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余件珍贵影像资料、五十余件珍贵文物档案,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跟着京剧一代宗师周信芳的脚步走南闯北,从拜师学艺到自成一派,再到流芳百世,一睹他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振奋人心的艺术人生。
2025年1月适逢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诞辰130周年。12月11日下午,“与时麒鸣——纪念周信芳诞辰130周年展”开幕式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
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2月16日,展期内面向大众免费开放
整个展览分为身临麒境、麒开艺境、麒光熠彩、麒艺流芳四大板块,史料翔实、解读权威,难怪开幕现场受访的京剧麒派传人陈少云老师也表示,这个展的很多物件连他都没有见过。同时,他也建议大家看完展可以多走进剧场,更直观地感受周信芳大师麒派艺术的魅力。
除翔实史料与珍贵展品外,展览还力图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先进多元的科技手段,拉近大师、历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步入展厅,参观者首先会被序厅中的“海上麒麟·周信芳演艺地图”吸引。地图特邀海派书画艺术家程十发先生哲嗣程多多先生绘制。通过14幅声情并茂的演剧角色漫画,勾起参观者探索周大师一生600多个剧目、700多个角色的兴趣。
漫步展厅,珍贵老照片在AI技术“加持”下“活”了起来。连台本戏《封神榜》中人物精彩亮相;“走马灯”中老徐策足下生风。微型放映厅内,观者可欣赏到高清修复版《斩经堂》,彩色戏曲片《清风亭》《徐策跑城》《乌龙院》片段。展览除了文字图片介绍外,通过点击重点展品旁的二维码,参观者还能获得更为丰富的衍生知识。同时,还可聆听周信芳先生原唱《徐策跑城》《清风亭》等音频片段。
据悉,除了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展陈外,“与时麒鸣——纪念周信芳诞辰130周年展”还将展览内容辐射到了展厅之外。“周信芳演艺地图巡游”以citywalk的形式与爱好者一同重走周信芳演艺之旅;“麒麟糖”等文创周边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参观者把对麒派的兴趣带回家。为期两月的展览过程中,主办方还将通过专题研讨会、公益讲座等形式,研讨新时代下艺术档案资料保护利用,在大众中普及京剧艺术、麒派艺术。
邱邱带你解锁重要展品1、1911年 周信芳手抄《周信芳戏目》
1911年,周信芳在海参崴演出期间亲自整理并手抄《周信芳戏目》,包含《三字经》《恶虎关》《跑城》《八大锤》的人物单本剧本,是目前已发现的周信芳手稿中最早期的。本次展览展出的内页内容是《八大锤》的王佐单本,可以看到周信芳遒劲工整的字体。周信芳年幼失学,但热爱读书、自学成才,他一生亲自编导创作了百余出剧目。他未及弱冠就潜心整理抄写剧本,晚年又将自己的经典剧目重新加工、出版剧本集。周信芳对于戏剧文本的重视可见一斑。
2、1922年5月4日 丹桂第一台戏单
1915年5月,周信芳入驻丹桂第一台,第二年开始同时担任丹桂第一台的后台经理。1923年2月脱离丹桂第一台北上演出,1925年又重回丹桂第一台,前后达八年之久。
这张戏单是1922年5月4日丹桂第一台的日戏戏单,那天上演《连环计》《武家坡》《萧何追韩信》等剧目。当时周信芳的内弟刘奎童初到上海演出,周信芳为其编写打炮戏《萧何追韩信》,让刘奎童饰萧何,自己挎刀配演韩信。次年北上时,又将此戏重排上演,开始自饰萧何。自此《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为周信芳每到一地必演的代表作。周信芳也对该剧不断加工打磨,最终成为麒派经典,“百口争唱萧相国”,他塑造的萧何成为深入人心的一代贤臣形象。
周信芳在丹桂第一台担任后台经理期间,邀约众多南北名角来丹桂演出。与他同台的,南派名角有王鸿寿、汪笑侬、冯子和、欧阳予倩、罗小宝、盖叫天等;北派名角有余叔岩、金少山、高庆奎、尚和玉等。通过这些合作,交流了技艺,开拓了戏路,提高了水平。同时,他注意优化组合,注意剧目建设,在分配上既照顾到下层演员的生活,引进激励机制,谋求前台与后台、主角与一般演员分配的合理性,又敢于在文化市场中与其他戏班、剧场进行艺术竞争,显露了他在艺术管理方面的才能。
3、1937年,华安影业公司出品、新光大戏院开映电影《斩经堂》说明书
1936年,周信芳应邀与袁美云合作拍摄戏曲影片《斩经堂》(有声片)。此片由上海华安影片公司摄制,费穆任艺术指导,周翼华任导演,黄绍芬摄影。
影片改编自南派京剧骨子老戏《斩经堂》(《吴汉杀妻》),为周信芳代表作之一。周在剧中扮演主角吴汉。电影中扮演吴汉之妻王兰英的女主角则是著名电影演员袁美云。这部电影是现在留存的周信芳最早的一部影片,同时也是现存周信芳盛年时代唯一的影象资料。
在这部电影中,演员的表演、唱工、服装、化妆基本上运用京剧舞台上一样的表演程式,同时又采用了电影的手法。如庙堂用仿真布景,快骑、出兵则采用了中景、远景等各个角度特写镜头。这在当时还是创新之举。周信芳当时说:“拍电影比上舞台更难对付讨好。因为舞台上可以一气呵成,演员有现身说法感觉,可是电影一场戏往往要无数个镜头,不能一气呵成,有的要分几天拍,不能依照剧情,而常常是颠倒的拍演,演员就难以聚精会神,有时还不能下妆,要听候导演的安排。”此片前后用半年的时间才告完成。
华安影片公司原计划在卡尔登大戏院首映。适逢卡尔登上演曹禺新作《日出》,无法放映电影,故只得在五月底一个上午借座卡尔登试片。试片之日约请了租界当局、沪上各报新闻记者及包括影剧文艺界人士在内的各界名流前来观摩。由于请柬不限一柬一位,接到请柬的人可以约伴同来三五人,所以试片时场内满坑满谷,连走道都站满观众。鉴于试片无法满足场外更多想要一睹周信芳银幕风采的观众,无奈之下临时又决定在新光大戏院加映一场——这条消息刚一传出,卡尔登大戏院门口的数十辆黄包车被一抢而光,观众都争着赶往去新光大戏院了。
新光大戏院自1937年6月11日起独家上映此片,每天分二时半、五时半、九时一刻放映三场。片上附有唱词字幕,观者易懂,进场更有剧照赠送。自此越映越旺,轰动上海。至7月11日整整31天共映出93场,新光的1257个座位场场客满,观众人次总计达十余万之多。
4、1943 《甲午同庚纪念册》(上京)
1943 年,周信芳、郑午昌、梅兰芳、范烟桥等沪上20位诞于甲午年的名人志士组成“甲午同庚会”,他们在五十大寿之际,互励共勉,矢志抗日,为此成立甲午同庚会。此后五年,每逢元宵、中秋佳节,会员们相约聚会。《甲午同庚纪念册》是该会活动的签到本,记载了该会12次聚会活动的情况,由周信芳保存。
5、1950年6月6日,上海市戏曲界欢送梅兰芳、周信芳去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留影 1950年,上海戏曲界欢送梅兰芳、周信芳先生去京茶话会签到绸缎
1949年9月,周信芳应邀赴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会上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开国大典。第二年6月,梅兰芳、周信芳又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体会议,上海戏曲界同仁为欢送二人赴京,举办活动并留下了珍贵的合影。照片中除了梅、周外,还有董天民、伊兵、袁雪芬、许姬传、刘厚生、周玑璋等上海戏曲界的领导、艺术家。本次展览中展出的这块绸缎即为当天活动的签名布,留下了众人的珍贵签名。
6、京剧《文天祥》文天祥戏服大红软缎平金绣四坐龙文武绣改良蟒
周信芳对戏服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戏服的改良和个性化设计上。他创制的“文武绣改良蟒”,这件戏服的特点在于袖子设计独特,左袖为宽大的蟒袖,右袖为紧口的靠袖,融合了红蟒与戎装的元素,并采用传统手工平金绣制成。
1940年上海租界沦陷。周信芳为鼓舞民族士气,编演历史剧《文天祥》,并为该剧创制“文武绣改良蟒”。其设计将传统戏服的文武元素结合起来,左袖为宽大的蟒袖,右袖为紧口的靠袖,从而突出文天祥文韬武略的英雄形象。制作工艺则出以传统手工平金绣。
7、京剧《徐策跑城》徐策戏服秋香缎三蓝绣散团龙、游龙改良蟒
这件改良蟒是周信芳为其代表剧目《徐策跑城》专门设计的私房行头,富有麒派风格。
改良蟒又名“简蟒”。其式样、尺寸同传统男蟒。前胸、后背等主要部位的蟒纹及袖口、下摆的水脚纹也都略同于传统男蟒;蟒纹图案则重新设计,并删去传统男蟒的云头、暗八仙、八吉祥等花纹,使之简洁清爽,新颖飘逸。
《徐策跑城》改良蟒的设计还有一桩轶事。当时,做衣服的师傅不慎划开了衣料,只得在大襟部位绣上云边,以便掩盖缝合痕迹。周信芳得知后非但没有嗔怪师傅,反而欣然接受了这一由失误而产生的独特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