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与读库,
观察时代,回归生活
《三联生活周刊》是谁?
一本温暖了国人近30年的读物。在机场书店接连关门的今天,三联却几次卖到脱销。
王朔、王小波、朱德庸,这些如今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专栏的常客。
董卿说:“《三联生活周刊》我订了十年。”
作为最受尊敬的周刊品牌之一,它上榜Flipboard红板报「读者最爱」的理由令很多人心生共鸣:
三联关注每个人最关心的问题。
从“小学生如何社交”到“18岁如何成人”,从“高考:如何重回文理分科?”到“母女关系”,帮你发现未曾被点出的问题,为你提供看问题的高阶视角,助你做出明智的调整与决策。
《读库》是谁?
一本连续出版了近20年的Mook(介于杂志与书籍之间的“杂志书”)。豆瓣均分8.1,兼具杂志的广博,与书籍的深度,是城市中产喜爱的家庭读物,也是你相逢恨晚的「手边书」。
三联×读库:今日有大事发生!
三联中读
2024年11月01日 21:01 北京 1人
▼三联×读库联合征订,正式开启!▼
21世纪初,一本名为《记忆碎片》的书横空出世,腰封上赫然印着: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那年头,一个偏远小城的路边书摊上摆的可能都是《快乐的哲学》;那年头,学生可以在深夜踹开老师的门,就因为看了一本书激动得睡不着觉。
“那年头,理想主义还有很大市场。那年头,海子可以从南走到北,又从北走到黑。
“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读书,有大把的书可以读。平展的页面,整齐的切割,把鼻子凑近,嗅一下诱人的芳香。你怎能不幸福得直哼哼?”
那是一个阅读的黄金时代,文学、哲学的光芒璀璨耀眼。许多里程碑式的事件,自此发生。
90年代,伴随着城市改革,一批都市报开始崭露头角,媒体迎来蓬勃发展。1995年,《三联生活周刊》复刊,从诸多媒体中杀出重围,第一年就获8000多订户。
又10年过去,中国进入“全民博客”时代。2006年,一个叫张立宪的年轻人决定创办介于书和杂志之间的刊物,取意“阅读的仓库”,唤作《读库》。在还未上架电商的年份,第一期一炮而红。(这个叫张立宪的年轻人,正是开篇提到的《记忆碎片》的作者。)
《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当时间来到2024,回看过去,你会惊讶地发现:那个阅读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它留下的果实还熠熠生辉。
20年里,《读库》延续了“摆事实不讲道理”的方针,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至今已连续出了130余本。
30年间,《三联生活周刊》将新闻与文化紧密结合,始终保持对新观念、新潮流的敏锐洞察力,秉持“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理念,至今刊行1300余期。
今天,两家刊物向你发出联合订阅的邀请——
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和我们一起重新遁入阅读,拾取温润的读书情怀,获取持久的、思维激荡的愉悦。
▼点击下图,参与联合征订▼
我们为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限量加赠中国传统套色版画《三十六笺》,用花笺写信言事、题诗遣怀,彰显笺纸的华美特色与诗情画意。
三联与读库,
观察时代,回归生活
《三联生活周刊》是谁?
一本温暖了国人近30年的读物。在机场书店接连关门的今天,三联却几次卖到脱销。
王朔、王小波、朱德庸,这些如今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专栏的常客。
董卿说:“《三联生活周刊》我订了十年。”
作为最受尊敬的周刊品牌之一,它上榜Flipboard红板报「读者最爱」的理由令很多人心生共鸣:
三联关注每个人最关心的问题。
从“小学生如何社交”到“18岁如何成人”,从“高考:如何重回文理分科?”到“母女关系”,帮你发现未曾被点出的问题,为你提供看问题的高阶视角,助你做出明智的调整与决策。
三联为你创造一个难得的深度思考空间。
日常生活过于喧嚣,不如向植物学习,看一棵树、一朵云、一朵花,找寻自然的美好。生活充满琐碎,但不必获得琐碎。随三联去马王堆、古埃及、克孜尔,看看那些巧夺天工的奇迹。
一位10年的老读者说:
「这本杂志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我精神气质的塑造。我喜欢它的简练和深刻,审慎和优雅。我喜欢它高于时代流俗的复杂性,喜欢它的匠人态度和隐藏在这种态度下的改变世界的野心。」
在公众号后台,每天都会收到新老读者对三联「爱的表白」。
拥有三联,无须再费心为全家人寻找精神食粮,新闻热点、历史、艺术、文学、哲学、书评、思想、理财、消费、旅游、美食、健康、收藏,包罗万象。每周一期,满足大人与孩子的多种需求。
订阅「三联数字刊」后,可通过手机第一时间读到全年52期每周新刊。不方便阅读时(如开车、健身、做家务),还可畅听有声版。
更重要的是,你还能读到1995年至今——近30年来超过1300期的周刊典藏内容,相当于拥有了一座知识、文化、新闻的富矿。三联作为时代的记录者,其间有太多精彩供你重温、追忆。
家庭生活中有了三联“声”与“影”的双重参与,大人与孩子皆能从中学习新知、获得熏陶,实现全家人更有质量的成长。
《读库》是谁?
一本连续出版了近20年的Mook(介于杂志与书籍之间的“杂志书”)。豆瓣均分8.1,兼具杂志的广博,与书籍的深度,是城市中产喜爱的家庭读物,也是你相逢恨晚的「手边书」。
白岩松说,《读库》“读了你就不会后悔”。
在纸书与出版业被唱衰的年代,《读库》以一种温和低调的方式突围。不曾吆喝,已引得梁文道、陈晓卿等一批文化牛人自发安利;无意营销,却令不少读者从校园时代到成为职场中坚,一订就是十数年。
有一位读龄超过10年的订户说:
主编老六近乎偏执的“三有三不”原则——“有趣、有料、有种”“不遗余力、不计成本、不留遗憾”“成本没有上限,时间没有下限”,也让《读库》走过近二十年,成为出版界的奇迹。
当人们不由自主被卷入互联网直接粗暴的刺激,《读库》在关心500米以内的世界、身边真实的人:
《我在郑州跑代驾》:
「这个卷出天际的行业,不仅有明面上白热化的竞争,还有暗地里不可告人的手段。」
《二本学生毕业后》:
「从考上广东F学院的那一刻起,我就耻于公开自己二本学生的身份。」
添加:Leonardo20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