓

随着革命事业的不断深入,王近山从一名普通战士逐步成长为指挥官。他历任红4军第10师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后又担任红31军第93师师长。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中,他以骁勇善战而闻名。

王近山是战场上的猛将,更是充满智慧的指挥官。在一次艰苦的战斗中,他率领部队利用复杂的地形埋伏敌人。尽管敌军数量远超己方,他通过精密的部署和突袭战术,让敌军大乱阵脚,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他身先士卒,舍生忘死,总是冲在队伍的最前面,激励着战士们勇往直前。



徐向前

王近山的“疯”并非狂妄,而是他对战斗的极致投入和对胜利的无比渴望。他一次次带领部队走出困境,为革命事业书写了无数壮丽篇章。但他“疯子”的外号,也掩盖了他内心细腻的一面。战后,他常常安慰那些失去战友的士兵,鼓励大家化悲痛为力量,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

一次战斗中,王近山的头部受了重伤,血流如注。当战士们合力将他抬离前线准备送往后方治疗时,突如其来的敌情又将战场推向了新一轮激烈交锋。这时,徐向前在前线巡视,环顾四周未见到王近山,便大声询问他的下落。



徐向前

王近山听到自己的名字,顾不上头上的伤痛,强忍着剧烈的疼痛,竟然命令身边的战士立刻将他送回战场。他的决心让人动容,战士们无奈之下只好遵从。就在重新投入战斗后不久,他再次负伤,但他却依旧坚持战斗到最后,直到彻底稳住局面才肯撤离。这种拼命三郎的作风,既让战友佩服,也让上级头疼不已。

正是由于王近山多次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他身上的伤痕几乎难以计数。陈赓旅长对此非常担忧,因为一个指挥员如果在战斗中倒下,威胁个人安全,会让整个战斗部署陷入混乱。陈赓对此既心痛又无奈,几次严厉劝说无果后,便想出一个独特的办法:为王近山身边安排六七名警卫员,任务只有一个——不论战场多紧急,都要死死地拦住王近山,防止他轻易上前线冲锋。



陈赓

这群警卫员都是精挑细选的战士,个个强壮有力。他们需要面对敌军的威胁,还要随时随地应付王近山的“疯劲”。每当王近山想冲锋时,这些警卫员就连拉带拽,有时甚至不惜强行将他按倒在地。战斗间隙,王近山急得直骂人,甚至又踢又咬,但警卫员们对他的行为毫不退缩,硬是用人多势众将他牢牢压制。尽管心有不甘,王近山最终也不得不服从。

一天徐向前来到前线视察,远远看到王近山身后跟着六七个警卫员,这样的阵仗让他感到极为不满。就连陈赓身边也只有两名警卫员,王近山作为副团长,为何搞出这么大的“排场”?一时间,徐向前怒火中烧,冷着脸严厉斥责道:“好你个王近山,架子越来越大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听到这番批评,王近山顿感冤枉,连忙为自己辩解。他解释说:“这可不是我的主意啊!这些人都是陈赓旅长派来的,您不知道,他们是专门‘看着’我的!”面对徐向前的不解,王近山把其中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陈旅长怕我上战场时太拼命,所以特意让他们随时拦着我!”

听完这番话,徐向前的脸色缓和了许多。他理解了陈赓的良苦用心,也对王近山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开导:“王疯子,现在你可不是普通的战士了,而是团级指挥员。你的任务是指挥,而不是冲锋陷阵。万一你出了事,谁来带领部队打仗?你可得好好改改你的脾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近山的负伤是在战场上留下痕迹,也一度让他陷入深深的自责。有一次,他在战斗中右大腿骨折,被紧急送往医院。伤病折磨着他,更让他担心的是,自己的伤势是否会让他无法继续上战场。当邓小平前来看望他时,王近山满脸泪水,带着深深的不安说道:“完了,我这辈子恐怕不能再打仗了。我除了打仗什么也不会,这可怎么办啊!

邓小平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他:“没事,会好的。你啊,真是个‘疯子’!”这一句调侃平复了王近山的情绪,让他更加坚定了早日康复、重返战场的决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军为巩固在华北地区的占领,调集三万大军对我军晋东南根据地发起了“九路围攻”。面对敌军的猛烈进攻,刘伯承决定在长乐村设伏,对敌人进行一次狠狠的打击。经过多方商议,最终决定采取内线牵制与外线追击结合的作战方式。内线部队负责与敌人周旋、消耗敌军,而外线部队则负责伺机歼灭溃逃之敌。

陈赓将任务下派到各团,韩先楚带领六八九团负责内线阻击,而七七二团则由团长叶成焕和副团长王近山负责外线追击。战斗刚一打响,王近山就如离弦之箭般冲向前线,耳边炮火轰鸣,他却毫不在意,一心追击敌人。数小时的恶战让敌我双方伤亡惨重,敌军不得不向总部请求增援。眼见局势不利,陈赓果断命令部队撤退,并指派七七二团断后。



叶成焕

撤退途中,叶成焕突发肺病,吐血不止,陈赓本想让他随部队一同撤离,但叶成焕坚持留下掩护。陈赓只能让王近山协助叶成焕,并再三叮嘱务必确保安全撤离。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计划:叶成焕被敌军流弹击中,当场牺牲。眼见团长阵亡,王近山悲愤交加,毅然带领战士们杀回敌阵为叶成焕复仇,惨烈的冲锋让七七二团几乎全军覆没。

事后,陈赓得知情况,痛心疾首地训斥王近山:“作为指挥员,你需要对战士的生命负责!你今天犯的错误,差点让整个七七二团覆灭!”陷入深深自责的王近山一时难以从战友牺牲的阴影中走出。



王近山

为了遏制王近山的“鲁莽病”,陈赓特意为他安排了六名警卫员,职责只有一个:战场上绝不允许他冲锋陷阵。起初,王近山对这些警卫员的存在感到极为不满,认为这是对他的能力的怀疑。而陈赓直言:“他们不是保护你,而是看住你,免得你胡来!”

尽管警卫员的强制约束暂时缓解了问题,但陈赓意识到,要彻底让王近山改变,必须求助于他内心真正敬重的人——徐向前。徐向前在得知情况后,严厉训斥王近山:“陈赓救了你一命,而不是害了你!如果你再不改,回去当班长去,随你怎么冲!”徐向前的训诫让王近山彻底警醒,他当即表态:“以后一定听话,再不鲁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后来的战斗中,王近山开始注重谋略,不再一味逞勇。他带领部队多次巧妙伏击敌军,展现出非凡的指挥才能。战友们惊讶于他的变化,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徐向前的崇敬。

王近山回忆起刚参军时的日子,当时的红军条件艰苦,他第一天入伍就被派往前线,班长和连长相继牺牲,他被紧急提拔为连长。面对战场的惨烈与生死,他一度萌生退意。但徐向前通过亲自与战士们并肩作战,极大地鼓舞了王近山的斗志。从那时起,他对徐向前有了深深的敬佩,誓言以实际行动回报首长的信任。



刘伯承

在一次“反六路围攻”中,王近山带领二十八团几乎孤军作战,整团近乎全灭,但他带领仅剩的十几名战士以大无畏的精神杀入敌阵,竟然以少胜多,击溃了敌人整整一个旅。战后徐向前亲自表扬他:“你是一个英勇顽强的战士,我为你感到骄傲!”

王近山从鲁莽“疯子”到成熟将领的转变,是他血与火中的成长。他的勇猛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和一种对革命事业的赤诚追求。在经历了无数次挫折和自我反思后,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骁勇善战的将军,为中国革命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参考资料:

1. 《徐向前》——人民网

2. 《王近山》——人民网

3. 《叶成焕》——共产党员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