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解放战争开打后,面对占尽优势的国民党军的疯狂进攻,贺龙深切地感到,今后的仗将会越打越大。为适应这种形势任务的新变化,他和李井泉商量之后,报经中央军委批准,决定将晋绥野战部队组成3个纵队:358旅、独1旅组成第1纵队,张宗逊任司令员、廖汉生任政委;359旅、独4旅组成第2纵队,王震任司令员兼政委;独2旅、独3旅、独5旅组成第3纵队,许光达任司令员、孙志远任政委。



就在贺龙刚刚把3个纵队组建好之际,中央军委于11月来电,决定调张宗逊的第1纵队西渡黄河,保卫边区。接到电报后,贺龙二话没说,立即亲自到1纵队驻地,动员部队愉快地服从中央军委的命令,坚决执行保卫边区的光荣任务。

1947年3月,蒋介石开始对山东和陕北实施重点进攻。在西北,国民党军集中了34个旅25万人,准备入侵陕甘宁边区,攻占延安,企图摧毁我政治中心。一时间,陕北方向黑云压城,面临大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央军委决定组成西北野战兵团,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习仲勋为副政委,同时“要求陕甘宁地区的野战部队及其他一切部队统归彭德怀、习仲勋指挥”。

为加强西北野战兵团力量,以应对胡宗南的重点进攻,中央军委又下令调王震的第2纵队开赴陕北。对于这次调兵入陕,贺龙依然是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命令,并送王震的2纵过了黄河。后来,贺龙还让人特意捎话给1纵的领导说:“你们的任务很光荣,毛主席在陕北,要保证毛主席和党中央的绝对安全,要多打胜仗,多消灭敌人,听彭老总的指挥,这样才对得起党和人民”。

1947年7月,中央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了著名的“小河会议”。会议决定:“由贺龙统一领导陕甘宁、晋绥两地区工作。解决统一后方、精简节约、地方工作三个问题,以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支援西北解放战争”。



显然,这一决定,非常明确地把全面支援西北解放战争的担子交给了贺龙。但同时也意味着贺龙的主要工作不是在前方指挥打仗,而是“交出兵权”,重点组织地方工作。对此,《贺龙传》这样记载道:

“对于中共中央的这种安排,有人觉得,让一个一辈子领兵打仗的老总,去管地方工作,搞后方,不可理解。贺龙自己呢?却感到这个决定很重要。中共中央军委留在陕北,作战由军委领导同志亲自指挥更为适宜。何况,中央交给他的任务也并不简单,这一点,毛泽东已经同他说得很清楚了。他是一个共产党员,一切都要从战争全局出发,怎样有利于战争就怎样安排,个人不该计较什么。”

“小河会议”后,贺龙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又将许光达的第3纵队主力调给西北野战军,仅留下该纵队的独3旅在晋西北。这样,贺龙几乎“全部交出了兵权”,开始欣然接受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派的统管陕甘宁和晋绥大后方的全盘工作,全力支援西北前线。

贺龙常说:军队是党的军队,不是个人的。他知行合一,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贺龙“交出兵权”,以党和军队利益为重,不恋兵权和指挥权,这给我们共产党人树立了一座丰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