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寒潮刺骨,冬天是一个难熬的季节。步入现代社会,冬天,我们可以穿羽绒服,贴暖宝宝,开空调,还有地暖,来取暖。可是在古代科技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与现代相比,较为落后的条件下,古人又是如何取暖的?
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都说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一点都不错。
古代的冬季比现在还要漫长寒冷,为了过冬,古人开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发明创造了许多实用的工具,来抵御严寒。一些方法和工具,沿用至今,对现在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经过发现,古人过冬的方式,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舒适。
穿衣抵御风寒
我们都知道,天冷加衣,古人也不例外。然而,在古代社会,封建制度尤为严格,所以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差异。我们大致把古人分为富贵人家和平民百姓,他们过冬的衣服差异非常明显。
先说贵族,出身高贵的他们,自是不愁穿戴,因为身份地位的等级高,所以他们占有大量优质社会的资源。在棉花还未普及的年代,他们也已实现,身着厚厚的棉衣,抵御风寒。
当时,狩猎来的动物皮毛,也被供给给上等家庭。有一部分贵族为了好看且保暖,也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会穿狐裘,貂皮等珍贵动物的皮毛来做衣服。贵族穿衣,不仅是求保暖,还有为了轻便美观,来表现自己的地位。
再说平民,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把狩猎来的兽皮都卖给富贵人家,消费不起珍贵的动物皮毛。但同样为了抵御风寒,他们会往衣服里面加柳絮,丝麻和棉花。在棉花大面积普及后,大部分人家,虽未能实现棉衣自由,但好得有了暖和的棉衣,便心满意足地过冬。
古人的取暖设备多种多样
现代人取暖靠暖气,在那个生产力水平较为落后的古代,古人又是如何取暖的。
聪明的古人,发明了多种多样的“御寒神器”来抵挡寒冷。
首先是,各式各样的炉子,手炉,脚炉。毋庸置疑,手炉就是暖手的,脚炉就是暖脚的。
二者一般为铜制,手炉成椭圆形,里面放的是火炭或者灶灰,为防止伤到人,外面加罩。而脚炉,则是加热水,放在冬天的被窝里,便能美美地睡个好觉。
还有一个御寒小物件就是汤婆子,是一种铜制或磁质的扁扁的圆壶。汤婆子和手炉的区别,就在于汤婆子用的是热水保温,因其成本低,就是普通人家也用得起,便成了大多数人家的不二之选。富贵人家用汤婆子,自是好看又安全。普通人家用的汤婆子主要就是为了御寒,所以也不讲究外观的好看,只要实用就够了。
在没有暖气的古代,想要得到热量,一个办法就是烧火炉。古代的碳是非常珍贵的东西,也只有富贵人家才用得起。这种人家妻妾成群,人丁兴旺,所以按照地位的高低,每个月会分配不同量,不同品质的碳。而平民百姓家用的是柴火,秸秆取暖。烧饭未烧净的柴,已在炉子里或者盆里,散发热量。
研究房屋构造,打造可抵御风寒的房屋
遇到极端严寒天气,古人一般居家取暖。这个时候,房屋的构造十分重要。古人在当时,便已开始研究起了地理知识,只不过经验性较强,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理论。
但在古代,一些实用的知识,灵活运用,便能达到最佳的结果。阳光作为冬天天然的热量,古人自是不会浪费,建造房子是尽可能利用温暖的阳光,房屋的定位尽可能“坐北朝南”,最大程度上利用天然的阳光。
而且,无论正房,偏房都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来御寒保暖。一些种植蔬菜瓜果的人家,也会在自家建一个地窖,一方面为保存食物,也达到了理想的居住条件。
还有一个便是火炕,是古人用土坯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冬天用来烧火取暖。据史料表明,我国早在西汉时期,便发现有人使用火炕取暖。在睡觉前,用燃料把炕烧热,这样睡觉时,便再也不用害怕寒冷。这个方法在后代沿用开来,甚至至今也有地方沿用此法抵抗寒冷。可见古人的智慧,是如此的睿智。
寒冷的天气吃带有热量的食物
冬天,由于天气的寒冷,人体的热量也是随着温度和时间,慢慢流逝。获得热量,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吃饭。人体在得到充足的热量之后,会抵御寒冷。古人在吃这一方面,也是颇有讲究的。
冬天吃什么最暖和,必须得是一顿火锅。只不过,古代把火锅称作“古董羹”。煮熟的食材,散发着盈盈热气和香味,吃的人身体暖烘烘的。屋外寒风凛冽,与亲朋好友,团团而坐,共享美味,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我国古代从周朝开始,便有人在吃火锅,那时候用鼎来煮火锅,发展至现在,火锅的形式和厨具也是各式各样。
一些普通家庭没有条件,吃不得起火锅,便会选择做一锅热气腾腾的粥,甜粥就放些五谷,大米红枣,有条件的会加些珍贵药材,喝一碗,便会感觉浑身充满热量,感觉不到寒冷。
古代的冬天是要比现在还要冷的,可古人依旧熬过了漫长严寒的冬季,并且创造了许多实用的御寒小神器,一直流传与后世。时代发展是一个滚滚向前的进程,在当时科技水平还较为有限的水平下,古人过冬的方式属实智慧,在今天看来,也是有可以借鉴的地方,让人不禁再次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围绕着穿、用、住、行这四个大方面,介绍了古代人抵御寒冬的方式方法。
这些只是一部分,古人的智慧,远超我们想象,还有其他方法来抵御漫长的寒冬。所以尽管古代没有暖气,没有羽绒服,但是古人过得远比我们想象中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