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10月,兵败的吴佩孚带着卫队逃到邓县,于学忠手下劝他驱逐自保,于学忠道:“如果众位坚持此意,我就自杀以谢玉帅”,吴佩孚得知此事后感动不已。
在三军围攻下,吴佩孚树倒猢狲散,落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
曾经的旧交避他如蛇蝎,吴佩孚只能带着一众幕僚前往南阳于学忠的防区。
一听他要来南阳,于学忠的手下就劝他:“玉帅一旦来此,势必会将各方目光聚集过来,到时候我们就危险了,不如将他赶紧送走。”
可于学忠却表示,要是属下坚持送吴佩孚,他就自杀!
这一下子,属下也都知道于学忠是一个多么忠心耿耿的倔性格,手下都挺佩服于学忠,乖乖的跟着他出门迎接吴佩孚。
吴佩得知此事后也是个感动不已,他不想连累于学忠,干脆就去投靠杨森。
临走时,吴佩孚将自己的军队交给于学忠,并嘱咐道:“你可以去投靠张学良,但千万不能投靠蒋介石。”
于学忠带着这3万多人马,不能入川也找不到安身之处,粮草军饷都是问题。
蒋介石和张学良都派人拉拢于学忠。
他想起玉帅的嘱咐,撕碎了委任状,转身投靠了奉军。
6月份,于学忠来到北京见到了张作霖,张作霖是一个好讲义气的,平生最欣赏忠义之人,他见了于学忠后不免提起往事,还承诺:“往后我的部队吃什么,你的部队也吃什么”。
当张学良问于学忠,选择哪种发饷方式时,于学忠毫不犹豫选择了对士兵最有利的方式,这让张学良更加看好于学忠。
后来,张作霖被炸死,张学良带着奉军还是加入了国民军。
但于学忠并不忠诚于蒋介石,反倒是对他不抗日的政策抱有极大的厌恶。
1933年,热河失守,蒋介石借此逼迫张学良下野,张学良临走前,排除众议将17万的兵权交给于学忠。
事实证明,张学良也没有信错人。
西安事变后,于学忠积极响应,发动了兰州事变,将国民党驻守在甘肃绥靖公署的武装缴下,和西安保持一致行动。
这样就有了西安事变后,张学良第二次交兵给于学忠。
不仅如此,于学忠还很亲近共产党。
1939年,他带着51军、17军任职鲁苏游击战区总司令,和当地的八路军合作一起抗击日军,在蒋介石明合作暗打击的指示下,成为国共少有的和平景象。
但也因为和共产党亲近,蒋介石将他调为闲职,甚至还在1949年专门派飞机打算把他一家手运往台湾。
可于学忠也不傻,一去台湾生死不由己,他躲到乡下才成功留在了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