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这座城市国际范十足,青岛的市民自视很高,青岛的“官”就不太好做。

青岛开埠百余载,经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朝代更迭,又有德、日入侵统治,各色主官百余人,细数一下,能入青岛人“法眼”的主政者不过数人,沈氏、俞市长当为最佳。

俞市长之于青岛,时间在40年前,很多青岛人都是亲历者、见证者、受益者,口碑一流是其贡献的写照,并不奇怪。

为何百年之前的沈氏,且为异党人士,历史也颇多争议,至今却仍受捧颂?

沈鸿烈这个人

沈鸿烈在国民党中资历不浅。

出生于湖北天门的沈鸿烈1900年考中秀才,早年曾投身湖北新军黎元洪部,1906年,24岁的沈鸿烈被清政府选派赴日本海军学校留学。

这次日本留学,历时5年,对沈鸿烈后来发迹影响很大,他在留学的第一年便加入了同盟会,之后5年的海军留学经历,也使他成为归国后难得的海军人才而受重用。

归国后的沈氏参加了辛亥革命,这又是重要的一笔。之后在国民政府参谋本部海军局短暂任职。

沈鸿烈是东北海军的缔造者。

因海军高层多为闽系把持,在海军任职的湖北人沈鸿烈并不得志,不得志的沈鸿烈后来到了东北,在这里结识了张大帅,急于扩展海军的张作霖对沈十分看重,专门设了个航警处,沈鸿烈当上了处长,开始着手建立东北海军。

沈鸿烈从零开始一手打造出国内最强大的东北海军。


强盛时的东北海军包括东北海防舰队和江防舰队,总计军舰27艘,吨位达32200吨,总吨位占当时全国海军近77%。同时还拥有国内最大的“海圻”号巡洋舰、最新式的“肇和”号巡洋舰以及水上飞机母舰“镇海”。


沈鸿烈登上人生第一个巅峰,由少将处长到中将江防舰队司令再到联合舰队上将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连跳三级。

有一件事可以看出沈氏此刻骄横心境:1928年少帅改旗易帜后,心高气傲的沈鸿烈不尿由闽系海军控制的海军部改编,仍然号称东北海军,军舰挂五色旗。

主青这6年

沈鸿烈1926年率东北舰队入青。

沈氏娴于词令,长于计谋,用足各种手段终将张宗昌驻青岛的渤海舰队收归东北海军,掌握了青岛的枪杆子。

“九·一八”事变后,老蒋在庐山召见沈鸿烈,向沈交待:东北海军全部开驻青岛,军饷由青岛税收直拨。同时任命沈鸿烈为青岛市市长。


沈鸿烈1931年12月上任,由此军政双跨,开始了在青岛的一段作为。

沈就职之初,曾发布十项施政纲领,包含史治、民风、市政、教育、经济、治安、邦交等。

现在青岛人口口相传的沈鸿烈对青岛的贡献,大多归功于此一阶段沈氏对青岛城市建设的贡献。

主导多项重大市政工程的实施,包括青岛体育场以及青岛市礼堂的建设、青岛栈桥维修、增建回澜阁、建设海滨公园和水族馆。

扩建和修缮大港三号码头、青岛船坞、薛家岛码头、四川路海军栈桥和小港第二码头,极大地提升了青岛港吞吐能力。

拓宽崂山道路,加修盘山梯子石阶,整治西广场、马虎寓和脏土沟等地。

1935年1月,沈鸿烈主持制定《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方案》。这个方案提出将青岛建成百万人口城市,市区北至沧口、李村,东至辛家庄、麦岛一带,功能上分为行政、港埠、住宅、商业、工业5个区域。

此方案虽然由于日军入侵而搁浅,但还是有部分得到落实,并给后人以启示。

沈氏对民生颇为重视,在市南、市北、台东、台西建设了新商品市场,集中散户经营。在沧口、阴岛、薛家岛新建医院,又在台西、台东、四方建设了若干平民大院,解决居民住房问题,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

重视教育,也是沈氏得到青岛巿民认可的重要原因,后来的二中、黄台路小学、太平路小学、台东六路小学、云南路小学的校舍,均建成于此时。郊区较大的村镇建有完全小学,不少村有初级小学。

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创建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组织普利公司、建设银行大楼、成立青岛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国货公司等,对冀鲁针厂、义昌仁铁行等民族企业也是倾力相助。

其中青岛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立尤其长青岛渔民志气。

此前青岛渔民由于渔具落后,常在海上受日本人欺辱,沈鸿烈上任后,特别定出办法奖助渔民改用机动渔船捕鱼,并成立公司,与日本人抗衡,一改过去受气受辱的局面。

亦褒亦贬沈鸿烈

沈鸿烈主青6年,主要业绩发生在前4年,后两年则主要与日本人周旋。

青岛人对沈的好评,大多集中在这前4年的建树,除了目之可及的变化,背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沈任职青岛初期,正是青岛真正结束殖民统治的阶段,十大施政纲领的发布,则具有划时代意义,毕竟1922年12月收回青岛之后,青岛市长走马灯似地接连换了9任,这种频率,是谈不上什么民生和建设的。

而沈氏在此背景下上任,做出了一番成绩,自然令备受蹂躏的青岛市民大受裨益且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赞美之誉自然一时大起。

沈与日本人的这段恩怨,很难简单地下定论,国势颓弱,外交乏力,老蒋一辈子也没直不起腰。

日本人入居青岛甚众且日久,日本海军常驻青岛,浪人特务兴风作浪,尤其“九·一八”之后,更是动辄以军事行动相威胁。

此背景下,沈氏平日与日本人的周旋尚为大众所接受,也解决了一些棘手的问题。

但沈氏有两件事却大为后人诟病。

这第一件事说起来有点丢人。

1937年9月14日,日军制造德县路事件。日军借此指责青岛当局无力维持治安,日本海军要登陆自卫。放风说9月18日以前要台领青岛。

沈鸿烈大惊,召见新任公安局长兼保安大队长廖安邦,让他全权负责青岛防务。

交待完毕,他又给廖安邦留了一个纸条,意思是市内防务你多费心了,我马上下乡视察3天,这期间,市里的大事小事你看着办吧。

写完条子,派人送给廖安邦,自己赶紧跳上车急急忙忙走了。

此后沈鸿烈在李村师范猫了数日,发现市区内平安无事后,腆着一张老脸堂而皇之地返回市府,面无愧色地继续干市长。

第二件事发生在1937年12月28日之后。

28日晚沈氏下令炸毁青岛、四方、沧口和水清沟等9处日本纱厂及码头等设施。


炸掉日本这些厂子无可厚非,令人难过接受的是接下来沈氏卷起铺盖,一溜烟儿逃走了。他带走的人马中,有海军陆战队3000人,青岛保安队和武装警察约6000人。

手头有近万余的武装,日军连影子也没有看见,直接弃城逃跑,怎么说也是挺丢人的。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他的手下多为胶东人,大多不愿意弃家逃亡,其中首领为海防指挥张楚材,在沈组织的布置撤退的军事会议上,张与沈吵了起来,执意留下抗战,结果遭沈软禁。

更有甚者,沈手下的舰炮总队在退与守上发生内讧,动起了武器而导致流血事件。

弃地逃跑的韩复榘被老蒋崩了,同样弃地而逃的沈鸿烈却接替韩某当上了山东省主席。

抗战时期的沈鸿烈在山东的举动的确乏善可陈,与共产党搞摩擦、与于学忠闹矛盾,就是不打日本人,最后在山东干不下去,跑到重庆找老蒋辞职,讨了个农林部长的官继续做下去。

做了部长的沈鸿烈再现官场老油子本色,到处誉扬于学忠:“于学忠在山东艰苦抗战,支撑危局,忠贞不二,殊堪钦佩。

而于学忠在重庆的代言人则声言:“沈鸿烈派人谋杀于学忠,当汉奸,通敌有据”。

政治这些事,于青岛的老百姓好像关碍不大,于是,留下来的,便只有沈鸿烈的好了。

结局乏善

沈鸿烈结局不好也不赖:虽得善终,政治上却无甚造就。

沈鸿烈抗战胜利后曾任浙江省主席,两年后又任考试院铨叙部部长。国民党兵败大陆,沈鸿烈随败师进入台湾。

在台湾,沈鸿烈未得到任何实质性职务。1969年1月,在台中去世,年87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