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诗词猎奇
关注读书狗子
养老归隐,是古今多少文人笔下的最终归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留下一篇《归去来兮辞》便归隐田园,受着“种豆南山下”的躬耕之苦,也享受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之趣。东晋名相谢安,淝水之战后功高盖世,却主动交权,再次隐居东山,寄情山水,被称为“风流宰相”。
陶令谢公在前,后世的文人士子,有人生不如意者便生效仿陶令归隐之心,若仕途顺遂也学那谢安功成名就后归隐山林。所以很多文人骚客,正值青壮年华,却也写下了许多归隐“养老”的诗词。比如苏东坡,一生以谢安为偶像,却吟咏着“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隐逸之词。王维、朱敦儒、陆游、张可久等等诗人词人也多有归隐养老的诗词佳作。
今天向大家推荐的是是一首很冷门的“养老”词——南宋词人宋自逊的《蓦山溪·自述》:
蓦山溪·自述
南宋·宋自逊
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
不仅词冷门,词人也冷门。词人宋自逊,号壶山居士,是南宋末期人,与著名的爱国诗人戴复古交谊甚厚。在南宋末期,国家内忧外患,有志之士都曾慷慨激昂立志报国,但现实为往往是佞臣当道,爱国者备受排挤,最后只能寄语诗词,徒然呼喊。宋自逊的生平虽不可考,但从他传世的诗词可以看出,其早年也曾壮怀激烈,为抗元奔走呼号,其词有句云“恨不明朝出塞,猎猎旌旗”、“挑灯看,龙吼传家旧剑,曾斩吴曦”,豪情不输陆辛。但其晚年心灰意冷,看破红尘,归隐山林。这首《蓦山溪》便是宋自逊晚年“自述”隐逸养老生活所作,看破红尘,忘怀世情,羡煞旁人。
此词上阕描绘词人归隐后的环境。开篇一句“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直陈心迹,态度散漫,老气横秋,似乎斗志消磨、大有看透世情、看破红尘之味。联想词人所处的南宋末期时局和词人前期慷慨豪放之作,与其说是“心懒”,不如说是心颓、心哀、心死!
紧接着词人描述养老生活的环境: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屋三间、一径、清溪、修竹。外则青山清溪、修竹茂林,仅有一径三屋,屋内竹几读写、茗碗品茶、蒲团休憩,极简的生活环境却透着几分闲逸潇洒。
下阕词人叙述归隐后的处世:客来便请、分家常饭、薄酒三杯两盏淡酒。一句“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惬意无比,羡煞旁人。结尾更是洒脱道:“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进一步渲染隐逸生活的闲情自如。然而也正是这结尾多余的渲染,反而暴露出词人内心的不平静,若果真看破红尘看透世情,又何必自提“身外事”呢?既“不关心”,又何必多此一举提一句不关心呢?
这一句“身外事,不关心”看似洒脱通达,实际上大类反语,很像是寻常人赌气的说法语气。实则是词人想关心却无力改变,欲“管”而管不得,只能赌气般说“自有天公管”!这是词人隐逸之余对世事无奈的愤愤之语,是对南宋统治者的讥诮之言,只不过这一声响已然很是微弱无奈了,似乎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抛开词人结尾词人对国家一些忧虑之外,整首词可谓是一篇绝佳的养老词,有山有水、曲径通幽、修竹绕屋、焚香煮茗、读书修道、倚竹闲吟、登山长啸、垂钓清溪,如此生活显示惬意,羡煞万千人矣。
↓↓↓更多唐风宋韵,关注读书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