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晓街道实现智慧化巡河。 赖彦贝 摄
搭载广角变焦红外摄影头的无人机在河道上空巡查,无人扫地机在街头巷尾清扫,社区巡河志愿服务队沿河岸检视水体,11处超充站基本覆盖辖区重要场所,率先建成“1公里超充圈”......近年来,罗湖区东晓街道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治本之策,绘就东晓产城人和谐相融的绿色新画卷。
技巡宣防“映绿影”
从“河长制”迈向“河长治”
“过去我们巡河一趟至少需要1小时,现在无人机20分钟就能搞定!”东晓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工作人员介绍,全方位、高视野、无死角的无人机巡河有效弥补了传统人工巡河费时费力、视觉局限的短板,提升了巡河效率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了河道保护和治理能力。
河道的治理,不仅要在水上下功夫,更要在岸上下功夫。东晓街道目前已经启动了“布吉河草埔段环境提升项目”,聚力构建集互动交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美食街区样板段。
此外,东晓街道还积极发动社区组建巡河志愿服务队,走进商户、小区和人群集散地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发动居民群众一起加入河道生态保护行动,携手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格局。
科技助力“焕绿颜”
引领精致化街区新风尚
如今,漫步在东晓街道街头,无人扫地机穿梭于街道之间,清扫着每一寸路面,高压清洗车、多功能洗扫车、路面养护车等近30台清扫保洁和清运车辆维护着街区的整洁有序。
“无人扫地机配备了智能导航、激光避障等技术,能够高效地完成指定的清洁任务,而且机器的动力来源是锂电池,不会产生尾气和噪音,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东晓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工作人员说。
近年来,东晓街道聚焦辖区老旧小区及公共设施老化、公共空间缺乏、生态景观稀少、人文风貌彰显不足等薄弱环节,以“花小钱、办大事、微改造、精提升”为原则,设计立项一系列品质提升项目,平衡场地空间关系,统筹规划街区景观,开拓优化空间,增加人文关怀设计,精准促进城区“微整形”,充分释放辖区空间发展潜能。
能源转型“涌绿潮”
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东晓街道积极谋篇布局辖区新能源汽车超充设施网络,为能源绿色转型添能蓄势。街道现有的11处超充站和近4000个普通充电终端已覆盖辖区工业区、公园、公共停车场、公交站和医院等城市重要场所,在罗湖区内率先建成“1公里超充圈”。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东晓街道优化光伏设施的布局和规划,光伏设施的保有量从七百多千瓦增长至一千多千瓦,持续推动光伏设施建设,提高光伏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绿色转型。
“目前,草埔东充电站是东晓街道辖区首个将光伏站、储能站、电动汽车充放电站融为一体的智能充电站,光伏设施的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辖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源泉。”草埔东充电站副站长吴华晓介绍。此外,在水贝石化工业区超充站建有8个可以提供960千瓦以上功率的液冷超充,有效缓解市民的“补能焦虑”。
采写:南都记者 林敏儿 通讯员 练双慧 茹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