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王俐燃

摄影记者 王永胜

实习生 魏舒婷

10月25日,由湖北省委宣传部主办、极目新闻承办的“国际青年跟着诗词打卡湖北”活动来到湖北宜昌市三游洞风景区,两位国际青年与近40位作家同行,登上西陵山,感受郦道元笔下的壮美三峡。


国际青年打卡三游洞

三峡,不仅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还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诗仙李白曾数次来到三峡,驾着一叶轻舟在三峡中疾驶,写下“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表达了对三峡无尽的赞美;杜甫在这里写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将个人身世浮沉融于三峡的秋景之中。

神女峰的传说更是为三峡披上了一层神秘的浪漫色彩。相传神女瑶姬助大禹治水,之后化为山峰,永远守护着三峡。这一传说在民间代代相传,引得无数人为之神往,诸多文人也据此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赋诗“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生动地描绘出了神女峰在云雾缭绕中的绰约风姿与神秘气质。还有宋代诗人陆游的“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在对巫山景色的描写中,也融入了神女峰的传说故事,让三峡的山水更具韵味与魅力。

国际青年与作家来到的三游洞是西陵山北峰峭壁的一个巨大溶洞,它的名字来源于两个典故: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曾一同游过此洞,人称“前三游”;到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一同来游过此洞,人称为“后三游”。在三游洞内,历代文人雅士的诗词书画作品,跃然于洞内墙壁之上。这些文人的足迹为三游洞增添了一份厚重的历史感。

在三游洞内,历代文人雅士的诗词书画作品,跃然于洞内墙壁之上,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痕迹。“极目远眺,感觉内心突然就充盈了!难怪这么多文豪会纷至沓来。”作家们纷纷感叹。


国际青年打卡三游洞

在三游洞的西陵山顶面临大江处,有一柱形石峰,上有小平台,这是著名的“张飞擂鼓台”。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郡太守。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张飞擂鼓台旁边有“三峡起始点”的石牌,这里就是长江三峡的起点,也是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线。

看着层峦叠嶂的山脉绵延到尽头,狭窄的江面突然展开,国际青年们站在山顶上一起朗诵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来自哥伦比亚的国际青年真贞说:“这里的山真的很高,一眼望不到头,江水是绿色的,景色特别壮观。和诗词里写的一样,重峦叠嶂,隐天蔽日就是这种景象。”她还补充道:“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希望将来能再次来到这里,继续体会更多中国文化的魅力。”


作家教国际青年写书法

从三游洞出来后,国际青年们被摆放在休息区桌子上的文房四宝所吸引,“这个笔为什么和平常见到的不一样”“这种纸摸起来手感也很不一样”一旁的工作人员一一为她们解答,同行的作家更是给国际青年们示范了如何使用毛笔在宣纸上写字,还指导她们写下“中国”“大美三峡”等词语。

来自俄罗斯的国际青年骊雅对毛笔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她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中文名字。“这是我第一次学习中国书法,我想写下我的中文名字,带回去收藏起来。”骊雅表示。


国际青年用毛笔写下自己的中文名字

大美三峡有山水的豪情,还有历史的回望。

“三游洞所在的西陵峡峡口,其实离抗战期间‘石牌保卫战’的发生地不远。”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这番介绍,让云南省作协副主席,《十月》文学奖、《长江文艺》双年奖得主胡性能感慨良多。

原来,胡性能5年前来过宜昌,“当时就想去石牌保卫战的发生地看看”。胡性能说,现在满眼望去如此美丽的江山盛景,可能不会让当代人联想到,80多年前的这里也遭到了侵略者的铁蹄践踏。“那是中华民族命悬一线的时刻,民族命运就维系在石牌这里,如果(侵略者)突破了这个地方,我们这个民族的命运也许会被改写,但那场白刃战我们扛过来了,还把中国人的血性激发起来了。”

胡性能认为,作家写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会有很多考虑,而在我们这片土地上与民族命运相关的内容,写作者都会关注。“这些历史的印记就像种子一样,不知道哪天,它就发芽了。”他表示。

(来源:极目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