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秉绶《归棹怀人诗卷》

手卷 水墨纸本 32×110.5 cm

伊秉绶,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洲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曾官惠州、扬州知府,颇有政声。在广东,与翁方纲、阮元合称为岭南“三大名士”。他既是一位闻名遐迩的清官,也是书法家、诗人。早年拜刘墉学书,与王文治、黄易等人师友相交,为大学士朱珪、纪晓岚所赏识与器重,书工行、楷,篆、隶亦佳,与邓石如共推为有清一代碑学之祖,有“南伊北邓”之称。
伊秉绶在粤期间,与粤籍或在粤任职的士绅官员、文人学者交游密切,去官后于嘉庆十六年(1811)及十八年(1813)又至少三度游粤。是卷书自作诗六首,为伊秉绶晚年重游广州归舟所作。分致叶梦龙(1775-1832,号云谷)、蒋攸铦(1766-1830,号砺堂)、韩崶(1758-1834,号桂舲)、曾燠(1759-1831,字宾谷)胡森(字香海)、张维屏(1780-1859,号南山)、刘彬华(1770-1829,号朴石)岭南诸友,情见乎词。
诗均见于伊氏《留春草堂诗集》中,个别字略有不同,广东著名画家、学者卢子枢(1900-1978)在后跋中依次作了详述,认为“此乃初稿”,“抚此卷可想见当时文采风流梗概也。”
近代,是卷继续深藏于广东。归著名学者、文学家汪兆镛(1861-1939)所有,1934年作长跋于后,叹服往日岭南文化之盛,展阅此卷,如“谡谡山风吹”。1936年,汪兆镛六子汪宗衍(1908-1993)携此卷请广东名士冒广生(1873-1959)、卢子枢鉴赏,两人又分书长题于后,一百余年绵绵不息的岭南文化凝于卷中。






释 文
浈江归舟寄怀,云谷农部即求是正。
前岁名山到处探,践来陈迹了瞿昙。此行已似他生晤,既别犹追半日谈。(初三日,君送登舟已发,而次日尚滞白鹅滩,复承携泊再送)曾约云泉重抱被,应知香火本同龛。蒲帆一掛人千里,凉月纷纷鹭影南。
附呈近句。
寄同年蒋砺堂制府
海云澄碧麦畦春,疆场安恬政日新。自少即肩天下重,如公方算读书人。万灵生计冰霜味,午夜名香岱华身。(识)谁识广平心铁石,梅花一赋独超尘。
释 文 寄韩桂舲中丞
寥落天涯一故人,(用中丞所赠题珠江春饯图句)极难节使与情亲。仲□竟作平原客,王翰终需杜甫邻。珠玉联篇真厚贶,鷃鹍相昵想前因。谁从三十余年悟,写出晴江最好春。
寄曾宾谷方伯时过中宿峡十三日
峡云白千重,深□□珠海。如何别之子,书夜念无改。展读枉佳句,清光韬错采。谁云瘴疠蒸,摇笔冰雪在。岂以蜡屐心,必游居鼎鼐。翘材馆中客,我交三十载。南华夐在望,西溪姑有诗。庶几结烟霞,前行莫予绐。
寄同年胡香海司马
游粤岂求勾漏令,辞闽长忆武夷君。(同年先令罗源)年年春草凋青鬓,树树梅花乱白云。一味萧闲书万卷,几回过从夜将分。同来翡翠珠玑地,念尔尘中独不群。
寄刘朴石编修张南山孝廉
一序才名四子俱,爱君涤笔在冰壶。清池通海榕遮屋,便是知章乞鉴湖。扶笻山馆眼都青,其奈维摩病未宁。仙涧泉声听不尽,愿将玉轸写清汵。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