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午后,在大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虎头鞋、帽传统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马巨的工作室,一屋子色彩斑斓、造型生动的虎头鞋、帽和布老虎点亮了整个空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马巨正聚精会神地为一双虎头鞋绣虎脸,这位身材娇小的老人,飞针走线的动作精确而有力,每一件作品都透露出匠心独运。

“忘了手艺,就是忘了奶奶”

72岁的马巨穿着粉色绣着大花的传统满族服装,粉色的鲜亮与银白的发色形成鲜明对比。一问才知道,这件衣服是马巨的奶奶亲手为她缝制的,奶奶是满族人,这件衣服承载着对奶奶的深厚回忆,陪伴着马巨从青年到老年,就如同奶奶留下的手艺,陪伴了马巨一生。

据马巨介绍,她的祖辈是宫廷的绣娘,将描龙绣凤的技艺传给了她的奶奶,马巨从四五岁开始就跟着奶奶做针线活。“奶奶主要做婴幼儿穿的服装鞋帽,婚礼服饰等,谁家生宝宝、办喜事都找她定做。”在马巨的工作室里,展示着奶奶给她做的虎头鞋,给她和姑姑做的嫁衣,针法细腻、图案精致,在时光的洗礼下依然散发着手工服饰的独特魅力。“从1岁到10岁,每年奶奶都会给我做一套虎头鞋、帽,过生日时,还会把虎头鞋、帽摆放在桌子上。”据介绍,虎头鞋、帽因以老虎为造型而得名。人们认为老虎威风凛凛,可镇万兽,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幼童一岁左右,正是他们跃跃欲试、想要学走路的时期,此时父母给孩子穿上虎头鞋,不仅便于练习走路,也寄予了对孩子健康成长、强壮勇敢的期望。虎头帽除了具有防寒保暖的功能外,小孩戴上后显得虎头虎脑、憨态可掬,传递着希望孩子能够生龙活虎的美好祝福。

奶奶对马巨的教育很严格,干活时如果因为说话而停下活计,奶奶就会拍一下她的手。就这样,手工缝纫和刺绣对马巨来说已经变成了肌肉记忆,在与记者聊天的过程中,马巨仍能准确地飞针走线,彩色的绣线随着她的节奏跳跃着,一个生动的虎脸逐渐显现。“我奶奶曾对我说,‘忘了手艺,就是忘了奶奶’,所以我这么多年,从来没放下过针线。”马巨说道。


一针一线都蕴含着传统文化内涵

在工作室内,记者看到的虎头鞋、帽花样繁多、做工精细,而且每一个部分都有讲究。马巨拿起一双虎头鞋向记者介绍,一双精心制作的虎头鞋,不仅承载着对孩子的美好祝愿,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虎头鞋帽的制作中,虎脸的设计占据了核心地位。虎眼的设计尤为讲究,两颗炯炯有神的眼眸与周围精致的手绣花纹相得益彰,巧妙地构成鱼形图案,象征着富裕。单独观赏虎眼,又似两条对称的鱼,独具特色。夸张的虎嘴设计,象征着“大嘴吃四方”,祝福孩子将来能言善辩,广结良缘。而虎须被巧妙地设计成扫帚形状,寓意着扫除一切不幸与灾难,祝愿孩子无病无灾。

相较于小巧的虎头鞋,虎头帽的设计有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允许更为立体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比如,帽子上装饰“牛角”,寓意坚韧与力量;缝上“马鼻子”,祝福孩子如骏马般矫健敏捷;帽带如一条“小尾巴”,拴着南瓜、桃子、石榴等吉祥物,各有美好寓意。虎头鞋的鞋面和虎头帽的面料除了颜色鲜艳外,还常选用带有牡丹等吉祥图案的布料,以突出喜庆的氛围。

精致的作品制作工艺往往也复杂,想要做出一双完整的虎头鞋,至少需要经过打袼褙、剪样、纳鞋底、做鞋帮、绣虎脸、上鞋帮等22道工序;虎头帽制作流程则包括下样子、裁布料、绣虎脸、掩帽边等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考验着手艺人的匠心。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马巨无需画图,信手就能剪出虎头鞋各个部分的纸样;在十几层布上剪图案,她能确保每个图案几乎一模一样;她还能灵活运用打籽绣、掺针绣、剪纸绣等多种刺绣工艺,确保图案整齐美观。一双虎头鞋的制作周期往往需要十几天。


小小虎头鞋藏着大“讲究”

鞋上的四根鞋带象征着家族的延续和代代相传的期望。

鞋后跟处缝着箭头形状的布片和铃铛,寓意扎根于世,稳步前行;孩子每走一步,铃铛的清脆声响不仅提醒着大人孩子的位置,也祝福着孩子能够耳听八方。

鞋底上绣制的鱼纹和“福”字,寓意着年年有余,生活富足;一圈梅花图案则代表着坚韧、纯洁和美好。


在技艺传承中践行家训

祖辈传下来的,不仅有精湛的手艺,还有“艺不压身,德行天下”的家训,马巨有一个装有刺绣图样的收纳盒,上面有手写的“德”字,这是祖传下来的,提醒马巨要以德为先。这样的家训引导马巨成为一个懂感恩、知回报的人。

马巨父母去世早,5岁时便离开河南老家,随姑父、姑姑、奶奶来到大连营城子生活。长大后进入国有企业工作,1985年,马巨和货车司机宋承林结婚,此后的20年里,她经历了丈夫车祸受伤、离世、自己下岗等诸多坎坷。她摆摊卖过菜,在0.9米宽、10米长的简易房里开过食杂店,白天卖货,晚上点灯熬油地赶手工活,回首人生至暗时刻,她却能找到无数暖心的故事——在服装厂工作的工友把做衣服剩下的边角余料给她,大小正好够做虎头鞋的虎脸;邻居知道她的不易,时常照顾她的生意。“甘井子区工商部门免费给我办了营业执照,没有椒金山街道的帮助支持,就没有我的食杂店。”用马巨的话来说,别人对她的帮助,是说也说不完的。就这样,马巨辛苦谋生供养女儿读书,最终培养出一名北京大学的研究生。

近些年,随着生活条件逐渐好转,马巨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2008年,她将自己用4年时间手绣出的长20米、宽0.8米的奥运长卷“万里长城图”无偿捐献给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为了传承非遗,马巨将家族手艺毫无保留地免费传授给他人,已有两名徒弟大学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

2015年5月,去辽宁工业展览馆参展期间,从辽宁省妇联得知朝阳北票市有个村子需要帮助,当月她就带着一箱绣花线、一箱布料还有大连的特产,自掏路费赶了过去,教当地的妇女做虎头鞋、帽,布老虎等手工艺品,那一年她去了三趟。“大家学习热情特别高,炕上坐得满满当当的,晚上做到11点还不走。”马巨家里,有两大箱布老虎,都是近期从村民手中收购的。

全新工作室成为非遗传承新阵地“妈妈经常说,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她一门心思想把手艺发扬光大,我也想帮妈妈完成心愿。”马巨的女儿宋玲说道。2017年,虎头鞋、帽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大连市级非遗项目。2022年,宋玲放弃了在北京的工作,回大连跟母亲共同致力于非遗传承。如今,进社区、进学校教授虎头鞋、帽制作技艺的工作几乎全由宋玲独立完成。她和母亲一样,从四五岁就开始学缝纫、刺绣了。

今年11月,在宋玲的支持下,马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不仅居住条件改善了,还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这里将设展示区、教学区、直播区,宋玲的设想是,既要“走出去”,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传授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艺,也要“请进来”,邀请社区居民、大学生等群体来工作室参观学习,对于农村居民制作的产品,将探索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销售。“现在我们正在进行产品的批量生产、包装盒定制、品牌开发等工作。”宋玲向记者展示了新开发的虎脸图案,根据福、禄、贵、康、宁、喜、寿、富不同主题设计,运用梅花、蝙蝠、葫芦、元宝等图案,带有浓浓的中国风,也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很多传统图案都具有美好的寓意,能用虎头鞋、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件很美好的事。”宋玲说道。

采访当天,马巨手里正在制作的虎头鞋,其实是她已故姑姑未做完的作品,这次搬家被意外翻了出来,布料的颜色已不再明亮,但马巨仍想把这双鞋做完,与她所做的传承工作一样,都是在完成长辈们的心愿。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黄凤桐 首席摄影记者周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