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长江上下:公共艺术行动计划展览开幕式现场
拿起手机,点开一个专属的APP,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身边的老旧居民楼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70多年前成渝铁路的站台现场……
即日起,广大市民、游客只要走进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新市场社区铁路三村就能亲身体验到这样神奇的一幕。12月10日,由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美术家协会等共同主办的第五届长江上下:公共艺术行动计划展览在这个紧邻铁路的老旧社区正式开幕。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在内的15所国内高校的学子和艺术家们带来了近50件作品,对艺术介入社区更新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本次展览以“以实为验:科技艺术与社区更新”为主题。旨在通过多元化的艺术形式,生动展现铁路三村——这个承载着“成渝铁路”首批建设者及其后代、拥有铁路文化痕迹的社区的独特文化魅力与历史变迁,同时推动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展览策展人、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曾令香介绍展览情况
“这次我们的展览一共分为三大板块,也有三大亮点特别值得关注。”在现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曾令香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其中第一个板块是以摄影作为方法,“青年学子和艺术家们把目光投进了典型的中国传统社区去发掘社区文化的价值,呈现其中发光的亮点。”
像第一板块中的“穿过铁路三村的光——重庆市九龙坡区铁路三村文献调研摄影工作坊”就通过极具专业性和情感色彩的摄影作品,展现了铁路三村的历史风貌与人文情怀。
本文一开篇就提到的可以让大家瞬间穿越回70多年前成渝铁路现场的作品,就是曾令香提到的本次展览的第二大亮点。“这次我们首次尝试了把AR等数字艺术运用到社区文化的创新性转化中来,创作了很多有趣、互动性很强的作品。”说到这里时,曾令香特别提到了“火车再进站——重庆市九龙坡区铁路三村AR数字创意工作坊”(以下简称《火车再进站》)这个作品。
作品《火车再进站》
有了AR的加持,《火车再进站》这个作品的有趣之处在于,它在现场除了一张介绍海报几乎没有其他可以看到的作品展出。那它怎么看?
在现场志愿者的指引下,记者来到铁路三村一处平平无奇的公共通道。“请扫码下载一个APP,然后点击打开,定位地址选择重庆。再把手机摄像头对准面前的通道就可以了……”跟随指引,记者的手机屏幕上原本显示的实景画面瞬间就变成了“成都站”的站台,一列老式火车正迎面呼啸而来。“这就是我们用AR技术带领大家穿越回我们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的现场。”
更有意思的是,在《火车再进站》这个作品中,秒回历史现场只是它能展现的9个场景之一。还是拿起手机,点开APP,只需变换一下地点,大家还能看到社区居民原本已经有些陈旧的房门涌出了汩汩清泉,让人大感神奇。
现场展出的作品《泽英你好》
“第三大亮点就是,这次我们集结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全国15所艺术高校与学术团体以艺术作为方法构建社区文化的共建式公共艺术案例。跨媒介、跨领域的艺术赋能的生动实践都能在现场看到。”曾令香说,这些案例放到重庆的社区里和普通百姓互动,同时展示中国对社区治理、城市更新的时代“答卷”。
与此同时,曾令香还特别提到,通过本次展览中作品的创作,学子们和艺术家感受到了社会现场的力量,社区居民也感受到了艺术的关怀。“互动让邻里之间的情感也产生了深度链接。”记者在现场也注意到,本次展览中,很多作品都源自铁路三村居民的生活日常。
作品《忆·衣》
如作品《忆·衣》就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多代铁路制服都制作成了等比的图片,就挂在铁路三村的居民房前,勾起的是铁路人的脑海深处最鲜活的记忆。
现场展出的作品《万家灯火,一盏归处》
作品《万家灯火,一盏归处》则把镜头对准了铁路三村各家各户做饭的场景。因为是老旧小区,在这里,不少人家的厨房和公共通道就隔着一扇窗,一张张白炽灯映衬出的昏黄照片背后烟火气仿佛直接就能闻到。
展览现场
在整个展览的第三板块则是对前几届“长江上下:公共艺术行动计划”中的经典作品的展示。公共艺术在近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艺术家们对公共空间的独特理解与创造,以及由此展现出的艺术赋能社区的历史演变与样本价值,都能从中看到。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