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经有熟悉的人问许世友的三女儿许华山:“为什么毛主席始终信任、容忍,不是出自中央红军,而是出自红四方面军的你爸?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许华山认为对方所说的情况属实,但她也领悟不了其中的奥秘,只好如实回答:“至于原因,我也不解。毛主席的境界,不是我辈能够窥探得到的。”
将帅情深
新中国成立前,毛主席信赖和倚重许世友。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继续重用许世友。
1967年夏天,许世友对军队的状况有一些疑问,想向毛主席讨教,便向中央提出了见毛主席的请求。
一天,军区党委通知许世友,毛主席不日将南下视察华东地区,邀他在上海会面,届时军用直升飞机会前来迎接,请他提前做好准备。过了一段时间,毛主席派来的直升机准时出现在大别山上空,降落在许世友的寓所附近。
早已等候多时的许世友望着这架银白色的直升机,心里由衷地高兴,身边人了然,这是因为他要去见毛主席了。
登机时,许世友情绪特别高,和前来迎接的人一一打过招呼,又和同行人员边走、边说、边笑,风风火火地走进机舱。
整个飞行过程中,许世友时不时望着窗外,时不时转过头和大家聊天。从他的表情和神态能够看出,对于即将见到毛主席这件事,他的心里充满期待。
几个小时后,直升机降落在安徽蚌埠,前来迎接的张春桥告诉他:“是毛主席派我来迎接你的,他等着在上海会见你。”于是,许世友继续赶往上海,住进为他安排好的住处,安心等待毛主席的召唤。
过了几天,毛主席派人来接许世友过去。许世友很激动,心一下子绷得好紧,心里正有着千言万语要和毛主席说一说。
见面时,毛主席和许世友就军队情况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交谈,气氛和谐融洽。期间,毛主席还问了问许世友的家庭、生活和健康状况。得知他偶尔会因子女的琐事而烦恼,毛主席幽默地说:“我家里也有两派,我也管不了。”
到结束谈话的时候,毛主席说:“你别在大别山住下去了,可以到北京去,可以住在我家里。”
许世友回到大别山没多久,周恩来的电话就打来了,热情邀请他到毛主席家里做客。就这样,许世友住进中南海,成为他人生中闪闪发光的特别一页。
在此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8周年国庆庆典在天安门举行,许世友也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在万众瞩目的庆典现场,毛主席和许世友谈话近半小时,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在中南海住了将近40天,又登上天安门城楼,得到毛主席特殊关照。一回到南京,许世友便备受瞩目,所到之处人群夹道欢迎。
1971年8月,毛主席启程前往南方视察。许世友得知毛主席乘坐的专列会在南京短暂停留,立刻下令全力做好车站的安保工作,绝对不容许有任何差错。
与此同时,许世友把家里的渔网拿出来,挽起裤腿,手握渔网,走进了鱼塘,钓了几条毛主席最爱吃的小鲫鱼。随后,又提着装鱼的木桶,急匆匆赶到车站,走进毛主席的车厢,一脸憨厚地说:“我给你打了几条小鱼,望多保重啊!”
毛主席上下打量着许世友,只见他袖子、裤腿全湿了,紧紧地拈在皮肤上。见此情景,毛主席会心一笑。
9月10日,毛主席的专列从杭州出发到上海,提前通知许世友到上海车站等候。晚上10点钟,专列顺利抵达上海,却不见许世友的踪影。
毛主席问张春桥,许世友去哪了,张春桥回答:“打过电话,没联系上,可能下乡了。”毛主席命他务必想方设法联系许世友,让他尽快来上海。
9月11日上午10点钟,许世友乘坐军用直升机赶到上海。毛主席很重视他的行踪,一见面就问道:“许世友,你下乡了,去搞什么呀?调查什么问题呀?”
许世友连连讲:“我去看农场了,看大别山附近的军垦农场去了。”
毛主席的情绪低了下来,加重了说话的语气:
怎么连家都不回呀?一天到晚,你这个司令员随便离开工作岗位,怎么行呀?向谁请了假呀?要是万一发生问题,你怎么办呀?连南京军区都找不着你!将来这样的情况你要注意,告诉一下家里嘛。
许世友像是在做自我批评:“真对不起,我想主席还会在杭州住几天的,然后才能到我这里。我昨天夜里12点钟才回到南京的,先休息了一下,就没有打电话到上海。”
毛主席听后,神情明显有所缓和。许世友见状,立即汇报了下乡视察时了解到的情况:“今年农业可能会大丰收。军垦农场也不错,庄稼长势很好,丰收在望。”
毛主席听到庄稼丰收的消息,心里很欢喜:“那好嘛!你去看看农业也好嘛。”
这时候,张春桥提醒许世友:“许司令,毛主席等你快15个小时了。”毛主席制止道:“不要这样,不要紧嘛。”
“你要多帮助许世友”
1973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毛主席在会上说:“我考虑了很久,大军区司令员还是调一调好。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坐镇,一呆就是20年,会出现消极因素。”
毛主席此意,是要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政治局会议结束后,许世友对别人说:“除了南京军区哪里也不去,是主席让我待在南京的。”
自1955年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在南京待了18年之久,对这片土地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舍不得离开。
12月14日,叶剑英、李德生、汪东兴等四人来到中南海游泳池,将许世友的原话转述给毛主席。
毛主席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又从嘴角轻轻吐出:“我是说过呢,怎么办啊?东兴啊,你去请许司令来。”
“好!”汪东兴说着就向院子里走去,其他人便都告辞离开了。
没过多久,许世友走进游泳池,毛主席望着他:“许司令啊,你来了?”
许世友走到毛主席跟前,恭恭敬敬地敬了一个军礼:“我来见毛主席!”紧接着问道:“主席有什么指示?我坚决执行!”
毛主席保持着微笑,摆摆手说:“我哪里有什么‘指示’啊,只是想见见你许司令,你陪我下一盘棋吧!”
许世友曾经和毛主席下过两次象棋,均是手下败将,怪不好意思地说:“我下不过主席。”
毛主席说:“此一时,彼一时,我请你下呢!”
这时候,许世友的目光落在房间的茶几上,只见上面已经摆好了一副象棋,仿佛早就等候着双方对手入座。他猜想毛主席是真的想下棋了,便恭敬不如从命:“我听主席的......”
就这样,两个人在棋盘两侧坐了下来。
许世友请毛主席先出棋,毛主席摇摇头,示意他先出:“红先黑后,你先走!”
许世友见自己这边是红棋子,便想将棋盘调换过来,毛主席拦住了他,又说了一遍:“你先走么。”
于是,许世友拿起最不起眼的“卒”,放到了合适的位置,然后对毛主席说:“请毛主席走。”
毛主席似乎并不着急走棋,他先点燃了一支香烟,吸了一口,然后才拿起棋子。
许世友看到毛主席手里拿着“将”,以为他是误拿了棋子,脱口而出:“主席身边有车有相,有炮有马,怎么先动老‘将’呢?”
谁承想,毛主席望着他说:“老了,指挥不动了,只好自己挪一挪。”
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听得许世友心里一惊,他立刻回味出这句话的深意,再也坐不住了,急忙站起来:“主席,我……坚决服从命令,你指到哪儿我打到哪儿!”
毛主席向来不空洞地说教,他用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让许世友自己去领悟其中的道理。
12月22日,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命令下达,许世友被调往广州军区,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
此后,毛主席接见中央军委成员,特意交代广州军区政委韦国清:“你要多帮助许世友同志。”
1973年底,许世友离开南京前,把南京军区师级以上干部召集到一起,举办了一场规模很小的告别会。在告别会上,他饶有兴致地吟了一首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颢所作,许世友所吟咏的四句,表达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之情,他向在场的人坦言,这就是他听毛主席指挥的心态,大家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次八大司令员对调,只针对司令员一个人,其他人无需变动。
南京军区负责人替许世友考虑得面面俱到,为了让他在广州得到妥善的照护,提出由南京军区政治委员杜平亲自送他去广州,秘书李文卿、马寿生,医护人员高复运等人依旧待在他身边工作。
登上前往广州的飞机,许世友和同行人员聊到毛主席对他说的话:“汉朝有个周勃,此人厚重少文,《周勃传》值得一读。”说到这时,许世友若有所思,似乎已经在思考如何完成毛主席的叮咛和嘱咐。
抵达广州,正式走马上任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许世友不忘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周勃传》、《红楼梦》、《天体运行论》等书籍。
不仅如此,他还把毛主席赠送的30本《天体运行论》送给每一位军区常委,邀请大家一同学习,并光荣地说:“读这些书是毛主席交给我的任务,你们也得读一读。”
那段时期,许世友减少了户外活动,一心扑在书本上。每天忙完公事,第一件事就是拿起书,专心致志地阅读。由于年岁大,视力不佳,他需要借助放大镜看书,常常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拿着笔,还会把精彩的部分标注下来。
许世友晚年病重,病房里贴满毛主席像
许世友对毛主席有一种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中有尊敬、有敬佩、有仰慕。晚年病重时期,许世友在病房里贴满了毛主席的照片,足以见得他对毛主席的感情之深。
1976年9月9日凌晨,许世友正在草坪上练拳,秘书急匆匆跑过来,声音悲切地说:“首长,北京来电话,毛主席他老人家今夜零时10分逝世了。”
一瞬间,空气里弥漫着阴沉的气息,许世友的脸色渐渐变得木然,望着秘书一言不发。秘书以为他没听清,又读了一遍刚才的消息。许世友回过神来,立即说到:“电话要机场,我马上去北京。”
几个小时后,许世友和韦国清登上飞往北京的飞机。飞机穿梭于云层之中,窗外的景色如梦如幻。许世友的五味杂陈,思绪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
抵达北京机场,他们坐上一辆红旗牌轿车。一见到前来迎接的工作人员,许世友急忙询问:“主席遗体安放在哪儿?我要去看看。”工作人员抱歉地说:“首长,我的任务是接您去京西宾馆。”
住进京西宾馆,许世友的心难以平静。这时候电话铃响想起,是陈锡联打来的:“老司令吗?请你马上到中南海来听取毛主席医疗小组的汇报。”
听完毛主席医疗小组的汇报,许世友告诉司机他要去天安门广场。抵达目的地,许世友缓缓走下车,望着不远处的毛主席像沉思良久。
毛主席葬礼期间,许世友见到韩先楚,哽咽着说:“我是个平常极少流泪的人,也忍不住热泪滚滚了。”
1980年,许世友离开广州到北京任职,担任中央军委常委。由于已是75岁高龄,身体状况不佳,他向中央提出回南京养病,邓小平同意了他的请求。
此后,许世友一直住在南京东郊中山陵8号,他仍密切关注着国家动态,还常常去农村、学校、厂矿视察,提出许多针对性的建议。
晚年,许世友也经常想起毛主席。
中山陵8号有一片空地,工作人员常常在这里种花花草草。许世友看着生长在地里的花草,用责怪的语气对工作人员说:“你们这些小娃娃,不知天高地厚,饿着肚子看什么话也不好看。毛主席在世的时候,号召要以粮为纲,花能当饭吃?”
1985年,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有出版社请许世友谈一谈感想,许世友亲笔写下:
八十回眸忆平生,鼙鼓旌旗铺征程。太行立马啸长夜,五台金鸡报晓鸣。冀南烽火壮士梦,胶东青纱父老情。决策千里谁称雄?三军主帅毛泽东。
1985年9月,许世友的肝癌不断恶化,住进医院。
病重期间,他让工作人员搜集了各种各样的报纸、画报,把上面刊登的毛主席照片统统剪下来,密密麻麻地贴在病房的墙上。
这样无论从房间哪个位置看,都能够一眼就望到毛主席。而照片上的毛主席,也在用一种柔和的目光打量着他。
许世友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思念着毛主席。
9月30日,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南京军区的战友们杜平、向守志、詹大南等人陆陆续续来医院探望许世友。
许世友的三女儿许华山也回南京探望父亲,许世友见到心爱的女儿,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用微弱的声音说:“孩子,爸爸有情况了,爸爸快死了。”
10月22日16时57分,开国上将许世友逝世,享年80岁。
后记
在漫长的革命历程中,毛主席的爱将不计其数,但许世友称得上是“特殊”的一位。一位老干部曾说:“许世友在毛主席面前像个晚辈,不拘束,什么话都敢讲。”
他的“真”,他的“忠”,他的火爆脾气,他的赫赫战功,都被人津津乐道,但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和毛主席之间的深情厚谊......