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庆市迎江区人民路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发展,聚焦基层治理中的“潜力股”,不断探索开发社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模式,实现由“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升级蜕变,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等资源的联动协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治理格局,推动居民有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和高效解决基层“老大难”问题。

优化顶层设计,构筑高密度组织堡垒

党建引领系统化。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推进主线,抓牢抓实基层党组织书记主体责任,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组织“落户”城市社区中的枢纽作用,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安家”工程,高效提升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网格治理水平。街道根据人口密度、治理难易度等因素,将社区划分成48个网格,成立43个党支部,并为居民楼栋选优配强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员楼栋长,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楼栋长”组织链条。

联动机制规范化。建立健全合作机制,理顺社会组织助力社区基层治理的内在逻辑,实现“社联益家亲”活动责任到人、核心到位,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现实质效。完善运行制度,制定联合行动计划,提升社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默契”,为社区社会组织孵育提供坚实的现实基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阵地建设便民化。遵循就近原则,按照功能设置全,服务质量优的标准,率先将三星及以上级别的小区党群服务站打造成党建品牌活动阵地,并依托阵地创设“基层协商议事点”,利用社会组织自身专业服务、群众基础好等优势,广泛联动社区居民、物业服务企业等多元力量参与基层民主协商,不断探索“聚合化党建、网格化管理、楼栋长联络、零距离服务”的基层治理模式,着力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深化资源整合,打造综合型服务模式

整合大党委资源,建立结对共建服务模式。积极对接辖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将“三项清单”与为民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结对共建工作模式,用“资源清单”组建“行动队伍”,孵育满足居民全方位服务需求的“圆周率”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让在职党员走进居民“朋友圈”,以工作座谈、下沉网格、日常走访等方式,收集居民诉求,切实帮助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整合专业社工资源,建立“半外包”服务模式。注重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搭建专业社会组织进社区专项平台,告别往日“单打独斗”局面,以公益活动项目为牵引,招募辖区“全职妈妈”“乐邻社工”等专业社区工作力量进行专业化服务,涵盖居家养老、家园建设、青少年服务、调解议事、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同时,依托专业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便民活动,满足居民日常文娱、健身等多样化生活需求,赋能社区服务提档升级。

整合居民群体资源,建立“自给自足”服务模式。聚焦辖区青年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等群体,多措并举培育居民骨干,动员社区内青年大学生志愿者、离退休老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参与小区治理,建立“红管+”“她力量”“微光行”等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组织内生队伍精准回应居民服务需求,有效构建社区联动、社会动员、党员服务、居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良性循环。

强化能力建设,培育专业化力量队伍

持续开展培育。坚持以服务社区治理为目标,以促进人才培养为关键,积极搭建辖区各类社区社会组织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一方面常态化开展服务能力提升培训、活动辅助支持等活动,帮助社区社会组织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一方面积极吸纳专业化人才,重点扩大吸收中青年成员,增强中青年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优化社区社会组织队伍结构,提升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自主开展活动。引导社区社会组织明确自身在社区治理中承担的功能和任务,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联合社区基层治理重点工作,独立开展基层治理实践活动。组织发动“红管+”社区社会组织队伍参与危房拆除重建、小区老旧电梯更换等重大事项协商,有效推进工作落实,维护居民住房安全。发挥“她力量”带动效应,搭建“巾帼议事会”平台,为不同年龄段女性提供家政服务预约、亲子活动、性别平等教育等个性化帮扶活动,构建“巾帼守望”互助体系。

发挥品牌效应。充分利用项目化管理方式,借助社区治理资源承办各项基层治理活动项目,将社区社会组织队伍“特长”转化为治理优势,并依托项目的实施和成果展示,进一步提升队伍的现实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打造社区社会组织专属“名片”。同时,强化其他社区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社区服务项目,拓宽服务领域。(李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