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不愿看到亲人离世,看到身边人彻底离开,但生命无常“生老病死”是我们必须要遵守的自然法则。作为亲人,作为家人,我们面对死亡往往能做的,就是办好这最后一件人生大事,让亲人走好最后一程。

丧葬,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白事”,作为亲人辞世后的盛大告别仪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为特殊且重要的地位。其间的诸多讲究,不仅仅蕴含着对生死的敬重。还包含着对家族运势的考量。

有一谚语流传甚广:“丧事 5 人不去,家人顺顺利利。”此语所指的五类不宜参与丧事之人,究竟缘何被排除在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年幼的孩子

年幼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对生死的概念懵懂无知。丧事现场往往弥漫着哀伤、肃穆乃至压抑的氛围,各种仪式如哭灵、守灵等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恐惧与困惑。他们可能无法理解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却被迫置身于这样强烈的情感冲击环境之中,这极易给孩子稚嫩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再有一点,孩子还没有生死离别的观念,有些调皮或敏感的孩子,很有可能在葬礼上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行为,破坏庄严的仪式。所以,这种场合下,最好不要带太小的孩子来。

二、待产的孕妇

孕妇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身体机能发生着巨大变化,自身与腹中胎儿的健康紧密相连。丧事场合中,人群聚集,空气流通不畅,容易滋生各类病菌,孕妇抵抗力相对较弱,感染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这可能对母体和胎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再者,丧事的悲痛氛围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所引发的惊吓,极有可能导致孕妇情绪剧烈波动,引发宫缩等不良生理反应,危及胎儿安全,增加流产、早产等意外情况发生的几率。所以孕妇不宜参加葬礼,尤其是待产的孕妇。而且葬礼上很多人情绪是崩溃的,无法顾及他人的,孕妇很容易被波及被影响,引出不必要的麻烦。



三、体弱的病人

体弱的病人,自身身体状况不佳,免疫系统功能低下,难以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袭。丧事中的劳累,无论是长时间的站立、守灵,还是奔波于各种仪式之间,都会使病人的身体不堪重负。而且,众所周知大部分的葬礼现场,都是嘈杂繁琐的。这对于刚愈合或者正在生病的人来说,可能加重病人的病情,延缓康复进程,甚至可能引发病情恶化,使原本就脆弱的身体陷入更为危险的境地。因此,出于对病人的关怀,也不是不建议体弱的病人前来参加葬礼的。有时候有些场所,不添麻烦,也是一种心意。

四、悲痛的老人

年迈的老人,尤其是与逝者关系亲近、感情深厚者,在面对亲人离世时,往往悲痛万分。其身体机能已随年龄增长而衰退,过度的悲痛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承受巨大压力。在丧事期间,老人可能因伤心过度而出现血压骤升、心脏不适等急性病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此外,老人的情绪恢复能力较弱,一旦陷入深度悲痛之中,可能长时间难以自拔,对其晚年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建议老人全程参加葬礼的。不过老人内心十分想参加的话,后人也不要阻止,徒留一些遗憾。毕竟,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太过珍贵。



五、与逝者有重大矛盾的人

与逝者存在重大矛盾之人出现在丧事场合,极易引发情感冲突与纠纷。丧事本应是庄重、肃穆且充满缅怀之情的仪式,若有矛盾之人在场,可能会勾起往昔不愉快的回忆,引发争吵、指责等不和谐事件。这不仅会破坏丧事的庄严氛围,让逝者无法安宁地离去,更会给逝者家属的伤口上撒盐,使其在悲痛之上又添新的困扰与伤害,也可能导致家族关系进一步恶化,影响家族内部的和谐稳定与团结。

综上所述,“丧事 5 人不去,家人顺顺利利”这一传统观念虽看似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实则蕴含着对不同人群的保护以及对丧事庄重性、家族和谐性的维护。所以这句谚语,是存在一定合理性的。不过我们真面临丧事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人员安排。确保大家身心健康、仪式正常进行的同时,也少留遗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