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黄处村时,大雪节气刚过。站在村口的广场上,可以清楚地望见依山势而建的老屋,在清冷的雾气中若隐若现。

  与这古朴景致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经过改造的闲置建筑——从儿童文学馆、童话美术馆到文学村交流中心、名家工作室,一个个可感可知的文化体验空间,让村子显得“半边安静半边闹”。

  可想而知,一座充满文艺气息的小村庄,不可能是从山里平白无故“长”出来的,它显然经过了精心的“耕耘”。

  实际上,这是云和安溪畲族乡聚焦儿童文学领域,与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合作展开的艺术乡建。

  其成果,是造就了全市首个“儿童文学村”。


绿水青山飘书香

  黄处村与文学结缘,得追溯到2015年。

  黄处村距县城仅9公里,是佛儿岩景区的核心村和主入口村。从2015年起,安溪畲族乡致力于打造乡村品牌,每年邀请全国知名艺术家到黄处村开展摄影、诗画等采风创作活动,并常态化开设国学、心理学、布艺扎染、彩带编织等艺术课程。久而久之,这片土地埋下了艺术乡建的种子。

  按照常规的“剧本”走向,一些村庄可能会以此为噱头,简单包装、仓促亮相,打造乡村旅游“网红村”。但安溪没有随大流,而是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厚积薄发,为艺术乡建的种子留足生根发芽的时间。

  “我们计划从‘童话般的乡村环境’和‘富有活力的产业’入手,让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安溪畲族乡党委书记张悦告诉记者,抱着谨慎的态度,当地一直在思考艺术乡建该从何处落笔。

  破题之机,出现在2022年。这一年,云和县成为浙江师范大学“山区26县文化特派团”结对单位,艺术乡建的种子开始萌芽。

  在与文化特派团成员的交流中,张悦发现,浙师大组建的儿童文学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儿童文学研究等,与“童话云和”的定位有着极高的“适配性”。


  凭借自身专业优势,来自浙师大的文化特派团成员们很快就为黄处村的未来发展理清了思路:以中国传统村落为载体,引入儿童文学资源,推动艺术与乡村产业有机融合。在此过程中,重点打造以“一批儿童文学公共空间”“一批童话精品创作”等为代表的“六个一”品牌,推动儿童文学“体验地”“创作地”“交流地”等三大基地建设。

  在文化特派团成员的牵线搭桥下,吴翔宇儿童文学研究工作室、汤汤儿童文学创作工作室以及丽水市作家协会首个儿童文学创作基地相继挂牌成立,辐射带动了一批儿童文学作家群体入驻黄处村。不仅如此,通过乡村共富合伙人招募,当地还招引了邵彦山、潘褚安等一批乡村运营团队,同时整合闲置村宅建成了乡村美术馆、儿童文学馆、文学村交流中心等公共文化空间。

  中国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原浙江师范大学校长蒋风曾拍摄视频寄语黄处畲寨儿童文学村并题字,用他的话说,“云和本就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学创作资源。”

  如今在黄处,儿童文学与乡村产业巧妙融合,游客们看见的不仅是自然风光和历史建筑,还有文化的创新与生长。正如众多游客所感慨的,“儿童文学村,既入眼也入心。”


土里“长”出儿童文学

  当传统乡村邂逅儿童文学,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乡村多元包容的特性,为文艺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他们从田间地头汲取的灵感,也在乡土环境中孕育成长、落叶归根,以不同的文艺形式、风格,渗透反哺到乡土的点点滴滴中,带动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漫步在黄处村,步步皆是景,一边是畲寨风情、古村古韵,另一边是自成体系、新颖别致的文化空间……置身村中,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文学诗意的浓厚氛围。

  在黄处村,文学的种子生根发芽,悄然塑造着村庄气质,改变着村庄风尚:位于村口的儿童文学馆,虽然体量不大但特色十足,这里藏书近1000册,收录了叶圣陶、汤汤、韩青辰、毛芦芦等名家作品,让村民可以在家门口畅读经典作品,领略儿童文学之趣;在文学村交流中心,村民有更多机会聆听名家讲座,在儿童教育上获得启发;而新建成的童话美术馆、乡村露营基地、畲境花海等项目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度假,在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中认识乡村、理解乡村……

  作为乡村振兴的创新策略,艺术乡建不只是一场停留在表面的艺术实践活动,更内嵌了在地文化。通过乡村与外来创作者的合作,更能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的双重培育,促进本土文化的深度认同与向外展示。


  今年11月,安溪畲族乡联合丽水学院松阳校区“小松狮”流动儿童剧场,在黄处村开展了“剧行山野,美润童心”主题童话剧活动,吸引了来自杭州、丽水等地40余名儿童参加。活动现场,“小松狮”流动儿童剧场的演员装扮成剧本中的角色,带领孩子们在村里“闯关”、完成任务,沉浸式地参与儿童剧体验。

  据了解,为了突出儿童文学村特色,丽水学院松阳校区的老师和同学们,从当地特色产业取材,创作了一场主题为《守护云和雪梨村》的流动儿童剧,讲述了年岁渐长的云和雪梨村老村长物色新村长而引发的系列童话故事。这场活动以流动剧场的形式将儿童戏剧融入儿童生活,架起了艺术与儿童之间的桥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成长。今后,“小松狮”流动儿童剧场还将与黄处村以“项目化”的方式持续开展合作,开发更多带有本地文化元素的儿童剧,让儿童文学在乡村风生水起。

  艺术乡建成功与否,关键要看优质文化资源能否与村庄、村民融为一体。当优质文化不再曲高和寡,而是点点滴滴融入乡村肌理,就会成为激活乡村文化基因、提升乡村文化品质的重要力量。


美好故事未完待续

  当文学的种子在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它所孕育的力量足以唤醒沉睡的大地,让文学创作者们对乡村、对未来的憧憬化作美好现实,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种下”文化,更要“盘活”文化。安溪基层干部在“儿童文学”概念上深耕,通过项目招引、资源集聚、要素保障、品牌建设等举措,围绕“乡村+文学+旅游”,探索出儿童文学赋能乡村振兴的“黄处模式”。

  其中,亲子图画书创作大赛便是安溪打造儿童文学村的一大品牌。从去年开始,安溪连续两年举办了“童话云和杯”亲子图画书创作大赛,通过亲子图画书创作营造良好的亲子互动氛围,让孩子们爱上阅读。

  第一届比赛中共征集到来自北京、深圳等全国各地的亲子图画书作品280余件,这些作品形式丰富多样、充满童趣,体现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次比赛反响强烈,将儿童文学村概念在全国范围进行了推广,不仅如此,收集到的作品中还挖掘出了一批具有云和特色的原创亲子图画书作品,有些甚至已经具备了可出版的成熟度。

  儿童文学村声名鹊起,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以此为契机,黄处村开始谋求乡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擦亮黄处畲寨儿童文学村品牌,安溪精心打磨“云和元素”系列绘本,同时引入优质儿童文学资源,定期举办儿童文学论坛、艺术集市活动、儿童文学交流等多种形式活动,把黄处村打造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精神粮仓”。


  在安溪的未来规划中,儿童文学村的建设还有个朴素而宏大的目标——利用丰富的文艺资源和人脉,在村庄中常态化开展儿童文学创作培训,培养本土人才,让儿童文学之花在云和长盛、常开。

  为了尽早实现这一目标,安溪引进了耘雀(杭州)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乡村进行市场化运营,将当地的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未来,耘雀文旅将通过改造村庄微景观、开发亲子研学课程、推出文创产品等措施,助推艺术村落创建落实落细。

  “在我看来,要让儿童文学村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加快产业建设,充分整合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资源,深化‘文化+’新业态,带动乡村传统经济转型升级。”张悦认为,艺术乡建最终都要落到如何鼓起群众的钱包这个问题上来,儿童文学村完全建成后,可带动就业20余人,年增收达5万元以上,通过“村集体+社会资本”合作运营模式,可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0余万元。

  在黄处村,儿童文学“执笔”描绘了乡村蓝图,正逐步形成艺术乡建的长效机制,这也显示出文学助力乡村振兴的独特价值与广阔可能。乡村振兴的故事集里,一卷关于黄处的美好故事未完待续……

文章来源:源新闻·丽水日报 付名煜 王凤凤 叶珊珊

责任编辑:孙蓓蓓 编辑:施会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