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用谁代替他,都将会全军覆没!”

1948年,一场关键的战役即将打响,粟裕却与中央的战略部署产生了分歧。

面对中央的作战计划,他大胆提出异议,甚至引发了一场是否需要更换指挥官的风波。

就在中央考虑换掉粟裕之际,陈毅元帅挺身而出,力挺粟裕,这一言论震惊朝野,也让粟裕的指挥地位再次受到关注。



这场临阵换将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粟裕为何敢于直言,陈毅又为何如此力挺他?

解放中原前的换将风波

1948年,我国正处于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正处于微妙而又关键的平衡状态。

中原地区我军力量逐渐增强,特别是在东北、华北和华东等地,解放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

控制了中原地区,解放军就可以在这一富饶的地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战争的持续进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期间为了取得胜利并解放中原,组织上特地制定了一个“声东击西”的作战计划。

解放军需要在中原地区分散部署兵力,形成多个战场,然后实施战役诱导,再适时围歼,而负责执行计划的正是粟裕。

然而,当粟裕看到这个计划后,直接发电报给中央,表示南方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实力强大,华东野战军如果孤军深入,可能会陷入敌人的重围。

他建议中央重新考虑作战计划,或者至少增加华东野战军的兵力。



中央给粟裕的回复是,此次粟裕以诱敌为主,并不是要他去打歼灭战,所以粟裕的请求被驳回。

之后粟裕按照要求做战前动员,但在战前侦查中发现,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并没有如中央预期的那样有调动准备。

他再次向中央发电报,建议换人执行诱敌计划,他想带着华野留在中原地区,攻打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

当时邯郸战役发生,解放军在此战中采取了围城打援的战术,成功地包围了邯郸城内的国民党军,并阻止了国民党军的援军。

粟裕结合此事件提出将国民党军队进行大规模歼灭战的可行性。

可中央考虑的是战场实际情况之间的平衡问题,所以对粟裕提出的战略有所质疑。

而且中央军委已经开会确认了这次作战计划,粟裕的两次“电报”无疑惹得一些人的不满,便有人以粟裕在孟良崮骄傲自满为由,提出换掉粟裕。

彼时陈毅是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对粟裕的才能和作战指挥能力非常了解和认同。

在有人提出换掉粟裕的建议时,他据理力争,甚至当场表示此战非粟裕不可的言论。

因为在1947年的孟良崮之战中,粟裕一举歼灭了国民党军队中被誉为“五大主力之首”的第七十四师。

要知道这第七十四师可是国民党军队中的精锐部队,曾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色,被誉为“抗日铁军”。

然而,在国共内战中,该师立场转变,最终被解放军击败,国民党吃了败仗,势必反扑。



而选择粟裕作为“调虎离山”的执行人,一方面可以利用国军报仇心切的意图,最大限度的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

另一方面华东野战军最近两年在孟良崮战役、鲁南战役和莱芜战役中接连取胜。

不管是战力还是士气都处于巅峰状态,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与国民党主力军队有一战之力。

若临阵换将,人心不稳,势必引起军队动荡,不管是换上谁,都有可能全军覆灭。



陈毅的说法得到了毛主席一众领导的认可,不久后粟便接到中央军委正式通知:原作战计划不变,命他准备转帶兵南下。

不过在电报结尾,毛主席针对南下作战的时间和地点提出了三套方案,粟裕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酌情选择。

为了确保之前的“换将”风波不会影响之后的作战计划,再加上陈毅也想当面问清楚粟裕两次“拒行军令”的原因,便决定亲自赶到前线。

到了部队后,陈毅看到大家已经在做南下的动员,心里的大石终于落地,之后他便开始与粟裕会谈。

面对陈毅这位老领导,粟裕也放下顾虑,将自己的看法和研究向陈毅一一道来。

首先粟裕肯定了蒋介石的军事指挥能力,此时,蒋介石主力部队大多驻守中原。

可以看出其对中原战场的看重,此时他带领部队南下,不一定能将国民党主力军队引走。

其次部队南下,地势复杂,为了保证行军时间,就不能携带重武器,后勤也不好保障,这对后期我军作战极为不利。

最后,中原战场上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还是华野战斗力较强,若他带部队南下,又没有引走国民党主力。

不仅“调虎离山”的作战计划会完全落空,一旦国民党来个田忌赛马,中原战场上我军将极为被动。

会谈结束后,粟裕在私下里也向陈毅表示了自己对部队战士们的信心,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他保证我军肯定完胜国军。

即使国军兵力高于我军,他也有信心打个平手,所以粟裕认为,在中原战场上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大规模歼灭战并非纸上谈兵。



陈毅听完粟裕的报告,再加上对部队士兵的考察,觉得粟裕的策略确实有可行性,于是在陈毅的支持下,粟裕第三次给中央发了电报。

有了陈毅的支持,粟裕的作战计划终于引起中央军委的重视,毛主席更是亲自致电陈毅,在听完陈毅的汇报后,最终决定采纳粟裕的建议。

结语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取得了连续胜利,为了扭转局势,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东北求稳定,华北求巩固,华东华中加强进剿”的战略。

然而,这一战略并未能有效阻止解放军的进攻,同年11月,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地方武装部队,总计约60万人。



在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统筹与指挥下对国民党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歼灭战。

国民党军投入了约80万人的兵力,战役激烈,双方损失惨重。

1949年1月,历时65天,我军以少胜多,依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在此战中,我军歼灭敌军约55万余人,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国民党的统治集团分崩离析,岌岌可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