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江苏省卫生健康系统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要求,大力推进健康江苏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倾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
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让群众看上病看好病
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持续推动基层建设提档升级,基层服务提质增效,对有效保障和改善居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逐步成为现实,而位于镇江市丹徒区的世业镇卫生院就是江苏省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一个缩影。
“当时的检查设备只有DR,现在我们科室的检测设备都是全自动化的,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几个小时就能出结果。”世业镇卫生院检验科医生王圣勤见证了卫生院检验设备的一步步升级。除了设备的提升外,为了实现村民“小病不出岛,大病有依靠”,世业镇卫生院还与多家市级医院合作,共同设立心内科、内分泌科等6个全专科联合门诊。除了把上级医院专家请上岛,卫生院还与江苏省人民医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多学科会诊中心开展远程影像会诊,共同制定诊疗方案。为更好地守护全岛村民健康,卫生院医护人员还组建了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每个月走村入户提供零距离健康服务。此外,还向村民发放血压血糖测量仪,让村民自测数据实时传至卫生院监测分析。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严重精神障碍等疾病,以及特殊困难家庭的重点人群,除免费体检外,卫生院每月定期随访干预,病情较为严重的将被转诊到联合门诊,由上级专家诊疗。如今,世业镇村民有病就看,不拖不等,健康意识越来越强。
病有所医,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是老百姓的期盼。近年来,江苏省卫生健康系统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基层能力建设,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大病、看好病。同时,以医联体、县域医共体网格化布局为载体,牵头医院及其专家在乡镇卫生院开设专家工作室、建设联合病房,不断加强与基层医院的联系,开展技术指导、送医上门、远程诊疗等服务,消除医院在地域、资源上存在的局限,打破患者在就医空间上的距离限制,提供更优质、更直接、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让基层群众更有“医靠”。据悉,2023年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有专家工作室1673个、联合病房开放床位7325张。
基层看病能力强了,农村患者也将家门口的区域医疗中心作为看病首选地。在仪征市大仪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大多是附近乡镇的居民。“以前这里没有儿科,无论是到扬州的苏北人民医院还是仪征市人民医院,都要转几次公交车,非常麻烦。现在城里医院每天有医生在这里问诊,还专门成立了儿科,方便多了。”候诊患儿家长的一席话,道出了基层医疗体系改革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好处。
加强重点人群保障
关注全生命周期健康
人民群众需要优质的医疗资源,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更需要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江苏关注全生命周期健康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孩子免疫力差,实在拿不准能不能打这个疫苗。”陈女士的儿子因为存在免疫功能异常,迟迟没有去接种疫苗,眼看着快到上学的年纪了,陈女士非常着急。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联合开设了“儿童预防接种MDT多学科联合门诊”,安排专家联合坐诊,帮助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免疫功能异常等特殊儿童,进行专业评估,提供个性化的接种指导,让他们最大程度获得安全保障。
江苏还进一步探索医养结合的模式,解决“养老院不能医、医院不能养”这一矛盾,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有效整合。宜兴市万石镇护理院是该市首家公立公办护理院,建筑面积超1500平方米,设有两个护理病区,开放50张护理床位,主要收治各类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要医疗照护和生活关爱的老人。82岁的蒋奶奶是该护理院的第一批患者。去年年底,她不慎摔倒,造成多发性骨折,失去了自理能力。蒋奶奶的晚年只能在床上度过吗?她的家人打听到万石镇护理院可以做康复,立即为老人办理了入住,如今,蒋奶奶已经可以下床行走,基础疾病也得到了管理。
“护理院与卫生院实行的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统筹协调卫技人员担任护理院医务人员,患者住进来,既可以享受周到的护理服务,出现健康状况,也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医疗救治。”该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李秋锋告诉记者。与大医院相比,护理院床位充裕,治疗周期可以更长,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据悉,截至2024年9月底,江苏30家优化提升护理院已全部通过省级现场评估验收。
建设健康江苏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治已病”,更包括“治未病”。针灸、推拿、小针刀,这些可以有效缓解病痛的中医特色技术,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体验。擦亮中医金字招牌,打造“星级”中医馆,成为江苏近十年医改的亮点之一。江苏针对明确新增的80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级中医馆,下拨建设补助资金,加速推进新建五级中医馆中医药服务内涵和质量提升。“之前老爷子状态很差,来这里中药调理了两个月,现在能吃能喝,我放心不少。”82岁的王大伯罹患肺癌和前列腺癌,使用靶向药后,身体有些受不住,儿子便带他来到如皋市江安镇卫生院五级中医馆,找中医科主任刘志岗开了中药调理,一个疗程后,效果明显。除了中药,中医适宜技术也解决了不少居民的颈肩腰腿痛。家住海安市新立村的储文祥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后几乎不能走路,被家人送到城东镇卫生院入住中医病房,每天接受雷火灸等各类中医床边理疗,疼痛缓解了不少。目前,全省新增基层五级中医馆87个,累计建成基层五级中医馆266个,将基层中医诊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打通,让居民的诊疗之路走顺、走踏实。
提高获得感
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在推动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的同时,院前急救服务必不可少,从拨通120急救电话,到被送入医院的这一过程,被称为“院前急救”,覆盖面广、可及性强的急救站点则是实现院前急救的重要保障,数智赋能也助力多地实现“上车即入院”无缝危急救治新模式。
近年来,泰州市急救中心持续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打通急救最后1米。前不久,泰州市120指挥中心接到一名胸痛患者报警,急救团队到达现场后,迅速进行检查和急救,实现“上车即入院”,最终患者被救了回来,顺利康复出院。截至10月15日,2024年度江苏新建30个院前急救站(点)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运行,用生命接力“速度”,筑牢生命防线。
已病早治,未病先防。促进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提升,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积极推进体卫融合,通过运动干预,预防疾病、治疗慢病、防治运动损伤等多维度助力健康中国,让运动成为“良医”,为民众健康保驾护航。
在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动促进健康站,除了周日,每天都有年轻人利用午休时间来健身,也有老年人到这里来锻炼身体。“体重下来了,血糖血压也越来越稳定了!”66岁的张阿姨一边运动,一边对记者说。社区医院里的“宝藏健身房”将慢性病管理中心、全科医学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等科室进行整合,培训了省运动处方师、营养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康管理师、康复运动治疗师等多类型人才,组成了一个既有运动锻炼知识技能,又有医学背景素养的高素质团队。科学的运动干预帮居民赢得了健康,同时也节约了医疗费用。
人人健康,家家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江苏作为全国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之一,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医改在“深水区”破浪前行,百姓在基层看病的获得感不断增强。目前,江苏卫生健康系统基本实现“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目标,未来将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水平,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卫生健康力量。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宇 梅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